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 不同人群養生(1 / 3)

兒童從一出生如何增強免疫力,保持身體、智力健康發育;青少年學生如何身心健康的學習與成長;中青年承受著巨大的工作、生活、家庭壓力,怎樣保持健康,保證持續發展;老年人辛苦了一輩子,怎樣和諧健康幸福地度過晚年?這些都是在人的一生中要注意的養生保健問題。認識人的生長壯老發展規律,在各個年齡階段,麵對的體征,針對不同的社會人群,選擇相應的攝生保健方法,能夠更好地祛病保健。

7.1人的生長壯老規律

人的生命曆程從胎孕、發育、成長、衰老乃至死亡,經曆著一個生、長、壯、老、已的過程。生長壯老已是人類生命的自然規律。

人的生長發育與體內的氣血陰陽以及髒腑的功能活動均息息相關。心血充盈,可運行血液濡養周身;肺氣充足,可維持體內清濁之氣的吐故納新;肝氣調暢,可促進各組織器官功能的正常發揮;脾氣充足,可吸收、運化、轉輸營養物質至全身組織器官,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腎精充足,可促進身體各方麵的生長發育。因此,人的生長發育要依賴五髒六腑的精氣充養和支持,是五髒六腑共同發揮作用的生命過程。

腎中精氣的盛衰決定著人體的生長發育過程,是人體生長發育的根本。腎中精氣稟受於父母,是激發生命活動的原動力。人體生長壯老已的生命過程,反映了腎中精氣的盛衰變化。《黃帝內經》中說,“女子七歲,男子八歲,腎氣達到充盛,開始更換乳牙,頭發長得較快且多;女子十四歲,男子十六歲,腎精中具可促進身體各方麵的生長發育並促進生殖功能的物質成熟,女子開始有月事,具備生殖能力,男子生殖之精盈滿開始外泄,男女交合能有子;女子二十一歲,男子二十四歲,腎氣充滿,筋骨比較強健,明顯的標誌是有智齒長出,牙齒長全,各方麵生長發育成熟;女子二十八歲,男子三十二歲,身體健壯,男子肌肉狀滿結實;女子三十五歲,麵容開始憔悴,氣血不如以前充盛,頭發開始脫落,男子四十歲,腎氣開始衰減,頭發開始脫落,牙齒開始鬆動;女子四十二歲,陽氣明顯衰減,麵容大不如以前紅潤、有光澤,頭發開始變白,男子四十八歲,陽氣開始衰減於麵部,頭發開始變白;女子四十九歲,任督二脈氣血衰減、不足,身體開始完全衰老,月事斷,不再有生殖能力,男子五十六歲,肝氣衰竭,筋骨活動不再靈活;男子六十四歲,生殖之精極少,腎髒衰竭,牙齒完全脫落,頭發都變白,身體開始完全衰老。”

掌握了人體生長壯老已的規律,在生命的各個階段就能夠適時適宜地養生,改善身體狀況,延緩衰老,延長生命。

7.2少兒保健

少兒是指從出生到12歲這段時期。少兒的養生,包括自出生至學齡期的一切保健措施。其特點是養教並重,以保養元氣、教育成才為目標。

7.2.1少兒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少兒處於生長發育的初期,在生理上,既有生機蓬勃,蒸蒸日上的一麵,又有髒腑嬌嫩、形氣未成的一麵。身體抗病能力低下,易於發病,病情發展迅速。小兒的心理發育也尚未完善,精神比較怯弱,易受驚嚇致病,情誌不穩,缺少主見,易於接受各方麵的影響和教育。針對少兒的生理、心理特點,不失時機地采取科學的保健措施,是促進少兒健康成長的重要保證。

7.2.2少兒保健五個階段

少兒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飲食、環境變化大,體格、心理發育會發生幾次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可根據不同階段將少兒期分為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學齡期這五個階段。

(1)新生兒期

自出生至滿月為新生兒期。以保暖、合理喂養和預防感染為保健重點,還應保證充足睡眠及良好的睡眠姿勢。

(2)嬰兒期

從滿月到1周歲為嬰兒期。這是人一生中生長發育最迅速的階段,被稱作人生中第一個飛躍時期。此期的保健重點是合理喂養,注意寒溫調護,按時進行各種預防接種。

(3)幼兒期

從1周歲到3周歲為幼兒期。重視早期教育,促進智力增長。繼續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培養良好衛生、生活習慣。

