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蘭若寺的女弟子
綠毛鳥在枝頭扭動肥胖的身體唱歌,沒有伴奏,沒有指揮。葉子隨著晨風晃動,它們也邊晃著身體邊繼續唱,唧唧喳喳,伴著清晨的露水。整個藏龍山沐浴在清晨的朝霞中,輕煙夾著火紅的霞光漫山飄蕩。一片濕潤的翠綠,一方寧靜的土地。
上山的青石板道上還看不到信眾,石板道因為常常有人走動,兩邊野草長勢不是特好。順著時而平緩時而陡峭的石階往上走,座藏龍山的山頂有座寺廟。這座寺廟的曆史和藏龍山的文化曆史幾乎一樣悠久,它建於唐朝,公元七百九十年,為了紀念一位方丈。它叫蘭若寺。
山門前是一片空地,依舊是用石板鋪就的。兩棵和這座寺廟一樣年紀的大榕樹從寺廟的地基打下去的時候就立在山門前,一站就是一千多年。兩棵榕樹身上的“須發”掛滿樹,善男信女又在這上麵掛著願望,所以它們負重不少。
山門開了,兩個穿著僧服的小和尚拿著掃帚跳出來了。先打了個哈欠,再伸伸懶腰,然後提起掃帚開始掃地。“你做早課的時候睡著了。”小和尚邊掃邊一臉賊賊地說。另一個小和尚“噓”了一聲:“別讓大師兄聽到!”“那一會這樹葉誰拿去倒?”被抓住把柄的小和尚很不情願地:“我!”“你放心,我絕對不告訴大師兄。”
一陣晨風吹過庭院,落葉肆意地跳起舞來。兩個小和尚看到剛剛掃到一堆的樹葉被風吹起來,嘴巴翹了起來:“看我們的!”拎起掃帚就滿庭院地追著掃起來,樹上唱歌的綠羽毛鳥兒根本不管不顧繼續唱。“又在胡鬧!”山門裏突然出來一個中年和尚。這和尚約三十來歲,臉色是偏鐵青的。一雙眉毛粗而上揚,再加上幾顆痘印清晰可見,給人十分嚴肅的感覺。“大師兄早!”兩個小和尚立即將掃帚收在身邊,規規矩矩地上前來行禮。“不好好掃地嚷什麼!”他的聲音很大,小和尚身體緊繃地站著,樹上的鳥叫聲頓時停止了。“我們知道了!”鬼機靈的小和尚趕緊回答大師兄的話。這個中年和尚就是蘭若寺現任方丈的大徒弟,法號叫做明鏡。看了一下周圍,他又回去了。“大師兄最近怪怪的?”“大概是七師姐要回來了。”“有信回來了?”小和尚顯得很興奮。“我聽到師父和師兄在大雄寶殿上說到七師姐,應該是的,差不去。人家現在都是用電話的,誰還寫信呢!”兩小和尚臉上滿是興奮,又掃得快了許多。
他們口中的師姐是蘭若寺智遠方丈破例收的女徒弟。住在少林寺旁的遠音閣,閣子的名字是智遠方丈起的,取自大詩人謝靈運的那句詩“飛鴻響遠音”。老方丈德行高遠,每隔半月給群眾講經說法一次,很受人愛戴。他最驚人之舉在於他不僅僅收養了程般若和另一個女孩,並且在征得院中人同意後,將大部分的香油錢用於這個女弟子程般若的教育。他對這位特殊的弟子的要求隻是學好兩樣東西:中文和英文。程般若今年二十歲,該是從學校畢業的時候了。
這個蘭若寺有一個十分特別之處,那就是寺廟裏的建築布局和嵩山的少林寺幾乎一模一樣,這其中的淵源就和先前說到的那位被紀念的方丈有關。這位方丈法號法玩,十八歲時學道於普寂禪師,二十歲時受具足戒。最終成為嵩山少林寺的一代方丈。這位方丈時常在嵩山和洛陽兩地來回,而他到洛陽來就是到這洛陽的藏龍山來。他發現藏龍山這裏的環境很適合悟道修行,於是萌發了在這裏建寺廟宣揚佛法的念頭。這位法玩方丈於是經常在嵩山洛陽兩地行走,最終圓寂在洛陽的大敬愛寺,在法玩法師圓寂之前他已經為蘭若寺的寺名題好了字,就是現在掛在山門上的蘭若寺匾額。而法玩法師的大弟子謹遵師父的遺願,在藏龍山建了這座蘭若寺。因而蘭若寺的布局與嵩山的少林寺無異,武學亦師承一宗。
明鏡進了大雄寶殿,智遠方丈:“帶著眾師弟晨練去吧。”“是,師父。”智遠方丈在藏龍山這一帶十分受人尊重,他耐心地給信眾講解佛法,憑著一顆渡己渡人的心修行。藏龍山附近還有幾座小寺廟,每隔幾個月,這些寺廟就會讓自己佛法學得最好的的弟子到蘭若寺來和蘭若寺的弟子進行佛法辯論。這個提議就是智遠方丈提出來的,目的在於通過這樣的辯論使弟子們對佛經的理解更加準確,也才能夠更好地給信眾講解。
智遠方丈的大弟子明鏡不僅是蘭若寺的監寺,還是這蘭若寺除了智遠方丈功夫最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