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 房事養生(1 / 3)

房事又稱為性生活。房事養生,就是根據人體的生理特點和生命的規律,采取健康的性行為,以防病保健,提高生活質量,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性行為是人類的一種本能,是人類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故有人把性生活、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一起列為人類的三大生活。房事保健的根本任務,是懂得人的性生理、心理、性愛等一係列活動規律,掌握性的必要知識和正規的性行為,培養高尚的性道德,提高人口的素質。

10.1房事養生的重要性

房事養生,又稱為性保健,是一門新穎而又古老的學科。說它新穎,是因為它於近三四十年來才受到國內外醫家的重視和研究;說它古老,則是這門學科源遠流長,隨著人類文明的誕生,就有了性醫學的萌芽。中國古代即有房事保健的研究,但由於古代封建禮教的約束,特別是儒家思想的長期統治,使眾人認為談論性知識誨淫敗俗,不屑稱道。因此,長期以來,性保健教育是一個充滿阻力、困難和曲解的問題,致使人類自身的性知識和學說並沒有得到正確地對待,這種現實仍需亟待改變。

人的生長發育可分為兩個過程,即自然生長過程和社會化過程。人的性活動不是個人問題,而是具有社會性。因為性活動必然發展為婚姻、生育,生育又必然影響到整個社會,因此性保健是一種社會需要。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中小學生早戀現象增多,青少年性錯誤和性犯罪增多,婚前性行為、少女懷孕、未婚懷孕增多,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複雜。其中有“性解放”“性自由”思潮的影響,有黃色文化、淫穢物品的毒害傳染,但還有就是缺乏科學的性知識、高尚的性道德理論的教育和引導。因此,對於不同年齡、不同心理和生理特點、不同職業的人,分別實施有針對性的性保健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0.2房事的生理作用

10.2.1房事與陰陽之道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房事活動體現了陰陽整體的觀念。古人以陰陽思辨自然,以陰陽剖析自身,東方哲學認為,男女、陰陽、天地,統成一體。所謂陰陽之道,乃是性愛的真髓、核心,這一基本理論和法則是研究人類生活的一大需要。孔子認為男女關係是“人倫之始”“五代之基”。《孟子·告子》謂,“食色,性也”。《禮記·禮運》謂,“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把性欲和食欲並舉說明了它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則,因此,食色乃為動物的自然屬性。人類的繁衍昌盛亦從男女陰陽規律而來。我國古代道教很重視養生,也很重視“陰陽之道”的研究,不僅不把它看作“修行”的阻礙,而且看成重要的修煉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在於保精、致氣、還精、補腦。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男女相合好比是天地相合,若男女不合,則違背陰陽之道。猶“若春無秋,若冬無夏”。由此可見,房事生活本乎自然之道,這是養生延壽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健康長壽的基礎。

10.2.2房事與人類生理

性是人類的天性,與呼吸、心跳、消化、排泄一樣是人的自然生理。正常的房事生活是人類天性和生理之需,也是生活情趣上不可缺少的。禁欲既是違反自然規律,也是違背人類天性和生理規律。因此,如果不適當地抑製性功能,會引起一定的病理變化,帶來許多疾病。《千金方》中說,“男不可無女,女不可無男,無女則意動,意動則神勞,神勞則損壽,若念真正無可患者,則大佳長生也,然而萬無一有,強抑閑之,難持易失,使人漏精尿濁以致鬼交之病,損一而當百也”。《抱樸子》也說,“陰陽不交傷也”。《三元延壽參讚書》指出,“若孤陽絕陰,獨陰無陽,欲心熾而不遂,則陰陽交爭,乍寒乍熱,久而為勞”,這些觀點都是反對禁欲的。男女相互依存,正常的性生活可以調協體內的各種生理功能,促進性激素的正常分泌,有利於防止衰老。良好的房事生活可以增強夫妻和諧、婚姻的情趣和家庭幸福,還可以促進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疏散心情憂鬱、苦悶和精神壓力,預防疾病和不良行為。我國研究人員在1987年對廣西巴馬縣長壽老人調查的結果表明,長壽老人都有比較長的和諧、穩定的夫妻生活。現代醫學研究也發現,終身未嫁及離婚、鰥寡之男女,乳癌發病率比一般人高,患病率、死亡率也較高,這說明正常適度、規律協調的性生活對疾病的預防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10.3節製房事的意義