(4)學齡前期

從3周歲到7周歲為學齡前期,應有計劃地進行幼兒園教育,開展適於幼童特點的各種活動,做好預防保健工作,加強醫護與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發生。要注意培養優秀品德及初步的獨立生活能力。

(5)學齡期

從7周歲到12周歲為學齡期。應重視德、智、體、美教育,使之全麵發展,繼續做好兒童保健,要特別注意預防近視、齲齒和脊柱變形,防止扁平足。加強體育鍛煉,使體格和智慧進一步發展。

7.2.3養生指導

(1)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是指對自出生至幼童期兒童進行的適時而恰當的教育與訓練。包括德行教育、智力開發教育、健康教育和美學教育。早期教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全麵發展: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良好的品德與個性可激發幼童學習、鍛煉的自覺性和踏實刻苦的精神。美育可以促使正確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萌發與形成,使生活豐富多彩,充滿情趣和愉快,從而促進智力發展和身心健康。健康的心理寓於健康的身體,身體不好勢必影響智力的發展。智力的發展,能增加幼童的信心,有助於知識水平、思想品德和體質的提高。在教育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四者兼顧,相互促進,相互滲透,使孩子的身體與心理得以統一和諧地發展。

2)適時恰當:抓住兒童各階段發育的關鍵期。關鍵期是兒童發展的“最佳期”,是各種與潛能激發相關的器官由不完全到係統發育成熟前的快速構成期和生長階段。在關鍵期內,幼童的學習興趣大、速度快、掌握牢固,可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現在一般認為,3歲以前是進行智力開發的重要階段;2~3歲是兒童口頭語言及計數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出生到4歲是形狀知覺發展的關鍵期;4~5歲是開始學習書麵語言的關鍵期;5~6歲掌握詞彙能力發展最快,又是數字概念發展的關鍵年齡。

適時與恰當的早期教育,可以獲得最佳效果。教育過早過深有損孩子的健康,亦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教育過晚過淺,會推遲、耽誤甚至阻礙幼童的成長發展。

(2)精心護養

《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指出,小兒“內無思想之患,外無愛慕之勞”,即少兒很少因七情損傷而病。但是不能自調寒暑、節飲食,易患肺與脾胃之疾。因此少兒養生防病當以“節飲食,適寒暑,宜防微杜漸”為主。

1)合理喂養,節飲食:小兒生長發育迅速,體格、智力以及髒腑功能均不斷地趨向完善成熟、對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量增多,質量要求高。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對六個月以下的小兒更適合。若無母乳或其他原因不能哺乳,可采用人工喂養,通常予以牛奶、奶粉、豆漿等代乳品,鮮牛奶可作首選。少兒不同階段的食品應以營養充足、適應並促進發育為原則。要注意食物品種的多樣化及粗細糧、葷素菜的合理搭配;要特別注重提高幼兒膳食中優質蛋白質的比重,讓孩子食用足量的魚、肉、蛋及豆類食物。

腎氣對人的生長發育極為重要。幼童的腎氣未充,牙齒、骨骼、腦髓均處於發育中,因而不要忽視補腎食品的供給,如動物的肝、腎、腦髓及核桃仁、黑芝麻、桑葚、黑豆等。因為小兒為“純陽之體”,宜少食或忌食溫補滋膩厚味的食品,如羊肉、雞肉、火腿、海參等。

脾胃為後天之本,但是小兒“腸胃脆弱”,飲食又不能自節,喂養稍有不當,就會損傷脾胃,妨礙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影響生長發育。因而,幼兒的喂養應著眼於保護脾胃。其飲食應以易於消化吸收為原則,輔食的添加應該由流質到半流質到固體,由少到多,由細到粗。視小兒消化吸收的情況而增加輔食的數量、種類和速度。食物的烹調宜細碎軟爛、色香味美,通常采用煮、煨、燒、蒸等方法,不宜油炸。另外,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代兒童要注意防止營養過剩,忌過食生冷,零食過多過雜。

2)進行寒溫調適:要順應天氣寒熱變化增減衣衫,以小兒的手足暖而不出汗,體溫保持在36~37.3℃之間為宜。保暖要點是頭宜涼,背、足宜暖。小兒衣被特忌厚熱,平時穿衣不宜過多以慢慢適應寒冷刺激。

