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吃虧是一種胸懷、一種品質、一種風采。不懂吃虧,就不能完美地領悟人生;不懂吃虧,就不會有事業的壯麗輝煌;隻有吃虧,會像無價的珍寶在每一個人心底深深珍藏。
兩個一無所有的善良窮教徒,碰到了好心的教父,教父告訴他們,由於他們平日的虔誠和善良,特賜福他們,滿足他們每人一個願望。但是,第二個許願的人,不需要許願,就可以得到第一個人的兩倍願望。當然,由於目前最缺的是錢,短暫友好協商後,第一個教徒非常虔誠地許願要一些財寶,於是他得到了許願中所要的財富,而第二個人就得到了兩倍於他的財富數量,兩個人把所有的意外所得放在一起,重新公平分配,各得一半,皆大歡喜,彼此除財富外,均又收獲了友誼。
凡事都是相對的,有吃虧的人,自然也就有占便宜的人,所以犧牲個人利益來成全集體利益是一種偉大,委屈自己來成全別人是一種豁達。可是我們都以為願意吃虧的人都會被人當成傻瓜來對待,其實不然,願意吃點小虧的人其實是在以退為進,失去一些個人利益,得到的卻是別人的尊重。更何況人在付出的時候不應該抱著對方會有回報的心態,若抱著對方有回報的心態就不叫付出,而叫投資,投資總會有輸有贏。如果仔細想想隻要自己在付出的同時獲得了快樂,這也便是一種收獲了。
好勝的人通常是不願意吃虧,什麼事都要爭個你死我活,而這種人其實說到底,也就是缺少自信的人。他們害怕認輸後被人笑話,於是明明是不對的,也要堅持到底。這種不願意吃點小虧的人,最終的結果就是吃大虧。而願意吃虧的人也是一種心理成熟的表現,但是在這個追求高節奏、高效率的社會,如果我們一味的要求自己去忍讓,去適應,那麼就會活得很鬱悶,因此吃虧也得講究策略,也得為自己定下一定的底線。
學會聰明的吃虧是一種做人的藝術,學會了適當的讓步,然後在錯誤當中吸取教訓,確保在未來的日子裏不會犯同樣的錯誤,而不是陷入斤斤計較的怪圈當中無法自拔。往後退一步,你會發現會更有利於欣賞眼前的風景。
做事情愛出風頭,過度表現
做人不要太過張揚,否則容易招來橫禍。俗話說,樹大招風,槍打出頭鳥,刀砍地頭蛇。這種說法就是說做人不能總想著出風頭,要低調點兒,不能太張揚。做人不要恃才傲物:當你取得成績時,你要感謝他人、與人分享、為人謙卑,這正好讓他人吃下了一顆定心丸。如果你習慣了恃才傲物,看不起別人,那麼總有一天你會獨吞苦果!
做人要圓融通達,不要鋒芒畢露:功成名就需要一種謙遜的態度,自覺地在名利場中做看客,開拓廣闊心境。生活中如能降低一些標準,退一步想一想,就能知足常樂。人應該體會到自己本來就是無所欠缺的,這就是最大的財富了。
不要把自己太當回事,才不會產生自滿心理,才能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締造完善人生。
謙遜是終生受益的美德:一個懂得謙遜的人是一個真正懂得積蓄力量的人,謙遜能夠避免給別人造成太張揚的印象,這樣的印象恰好能夠使一個員工在生活、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與能力,最後達到成功。
對待下屬要寬容:作為上司,應該具有容人之量,既然把任務交代給了下屬,就要充分信任下屬,讓其有施展才能的機會,隻有這樣,才能人盡其才。
當今社會,與人相處,隻要稍有點處理不當,就會招致不少麻煩。輕則,工作不愉快;重則,影響職業生涯。而且,在職場中和人際圈子裏,必須要學會壓抑鋒芒,低調再低調。別說你沒有能力,不能以一當十;即便有能力的話,也需要學會韜光養晦,不顯山不露水,才能最終厚積薄發,生存下來,最終憑自己的能力獲得成功。
美國開國元勳之一的富蘭克林年輕時,去一位老前輩的家中做客,昂首挺胸走進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一進門,“嘭”的一聲,他的額頭撞在門框上,青腫了一大塊。老前輩笑著出來迎接說:“很痛吧?你知道嗎?這是你今天來拜訪我最大的收獲。一個人要想洞明世事,練達人情,就必須時刻記住低頭。”富蘭克林記住了,後來做事十分低調,隨時都謙虛的請教別人,最後成功了。
一位將軍,在大軍撤退時總是斷後。人們都稱讚他很勇敢。可將軍把自己舍生忘死的無畏行為,說成是由於馬走的太慢。將軍的如此低調,不但不會矮化他的高大形象,反而會增加更多的親和力。
在多數人眼裏,謙虛的,不露鋒芒的生活態度是沒有遠大理想,目光短淺,精神頹廢,缺乏自信的表現。事實上,暗藏鋒芒是一種顯示為柔弱,但是比剛強更有力的生存策略。這樣的人表麵上常常給人一種懦弱的感覺,但絕不是懦弱的標誌,而是聰明持久的象征。因為隻有藏起自己的鋒芒,才能成大事,鑄就輝煌。這樣的處世哲學,本質上就是一種寬容。低調者首先要放棄顯耀自己,不要將自己強過別人的方麵表現出來,這是對其他人的一種尊重,對不如自己的人的一種理解。藏著鋒芒的人相信:給別人讓一條路,就是給自己留一條路。