“欲不可縱”是中醫養生學的基本要點之一。古今中外,對性進行了多種多樣的探索。主要有三種觀點和流派,一是縱欲,一是禁欲,一是節欲,前二者走向極端是有害的,而“節欲”則是辯證地提出性生活的適度、節製,對人體有著重要養生意義。正如古人所言,“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屍矣”。這些話告誡世人,房事應該有所節製。

10.3.1節欲保精的益處

首先,節欲保精是抗衰防老的重要一環,這在古醫籍裏到處可見,如《素問·上古天真論》說,“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金匱要略》中有:“房室勿令竭乏,……不遺形體有衰,病則無由入其腠理”。孫思邈指出,“人年四十以下,多有放恣,四十以上,即頓覺乏力,一時衰退,衰退既至,眾病蜂起”“所以善攝生者,凡覺陽事輒盛,必謹而抑之,不可縱心竭意以自賊也”。腎為先天之本,腎精充足,五髒六腑皆旺,抗病能力強,身體強壯,則健康長壽。反之,腎精匱乏,則五髒衰虛,多病早夭。節欲保精對於中老年尤為重要。而且據調查,國內外長壽老人大多對性生活都有嚴格而規律的節製,這說明了節欲保精對健康長壽有積極意義。

其次,節欲保精有益於優生,保證生下的孩子健康、聰明。孫思邈認為,“胎產之道,始求於子,求子之法,男子貴在清心寡欲以養其精,女子應平心定誌以養其血”。張景嶽指出,“凡寡欲而得之男女,貴而壽,多欲而得之男女,濁而夭”。因此,節欲保精不僅有利於健康長壽,而且是優生優育的首要保證。

10.3.2房事不節弊端多

房事不節包括兩方麵:一是指不節製,縱欲無度;二是指不懂房事宜忌,房事不謹慎。中醫學曆來認為房事不節、勞倦內傷是致病的重要原因。《史記·倉公傳》記載病例25個,其中病因為房勞者有8例之多。因為失精過度,或不懂方法,違反禁忌,必然耗傷精氣,正氣虛損,致使百病叢生。臨床上,房事過度的人常常出現腰膝疲軟,頭暈耳鳴,健忘乏力,麵色晦暗,小便頻數,男子陽痿,遺精、滑精,女子月經不調、宮冷帶下等症狀。房事不節可直接、間接引起某些疾病,致使疾病反複發作,加重病情。臨床常見的冠心病、高心病、風心病、肺結核、慢性肝炎、慢性腎炎等,經治療症狀基本消失後,常因房事不節或遺精頻繁,而使病情反複發作,使病情加重。現代醫學研究認為,失精過多,雄、雌激素虧損,人體免疫功能減退,人體組織蛋白形成能力低下,血循環不暢,內分泌失調,代謝率降低等,不僅造成身體虛弱,而且容易引起疾病。在封建社會裏,皇帝設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妃,貴族大臣,妻妾成群,生活放蕩糜爛,雖然他們每天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但到頭來多是惡疾纏身,早亡夭折。據資料統計,凡能查出生卒年齡的封建皇帝有209人,而他們的平均壽命僅有39歲。其中隻有注意清心寡欲、修身養性的皇帝,相對健康長壽。例如,清乾隆皇帝活了88歲,是幾千年來皇帝中的長壽冠軍,這與他“遠房圍,習武備”的生活習慣是有密切關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