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困難的盡頭便是最大的甜頭(2 / 3)

有些人喜歡把時間花在眼前有報償的事上,而對於生活與工作的基本麵,不肯多花工夫紮下厚實的基礎,於是生活中許多重要的事,可能拖延不予理會。例如,隻顧賺錢,而忽略家庭、生活質量與健康。他們把這些基本而重要的事,視為困難和麻煩,對此作長期的拖延擱置,終究會失去幸福。

20世紀初,有個愛爾蘭家庭要移民美洲。他們非常窮困,於是辛苦工作,省吃儉用3年多,終於存夠錢買了去美洲的船票。當他們被帶到甲板下睡覺的地方時,全家人以為整個旅程中他們都得待在甲板下,而他們也確實這麼做了,僅吃著自己帶上船的少量奶酪和餅幹充饑。

過了一天又一天,他們以充滿嫉妒的眼光看著頭等艙的旅客在甲板上吃著奢華的大餐。最後,當船快要停靠愛麗絲島的時候,這家人中一個小孩生病了,父親去找服務人員並且說:“先生,求求你,能不能給我一些剩菜剩飯,好給我的小孩吃?”

服務人員回答說:“為什麼這麼問,這些餐點你們可以吃啊。”

“是嗎?”這人疑惑地問,“你的意思是說,整個航程裏我們都可以吃得很好?”

“當然!”服務人員以驚異的口吻說,“在整個航程裏,這些餐點也供應給你和你的家人,你的船票隻是決定你睡覺的地方,並沒有決定你的用餐地點。”

有個名為瓊斯的新聞記者,極為羞怯怕生,有一天他的上司叫他去訪問大法官布蘭代斯,瓊斯大吃一驚,說道:“我怎能要求單獨訪問他?布蘭代斯不認識我,他怎麼肯接見我?”

在場的一個記者立刻拿起電話打到布蘭代斯的辦公室,和大法官的秘書通話。他說:“我是明星報的瓊斯(瓊斯在旁大吃一驚),我奉命訪問法官,不知道他今天能否接見我幾分鍾?”他聽對方答話,然後說:“謝謝你,1點15分,我按時到。”他把電話放下,對瓊斯說:“你的約會安排好了。”

事隔多年,瓊斯對這件事仍念念不忘,她說道:“從那時起,我學會了單刀直入的辦法,做起來不易,卻很有用。第一次時克服了心中的畏怯,下次就比較容易一點。”

1864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後,一位叫馬維爾的記者采訪林肯。

馬維爾問道:據我所知,上兩屆總統都曾想過廢除黑奴製,《解放黑奴宣言》也早在他們那個時期就已擬就,可是他們都沒拿起筆簽署它。請問總統先生,他們是不是想把這一偉業留下來,給您去成就英名?

林肯回答道:可能有這意思吧。不過,如果他們知道拿起筆需要的僅僅是一點勇氣,我想他們一定非常懊喪。

這段對話發生在林肯去帕特森的途中,馬維爾還沒來得及問下去,林肯的馬車就出發了,因此,他一直都沒弄明白林肯的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直到1914年,林肯去世50年後,馬維爾才在林肯致朋友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在信裏,林肯談到幼年的一段經曆:

“我父親在西雅圖有一處農場,上麵有許多石頭。正因為如此,父親才得以較低的價格買下它,有一天,母親建議把上麵的石頭搬走。父親說如果可以搬走的話,主人就不會賣給我們了,它們是一座座小山頭,都與大山連著。”

“有一年,父親去城裏買馬,母親帶我們在農場勞動。母親說,讓我們把這些礙事的東西搬走,好嗎?於是我們開始挖一塊塊石頭,不長時間,就把它們弄走了,因為它們並不是父親想像的山頭,而是一塊塊孤零零的石塊,隻要往下挖一米,就可以把它們晃動。”

林肯在信的末尾說,有些事情一些人之所以不去做,隻是他們認為不可能。有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的想像之中。