我們會誤以為,隻有表現得最好才是可愛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兩隻大雁與一隻青蛙結成了朋友。秋天來了,大雁要飛回南方,它們希望青蛙與其一起飛上天,青蛙靈機一動:讓兩隻大雁銜住一根樹枝,然後自己用嘴銜在樹枝中間,三個好朋友一齊飛上了天。地上的青蛙們都羨慕地拍手叫絕,問:“是誰這麼聰明?”那隻青蛙隻怕錯過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於是大聲說:“這是我……”話還沒說完,青蛙便從空中狠狠地摔下去了。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重視,不願意被他人忽略;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不要被人瞧不起;每個人都在尋求生活的意義,而這意義經常存在於別人的評價中,在與他人的相互交往中。
或許我們太注重別人的評價了,太注重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和位置了。當我們產生過分強烈的要求時,會故意製造各種“聲音”。由於擔心別人沒有聽到,就讓“聲音”特別響亮震耳。即使這樣,自己仍然感到不滿足,仍然擔心會被輕視和忽略。這麼強大刺耳的聲音,在別人聽起來就成為一種“噪音”。
現代人比較注重人際關係的技巧,卻最容易忽略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平等與相互尊重。如果在人際交往中,總想通過高超的技巧來戰勝別人、征服別人、壓製別人的話,結果經常是事與願違,會造成身邊的人都紛紛離去,不再做朋友。
一種有效的做法是:在自己爭取表現機會的同時,也要注意給別人機會。不僅要當一個發言者,也要耐心傾聽別人,讓人感到被尊重和接納。人的尊重和價值是在人際互動之中實現的,而不是自己獨立表現的結果。
此外,還要注意對別人的講話需及時回應,並對他人說得好的地方給以肯定和鼓勵,哪怕隻是一個會意的微笑。當別人的觀點與自己相悖時,我們也要先肯定他說得好的、正確的方麵,再談自己的觀點,並隨時注意別人對此的反應和想法。如果看到別人有話要說,一定要讓他表達,然後自己再說。
有一句話說得好,把自己當做泥土吧!老是把自己當做珍珠,就時時有被埋沒的痛苦。在現實生活中,你要學會做低調的將軍,謙虛的領導,或者是不露鋒芒的人才。這樣,你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酷愛顯擺自己有才,到處招搖
顯擺自己的結果肯定是自討苦吃,到處招搖的結果基本上會鬧到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地步。如果你學會謙虛地低頭做人,那麼無論在官場、商場還是政治軍事鬥爭中都是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實則高深的處世策略。謙卑是一種智慧,是為人處世的黃金法則,懂得謙卑的人,必將得到人們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俗話說:“職場就像一台戲。”在職場和同事之間相處,特別是作為新人的你,要想唱好這台戲,首先切忌別顯擺。
同事之間容易產生嫉妒心,如果你一個初出茅廬不久的新人整天顯擺自己比別人強,自己怎麼風光,那麼極易引起其他同事的反感。也有些同事會被始發者激得開始顯擺,大有不比過你誓不罷休的意味。
另外,當你開始顯擺自己,並且表現得什麼都懂、什麼都行時,其他同事會暗暗不舒服,但表麵上還是奉迎你,這會使你這個顯擺的人感覺良好,洋洋自得,但你不知道,這其實是正在給自己樹敵,也正在親手製造著自己背後的閑言碎語。
如果你顯擺的對象是你的上級,事情會更加微妙。上級主管既希望看到下級有業績、有進取心,又希望下級能夠尊重自己的權威。如果下級一味地顯擺自己的功勞,甚至搶了上級的風頭,上級即使表麵不說或包容,心裏也會不滿意,有時候甚至會影響你將來的職業命運。這一點,不僅僅是在職場進行時,甚至是在職場剛剛開始或是還沒跨進職場之前,就需要好好準備一下。若這門必修課沒上好,一定會吃顯擺的虧。
一個是普通高校外貿專業的大四女生小A,一位是某高校遠程教育學院的大四女生小B,兩份簡曆同時擺在一家外貿公司業務經理孫先生的麵前時,孫先生毫不猶豫地表示前者從學曆、活動能力、英語能力都有一定的優勢。然而一輪麵試交談下來,孫先生的態度來了個大轉變,他決定把工作機會給小B,因為小B更適合當助理。