3)注意安全防護:小兒精神怯弱,易受驚嚇,大驚卒恐可致疾病。此外,小兒求知欲強,勇於探索,但是缺乏社會生活經驗,對外界危險事物沒有識別能力,容易發生意外事故。成人必須謹慎看護,事事留意,正麵引導,切勿以粗暴態度或恐嚇手段對待。

(3)體格鍛煉

《千金方·初生出腹論》指出,“凡天和暖無風之日,令母將兒於日中嬉戲,數見風日,則血盈氣剛,肌肉牢密,堪耐風寒,不致疾病”。要鼓勵孩子到戶外活動,要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日光、空氣進行體格鍛煉。10歲以內兒童,每天保證2~3小時的戶外活動,增強機體抗病能力。要讓孩子積極參加體育鍛煉,以體操、遊泳、遊戲、短跑、武術、跳繩和球類運動為宜,運動量適中。

(4)培養良好習慣

1)科學的睡眠:要讓孩子從小養成按時起床和睡眠的習慣,讓其自然入睡,不要養成抱著睡的習慣。入睡前勿逗引玩笑,不做興奮遊戲。

被子不宜過重、過厚、過暖。仰臥、側臥均可,不宜俯臥。要幫助嬰兒經常調換睡眠姿勢和側臥的方向,以免顱骨畸形發育。枕頭不宜過高。

2)注意個人衛生:孩子6個月左右,就應該開始訓練定時大小便的習慣。1周歲左右,要教他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晚上睡前要洗臉、洗腳。女孩兒每晚要洗臀部,而且要由前向後洗。要讓孩子定期洗頭洗澡,勤洗勤換衣服。讓他們隨身攜帶手帕,不與他人共用毛巾等洗漱用具。應注意口腔衛生,養成飯後漱口和刷牙習慣,不可含著糖塊入睡。孩子到了4歲,要逐漸培養自理能力,注意培養正確的姿勢,講解衛生保健常識,預防齲齒、近視眼、沙眼、脊柱變形、扁平足和傳染病的發生。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幫助孩子合理安排學習、生活和休息,為他們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學齡兒童每天要保證學習時間。

(5)免疫防病

定期做好預防接種,可提高兒童對某些傳染病的免疫力,減少並阻止傳染病的流行。

對幼童期以內的小兒要定期體檢。嬰兒期,1~3個月檢查一次;幼兒期,3~6個月檢查一次;幼童期,6~12個月檢查一次。對疳證、雙胞胎兒、出生低體重兒等應酌情增加檢查次數。通過檢查,可係統地觀察小兒體格與智能的發育情況,有針對性地宣傳科學育兒知識,引導父母改進護理、教養方法,早期發現小兒生長發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做到無病早防,有病早治,降低發病率。

7.3青少年保健

青少年是指12~24歲這一階段,統稱青春期。又可分為青春發育期和青年期。從12~18歲為青春發育期,從18~24歲為青年期。

7.3.1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點

青春發育期是生長發育的高峰期。其特點是體重迅速增加,第二性征明顯發育,生殖係統逐漸成熟,其他髒腑亦逐漸成熟和健全。機體精氣充實,氣血調和。隨著生理方麵的迅速發育,心理行為也出現了許多變化。他們精神飽滿,記憶力強,思想活躍,充滿幻想,追求異性,逆反心理強,感情易激動,個體獨立化傾向產生與發展。到了青年期,身體各方麵的發育與功能都更加完善和成熟,最後的恒牙也長了出來。但是,此時人生觀和世界觀尚未定型,還處於“染於蒼則蒼,雜於黃則黃”的階段,如果能按照身心發育的自然規律,注意體格的保健鍛煉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可為一生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7.3.2養生指導

(1)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

青少年處於心理上的“斷奶期”,表現為半幼稚、半成熟以及獨立性與依賴性相交錯的複雜現象,具有較大的可塑性。他們熱情奔放、積極進取,卻好高騖遠,不易持久,在各方麵會表現出一定的衝動性。他們對周圍的事物有一定的觀察分析和判斷能力,但情緒波動較大,缺乏自製力,看問題偏激,有時不能明辨是非。他們雖然仍需依附於家庭,但與外界的人及環境的接觸亦日益增多,其獨立願望日益強烈,不希望父母過多地幹涉自己,卻又缺乏社會經驗,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影響。青少年心理保健可從以下三個方麵入手。