讀到這封信的時候,馬維爾已是76歲的老人了,就是在這一年,他正式下決心學外語。據說,1922年,他在廣州采訪時,就是以流利的漢語與孫中山對話的。

是的,“有許多不可能,隻存在於人的想像之中”。可惜,能知道這個道理的人少之又少,大多數人,總是習慣於誇大困難,不願去嚐試和努力。

所以,現在你要學習的就是,麵對困難,不要先去想著逃避,而是需要延緩享受,到把你該做的事做好,叫作延緩報償。這是把生活中的苦與樂,在順序上做個調整,亦即先去克服困難,解除其痛苦,然後就能得到快樂和精神上的安泰。心智的成長和成功,蘊藏在困難和麻煩的事項裏。勇敢麵對困難是生命成長的關鍵。

每日都做一兩件該做而不想做的事,這樣麵對困難就會不但令你喜悅而且令你有成就感。

為失敗找借口,不想著如何改進

人們渴望成功,不願失敗。卻不知道妨礙成功,甚至導致失敗的致命誤區,就在自己的心裏。這個誤區是司空見慣的,即借口。如果任何事情,任何困難,你都給自己找一個冠冕堂皇的借口,那麼,你是永遠不可能從失敗中學習和成長的。

在美國的西點軍校,如果有學長或長官問你:“為什麼不把鞋子擦亮?”你如果回答說:“哦,我沒時間擦。”這樣的回答得到的隻能是一頓訓斥。因為對方要的是結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長篇大論的辯解!

“沒有任何借口”是西點軍校奉行的最重要行為準則。它強化的是每一位學員想盡辦法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而不是為沒有完成任務去尋找任何借口。其目的是為了讓學員適應壓力,培養他們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毅力。它讓每一位學員懂得了工作中是沒有借口的,人生也是沒有借口的!

“沒有借口”看起來似乎很絕對,很不公平。但是人生並不是永遠公平的。這句話就是要讓學員明白:無論遭遇什麼樣的環境,都必須學會對自己的一切行為負責!學員在校時是學生,但日後卻肩負著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死存亡乃至整個國家的安全。在生死關頭,你還到哪裏去找借口?哪怕最後找到了借口又能怎麼樣?“沒有任何借口”的訓練,讓西點學員養成了毫不畏懼的決心,堅強的毅力,完美的執行力,以及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的信心和信念。

但不幸的是,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或那樣的借口。告訴我們不能做某事或做不好某事的理由。它們好像是“理智的聲音”,“合情合理的解釋”,冠冕而堂皇。若上班遲到了,會有“路上堵車了”,“手表停了”,“今天家裏有事”,等等借口;工作出了問題,會有“製度不行”,“政策不好”,“我已經盡力了”。

人生不會因為經曆太多失敗,就會停止前進的腳步。老天對待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為什麼有的人會成功,而有的人卻會失敗呢?失敗的人往往都是在為失敗而找借口,不懂得如何對待失敗,從而就放棄了。換種角度來看,失敗何嚐不是一件好事,隻有失敗才能讓你更加清楚地看清事情的真相。才能有更大的信心再努力,去邁向成功。工作中出現問題時,因為害怕領導的批評,會習慣性地去找客觀原因,而不是從自我來檢討找原因,這其實是一種逃避,也是縱容自己失敗的溫床,這樣注定一輩子隻是個失敗者,真正的贏家是戰勝自己的缺點。工作中,團體精神也很重要,學會換位思考,多為對方考慮也是事半功倍的良方,也有利於看清自己的缺點,來彌補自身不足,才能離成功更近。不怕失敗,怕的是不能從失敗中認清自己。

但是,有很多人無法接受失敗,他們認為失敗是一種很不光彩的事,每當失敗時他們總會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找理由。當他們做事不順心時,當他們學習不好時,當他們參加了各種比賽沒有獲獎時,就會怪罪於他人,就在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找理由,這也是所有不成功的人的共同特征。為自己的失敗找理由,而且抓著這些他們相信是萬無一失的借口不放,以便於解釋他們為何成就有限。

正因為他們將所有的精力與時間都花在尋找一個更好的借口上,因此,即使下一次從新開始,失敗仍是必然的。

相反,那些成功人士在遇到困難時,總是在想辦法解決,而不是為自己找一堆無用的借口,以借其掩飾自己的過錯和失敗。他們知道借口是事業成功的最大障礙,凡事要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怨天尤人。隻要你能把你的能力和樂觀進取的精神表現出來,就能取得你渴求的成功。

日本有一段格言是這麼說的:“人摔倒的話,一定是斜坡惹的禍,沒有斜坡的話那一定是石頭,沒有石頭的話,就一定是因為鞋子……”這大概就是人的本性吧!

