在中醫理論中,不僅四季的變換是一個完整的循環,有一套相應的養生理論,一天24小時也是如此。由於古人將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因此這套養生之法又被清代養生家尤乘稱為“十二時辰無病法”,倡導養生應順應天時,講究天人合一。中醫認為,人體內的經氣就像潮水一樣,會隨著時間的流動,在各經脈間流注運行,並且不同時辰都會有不同的經脈“值班”,當氣血運行到不同的經絡時,便會對人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和間接的影響,例如很多病都是早晨輕、夜晚重,這些情況和現代科學提出的生物鍾效應非常相似,因此,如果我們能夠順應這種氣血在各個經脈間運行的變化,在不同時辰采用不同的養生方法,就可以達到祛病健身的養生效果。
5.1子時:膽經當令,安心睡眠助養陽氣
子時是指夜裏11時到次日淩晨1時,膽經當令。“當令”即為“當班”之意。
熬夜的人都知道,即使晚上八、九時很困,但一過11時就清醒了,還有的人喜歡在這個時候吃點東西。這是因為夜裏11時至1時,是體內陽氣開始生發的時候,如果還沒有睡覺,身體就會變得活躍起來,需要消耗能量,因此就會感到饑餓,想吃點夜宵。其實這是非常不好的習慣,最易傷膽。
子時是一天最黑暗的時候,也是人體陰氣最盛的時候,過了子時陰氣開始轉衰,陽氣開始生發,此時為陰陽大會,水火交泰之際,稱為“合陰”。陽主動,陰主靜,此時最需要安靜。初生的陽氣是維持人體第二天生命活動不斷進行並欣欣向榮不可缺少的力量,隻有把這一段時間的陽氣養好了,第二天才會有精神,做事都順當。因此,夜裏11時到1時一定要保證睡眠,否則“一春損,百度損”。
子時是膽經開令之時,此膽並非隻是強調人體內的膽腑,《黃帝內經》上說,“凡十一髒皆取決於膽也”。凡五髒六腑皆以氣機通順為要,肝膽氣機通順可為五髒六腑之氣機條達提供有力支持,五髒六腑功能才可正常運行。所以在這個時候處於睡眠狀態,能讓膽氣生發起來並把它養好。膽又是決斷之官。為了生存,我們每天都會有很多的“謀慮”,為工作而謀,為前途而謀,為人際關係而謀,為生意而慮,為孩子而慮,為健康而慮,為情感的糾葛而慮。如果我們謀慮的事情能夠被“決斷”,並得以順利地貫徹執行,也就是心想事成,那自然會氣血通暢、肝膽條達。現實生活中的諸般事情難盡人意,多是壯誌難酬、事與願違,我們會有很多謀慮積壓在肝而沒有讓膽去決斷執行,肝膽的通道便造成了阻塞。由於情誌被壓抑,肝膽的消化功能、供血功能、解毒功能都受到嚴重影響,人體就會百病叢生,因此要安心睡覺,避免過多謀慮,以免影響膽的功能。
5.2醜時:肝經當令,睡眠充足助養肝血
醜時是指淩晨1時到3時,肝經當令。這個時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則肝髒就養不起來。
這個時候是肝髒新陳代謝和排毒的最佳時段。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肝血的支持,新鮮血液的產生和體內的代謝通常都是在肝經最旺的醜時完成。如果習慣性熬夜,到需要休息的時候還在忘我地工作或者娛樂應酬著,會加重肝髒新陳代謝和疏泄毒素的功能,影響養肝血。《黃帝內經》中講“臥則血歸於肝”,因此,要養好肝血,排除體內毒素,1時到3時必須要睡好。否則麵色青灰,情誌怠慢而躁,易生肝病,臉色晦暗長斑。
5.3寅時:肺經當令,需要深度睡眠
寅時是指淩晨3時到5時,肺經當令。中醫的經脈從肺經開始,現在所謂的正月也是從寅時開始的,這告訴我們一年真正的開始是寅時。人體的氣機都講順其自然,寅時是陽氣的開端,也恰恰是人體由靜轉動的開端,它是通過深度睡眠來完成的。
人睡得最熟的時候應該是3時到5時,這個時候恰恰是人體氣血由靜轉動的時候。而老人為什麼到這個時候容易早醒呢?實際上就是氣血能量不足了。如果這個時候醒來小便的話,代表老年人比較虛;如果這個時候醒來大汗淋漓的話,就要高度重視了,可能是氣血不足,易導致心髒病。這也是為什麼淩晨三、四時是心髒病患者容易突發疾病死亡的原因。因此,特別提醒對於心髒不太好的老人不提倡早鍛煉,有心髒病的人一定要晚點起床,而且要慢慢地起,也不主張早上鍛煉。
5.4卯時:大腸經當令,養成排便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