這幾年,孫先生的外貿業務做得不錯,目前他急需一個外貿業務助理負責與工廠聯係和發貨工作。就看麵試時接電話的架勢,張先生就發現小A性格幹脆利落,他覺得小A挺合適。但是當他隨意問起小A的職業規劃時,小A同樣幹脆利落地表示:希望盡快能進入年薪十萬的行列。這句話讓孫先生心裏犯起了嘀咕:一個業務助理的職位不可能達到年薪10萬標準,這樣的女生肯定不安分做事,說不定還會給自己找麻煩。反觀小B,家境不錯,性格文靜,對薪水要求不高,還一直表示要好好學習。學曆、能力上的不足反而成了優點。“做生意的最怕內部人搶生意,找助手就要找個放心的,太能幹的女生,我不想要!”孫先生表示。
無獨有偶,某醫藥公司的經理聶先生也有同樣的看法。半個月前的一則小小招聘業務女助理的廣告迎來了120多位應聘者,其中不乏重點大學醫學院的學生。“如果你給我一個發揮的空間,我一定能讓你有N倍的收益。”一聽到類似表述,聶先生就覺得很煩,麵談之下他發現現在的女大學生心氣都挺高的。聶先生感慨自己也知道大學生就業不容易,但是希望大家在找工作的時候,心態要平一些,看清應聘的職位,多一些誠意,省得大家浪費時間。
也許有人會覺得,既然不要顯擺,那我保持低調是不是就對了?其實,這得分場合。在有強勢同事的地方,你表現弱勢一點很容易跟他們打成一片;在弱勢同事人群中,你也並不一定非要和他們一樣弱小才行,這就需要你的性格是靈活的、不拘一格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交往方式,這也是人格成熟的表現。
也許你會說,我不想這麼圓滑。但職場人際關係是複雜的,如果你以簡單之心應對複雜之事,最後吃虧的是你自己。其實學會為人處世並不是圓滑,隻不過是青年人在職場生存稍顯成熟的策略。如果你以真心搭配策略與同事相處,相信你的職場人際關係會演繹得更好。
剛愎自用,一意孤行
“耳朵”是你最重要的器官,因為耳朵是用來聽人說話的。聽人說話,就是要傾聽別人的意見,采納別人的意見。不要覺得自己什麼都強就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辦。古來被剛愎自用弄得人仰馬翻的人還少嗎?
如果要問你,你臉上最重要的器官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呢?也許是嘴,或者是鼻子,或者是眼睛?我的答案是耳朵。因為有了耳朵,你就能夠聽別人說話,從而就能采納別人的意見。如果你長了一對耳朵,卻聽不進半點意見,那麼,說得不好聽一點,你就是個剛愎自用的倒黴鬼。
剛愎自用的含義很清楚:頑固、偏執、一意孤行、拒不接受他人的意見,倔強,自以為是,自以為窮盡了世界上的真理,一點兒聽不進他人的意見,主觀武斷,喜歡感情用事,更是容不得人(尤其是容不得反對他的人)……
剛愎自用這個詞,是個貶義詞,因而誰都不希望他人指責自己有這個毛病。犯了這個毛病,麻煩可不是一點點。三國中有一個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故事。就是因為魏起用司馬懿為帥,諸葛亮聞此消息後,考慮街亭乃是漢中咽喉要地,即要派將駐守。馬謖自請軍令,願擔此任。諸葛亮曾叮囑再三,一定要靠山近水紮營;並派王平輔助。馬謖則自以為通識兵法,再加上剛愎自用,一點都不考慮諸葛亮的意見,又不納副將王平之諫言,竟違令在山頂紮營,犯了兵家之大忌,結果被魏將張合打敗,造成了街亭失守。
所以,因為這個剛愎自用,本可以成功的事會搞得一團糟糕。
所以,因為這個剛愎自用,原本是很威望的人結果卻是身敗名裂。
所以,因為這個剛愎自用,甚至會導致禍國殃民的可怕後果。
先穀是春秋時期晉國軍事將領,在一次對楚國的戰爭中,因為不聽從統帥的軍令,擅自行動,結果致使晉軍大敗而歸。當時,戰場形勢本來對晉軍很有利,楚軍已經開始撤退,晉軍統帥苟林父和其他將領通過判斷敵情、分析形勢後,認為不宜輕率進軍,若當初按照這一推斷作戰,晉軍就可以避免後來的失敗。而先穀卻悄悄帶著自己的軍隊去追擊楚軍。苟林父發覺後,已經無法製止,隻得下令全軍前進,追擊楚軍。楚軍聽說晉軍追來,大夫伍參主張回擊,令尹孫叔敖主張撤回國內。伍參直接麵見楚莊王,進諫說:“為什麼不打呢?您看,苟林父新任中軍主將,威信不高,令出不行。而‘其佐先穀,剛愎不仁’,不聽將令,其餘將領也意見不一,其士兵無所適從。如我軍回擊,必勝,而晉軍必敗。”楚莊王采納了伍參建議,令孫叔敖停止撤退,回師北進。結果,晉軍果然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