任何人都希望自己是完美無缺的,即使有了過失也不願承認是自己的錯,隻好找些借口來解釋自己的行為。然而,凡事都以借口搪塞的話,你將很難進步。唯有認清自己的缺失,才能不斷向前邁進。

漢武帝經常出巡以向民眾示意治國之決心,有一次他將要出巡,路過宮門口時看到一位頭發全白的老人,穿著很舊的衣服,站在門口十分認真地檢查出入宮門之人。漢武帝問老人:“先生是否早任此郞官之職?為什麼年紀已老還做郞官?”

老人答:“我姓顏名駟,江都人。從文帝起,經三朝一直擔任此職。”

漢武帝問:“你為什麼沒有升官機會?”

顏駟答:“漢文帝喜好文學,而我喜好武功;後來漢景帝喜好老成持重的人,而我又年輕喜歡活動;如今您做了皇帝,喜歡年輕英俊有為之人,而我又年邁無為。因此,我雖然經過三朝皇帝,卻一直沒有升官,但我要的是稱心如意的工作。”

顏駟幾十年沒有升職,真的沒有自己的原因嗎?他厲仕三朝,換了三種用人風格的皇帝,都沒有升遷的機會,那就應該在自己身上找原因了,怎麼能總是怪時運不好呢?就好比一名公司職員,在三位上司手下工作,都不能得到賞識,能說全是上司的責任嗎?

生活中,大多數的人在做一件事情不成功或者被批評的時候,總是會找出各種借口告訴別人,因為他害怕承擔錯誤,害怕被人笑,或者隻是想得到暫時的輕鬆和自我解脫。上班遲到了,可以說是因為堵車;工作砸了,可以說是領導決策錯誤;客戶不滿意,可以說是對方過於克刻;升不了職,可以說領導偏心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借口就是一個掩飾自己弱點、推卸責任的“萬能器”。有多少人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借口上,而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責任。更為可怕的是,借口常常還是一張敷衍別人、原諒自己的“擋箭牌”,容易扼殺人的創新精神,讓人消極頹廢。它更是一劑鴉片,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品嚐它,逐漸地讓你變得心虛、懶惰,遇到困難就退縮,最終喪失執行能力。

休斯·查姆斯在擔任“國家收銀機公司”銷售經理期間曾麵臨著一種最為尷尬的情況:該公司的財政發生了困難。這件事被在外麵負責推銷的銷售人員知道了,並因此失去了工作的熱忱,銷售量開始下跌。到後來,情況更為嚴重,銷售部門不得不召集全體銷售員開一次大會,全美各地的銷售員皆被召去參加這次會議。查姆斯先生主持了這次會議。

首先,他請最佳的幾位銷售員站起來,要他們說明銷售量為何會下跌。這些被喚到名字的銷售員一一站起來以後,每個人都有一段最令人震驚的悲慘故事要向大家傾訴:商業不景氣,資金缺少,人們都希望等到總統大選揭曉後再買東西,等等。

當第五個銷售員開始列舉使他無法完成銷售配額的種種困難時,查姆斯先生突然跳到一張桌子上,高舉雙手,要求大家肅靜。然後,他說到:“停止,我命令大會暫停10分鍾,讓我把我的皮鞋擦亮。”然後,他命令坐在附近的一名黑人小工友把擦鞋工具箱拿來,並要求這名工友把他的皮鞋擦亮,而他就站在桌子上不動。在場的銷售員都驚呆了。有些人以為查姆斯先生瘋了,人們開始竊竊私語。在這時,那位黑人小工友先擦亮他的第一隻鞋子,然後又擦另一隻鞋子,他不慌不忙地擦著,表現出一流的擦鞋技巧。