1)說服教育,循循善誘:家長和教師要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給青少年以良好影響,尊重他們獨立意向的發展和自尊心,采用說服教育、積極誘導的方法,與其交友談心。有事多與他們商量,逐漸給其更多的獨立權利,為他們創造一個愉快的、願意講話的環境,探知他們的心理活動與情緒變化,從而有的放矢地予以教導和幫助。從積極方麵啟發他們的興趣與愛好,激發他們積極進取、刻苦奮鬥的精神,培養良好的個性與習慣。引導他們慎重擇友,避免與壞人接觸,逐漸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使他們有遠大的理想與追求,集中精力長知識、長身體,在實際工作中鍛煉堅強的意誌和毅力,以求德智體美全麵發展。對於他們的錯誤或早戀等問題,不能采取粗暴、壓製及命令的方式,仍要諄諄教導。

2)加強自身修養:青少年的身體發育雖已接近成人,但是對環境、生活的適應能力和對事物的綜合分析、處理能力仍然很差。應該在師長的引導協助下,加強思想意識的鍛煉和修養,力求養成獨立自覺、堅強穩定、直爽開朗、親切活潑的個性。遇事冷靜,言行文明禮貌,切忌恃強好鬥。要有自知之明,正確地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明確在不同場合所處的不同位置,善於角色變換,采用不同的處事方法,從而有利於社交活動,促進人事關係的和諧,有益於身心健康。

3)科學的性教育:貫穿於青春期的最大特征是性發育的開始與完成。此時男女青年,腎氣初盛,天癸始至,具有了生育能力。其心理方麵的最大變化也反映在性心理領域,性意識萌發,處於朦朧狀態。由於青年人的情緒易於波動,自製力差,若受社會不良現象的影響,可使某些青年滋長不健康性心理,以致早戀早婚,荒廢學業,有的甚至觸犯刑法,走上犯罪道路。因此,青春期的性教育尤為重要。

青春期的性教育包括性知識教育和性道德教育兩個方麵。要幫助青少年正確理解正常的生理變化,以解除性成熟造成的好奇、困惑、羞澀、焦慮、緊張的心理。積極引導他們在這個時期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上,幫助他們充分了解兩性關係中的行為規範,破除性神秘感。另外,引導他們正確區別和重視友誼、戀愛、婚育的關係。提倡晚婚,力戒早戀,宣傳優生、計劃生育以及性病(包括艾滋病)的預防知識。

(2)飲食調攝

青少年生長發育迅速,代謝旺盛,必須全麵合理地攝取營養,要特別注重蛋白質和熱能的補充。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是熱能的主要來源,碳水化合物主要含於糧食之中,青少年應保證足夠的飯量,增加粗糧在主食中的比例,並攝入適量的脂肪。女青年不應為減肥而過度節食,以致營養不良。男青年也不可自恃體強而暴飲暴食,饑飽寒熱無度。對於先天不足體質較弱者,更應抓緊發育時期的飲食調攝,培補後天以補其先天不足。

(3)良好生活習慣的培養

青少年不應自恃體壯、精力旺盛而過勞。既要專心致誌地工作、學習,又要有適當的戶外活動和正當的娛樂休息,保證充足的睡眠。如此才能保證精力充沛,提高學習、工作效率,有利於身心健康。

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讀書、寫字、站立時應保持正確姿勢,以促進正常發育,預防疾病的發生。男青年變聲期要特別注意保護好嗓子,還應避免沾染吸煙、酗酒等惡習,吸煙、酗酒不但危害身體,而且影響心理健康,如吸煙可使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思維不靈,學習效率降低。

青少年的衣著宜寬鬆、樸素、大方。女青年不可束胸緊腰,以免影響乳房發育和腎髒功能;男青年不要穿緊身褲,以免影響睾丸正常的生理功能,引起不育、遺精或手淫。夏秋兩季男女青年穿緊身褲,容易引起腹股溝癬或濕疹,影響健康。

(4)積極參加體育鍛煉

持之以恒的體育鍛煉是促進青少年生長發育,提高身體素質的關鍵。選擇鍛煉項目時,要同時兼顧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度等各項素質的發展。力量的鍛煉項目有短跑,耐力的鍛煉項目有長跑、遊泳等,靈敏的鍛煉項目有跳遠、跳高、球類運動,尤其是乒乓球。上述有些體育項目關係著幾項素質的發展,如遊泳,既可鍛煉耐力,又可鍛煉速度和力量,是青少年最適宜的運動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