皮鞋擦亮之後,查姆斯先生給了小工友一毛錢,然後發表他的演說。他說:“我希望你們每個人,好好看看這個小工友。他擁有在我們整個工場及辦公室內擦鞋的權力。他的前任是位白人小男孩,年紀比他大得多。盡管公司每周補貼他5元的薪水,而且工場裏有數千名員工,但他仍然無法從這個公司賺取足以維持他生活的費用。這位黑人小男孩卻可以賺到相當不錯的收入,還不需要公司補貼薪水,每周還可以存下一點錢來,而他和他的前任的工作環境完全相同,也是在同一家工場內,工作對象也完全相同。”

“現在我問你們一個問題,那個白人小男孩沒有得到更多的生意,是誰的錯?是他的錯,還是顧客的?”

那些推銷員不約而同地大聲說:“當然了,是那個小男孩的錯。”

“正是如此。”查姆斯回答說,“現在我要告訴你們,你們現在推銷收銀機和一年前的情況完全相同:同樣的地區、同樣的對象以及同樣的商業條件。但是,你們的銷售成績卻比不上一年前。這是誰的錯?”同樣又傳來如雷般的回答:“當然,是我們的錯。”

“我很高興,你們能坦率承認自己的錯。”查姆斯繼續說,“我現在要告訴你們。你們的錯誤在於,你們聽到了關於本公司財務發生困難的謠言,這影響了你們的工作熱忱。因此,你們不像以前那般努力了。隻要你們回到自己的銷售地區,並保證在以後30天內,每人賣出五台收銀機,那麼,本公司就不會再發生什麼財務危機了。你們願意這樣做嗎?”

大家都說“願意”,後來果然辦到了。那些他們曾強調的種種借口:商業不景氣,資金缺少,人們都希望等到總統大選揭曉以後再賣東西等,仿佛根本不存在似的,統統消失了。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借口是可以克服的。所以,不要總為你的失敗找借口。

很多時候,借口往往是把“不”、“不是”、“沒有”、與“我”緊密聯係在一起,其替台詞就是“這事與我無關”,不願承擔責任,把本應承擔的責任推卸給別人和外界環境。早在戰國時代,孟子就尖銳地諷刺了這類心態的荒謬性。一天,梁惠王問孟子,為什麼我國的百姓沒有增加?孟子回答說:國君必須負起責任,積極采取措施實行王政,讓百姓不饑不寒、養生喪死而無憾;如果君王對百姓漠不關心,看見狗在吃人吃的東西這樣奢侈的現象不去管,路邊有餓殍不知道開倉救濟,隻是一味推脫說“這不是我的責任而是年成不好”,這跟殺了人說“這不是我的過錯,是凶器的過錯”有什麼區別嗎?所以,不要再為你的錯誤找借口了,學學西點軍校的學員們,也許有一天,你也能成為自己所在領域的一個叱吒風雲的將領。

缺乏從頭再來的勇氣

常言道:“失敗是成功之母。”這似乎已成老生常談,但行動和言語有時是不相一致的。當你的成績單上出現“紅燈”,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喪,別的一無所有?你是否意識到這失敗之中有孕育著成功的種子呢!失敗了不要緊,重要的是看你有沒有一切歸零,從頭再來的勇氣;這是很多人都缺乏的,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鋪路石。

古代神話《山海經·海內經》中說鯀偷了天帝的息壤(可以生長的土)來擋洪水,沒有成功。天帝命祝融殺死了鯀,但他雖死猶生。《歸藏·啟筮》雲:“鯀死三歲不腐,剖之以吳刀,是以出禹。”這幾句話是說“禹是從鯀肚子裏生出來的。他的父親死後三年屍體不腐爛,最終生出了兒子禹。”這正說明了這個失敗的英雄壯誌未酬,精神不滅,他把不屈的奮鬥精神傳給了下一代——禹。而禹就是在總結上一代經驗教訓的基礎上經過艱苦不屈的奮鬥,用疏導的方法製服了洪水,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