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困難這個問題,也許大家都能說出一大堆老生常談的俗語和成語,什麼“苦盡甘來”啊,什麼“失敗是成功之母”啊,什麼“困難是一筆財富”啊……可是,好聽的話大家都會說,真正做到的又有幾個?年輕人剛出來,如果沒有很硬的背景,遭遇困難就是家常便飯,這時候,就需要看你是不是真的能夠按照這些老掉牙的說法去做了。你要在困難中不斷學習,不斷攀登,才能不枉費老天“賞賜”給你的困難,也不枉費自己那麼多付出,從而得到最大的收獲。
遇到一點困難就想放棄
成功在於堅持。堅持說起來容易,但是真正做到堅持往往是最難的事,有些人麵對困難放棄了追求,有些人在成績麵前止步不前,最終真正能堅持到底的隻是少數人,所以雖然人人都有心中目標,但成功者往往隻是少數人。
世上無難事,隻怕有心人。麵對困難的時候,要勇敢、執著、不畏艱辛地去戰勝它!生活中若沒有困難,會過於平淡。天公把一種魅力隱藏在困難的事業中,隻有敢於麵對困難的人才能意識到這種魅力。生活喜歡攀登上坡路,腳印隻有在高峰才顯得明亮,如果我們沒有經曆危難而得勝,就不是光榮的勝利。本領是從困難中學會的。沒有困難就沒有智慧,困難是我們的教科書,逃避困難,就是決斷力的喪失。
所以我們在麵臨困難時一定要勇於麵對,敢於挑戰,善於應對,貴於堅持。天將降大任與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麵對挫折和困難時,我們要勇於麵對,不退縮、不逃避,去勇敢地突破這些挫折和困難,就像螞蟻一樣走到無路可走之時,鼓足勇氣奮力突圍。
麵對困難,如果你選擇了放棄,那麼你永遠不會成功。因為成功者的字典裏,沒有“放棄”這兩個字。我曾聽人說過,有一位從國外回國的博士後,由於國內的人文環境不適於他在事業方麵的發展,他沒有勇氣麵對困難,最終選擇了“11層高樓”,縱身一跳。這樣不但沒有什麼成就,而且還辜負了父母、國家對他的培養!多麼可惜,多麼悲哀呀!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沒有人能夠一帆風順地實現自己的目標與理想,隻有勇敢麵對困難、挫折,才能走出泥濘,看到希望,走向美好的明天!人生路上有陽光,也有風雨,更有艱難險阻、深淵懸崖,隻要你充滿信心與勇氣,就一定能陽光地走過這一程!
蘇格拉底曾經對學生們要求:每天甩臂300次,學生們答應的都很幹脆,這麼簡單的事怎麼能做不到呢?一個月後,蘇格拉底問他的學生:“每天甩臂300次,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以上的學生驕傲地舉起了手。兩個月後,當他再次提起這個問題時,堅持下來的學生隻有80%。一年後,蘇格拉底再次問道:“請你們告訴我,最簡單的甩臂運動,還有哪些同學堅持每天做?”這時候隻有一個學生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叫柏拉圖,他後來成了古希臘的另一位大哲學家。
在人的一生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渴望成功,然而成功路上有挫折、困難、失敗是經常發生的。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敗時不能勇敢地去麵對。麵對失敗我們需要做的是堅持,堅持才能成功!
有時候,成功往往離我們隻有一步之遙,最後,堅持者勝利了,動搖者退縮了,給自己留下終身遺憾。有一幅漫畫是這樣的:一個人想挖一口井,換著挖了好幾個地方都沒有挖出水來,有一次他眼看就要挖到了水,隻要再堅持一下,就能達到目的。但是他又放棄了,扛著鐵鍬離開了,他挖井的目標始終沒有實現!
在人生事業的路途上,當我們遇到挫折時,或感歎自己命運不濟時,最明智的選擇就是堅持。哪怕這堅持的道路是多麼漫長和崎嶇,都不要輕易放棄。困難麵前要告訴自己:堅持、再堅持、不要放棄,絕不能放棄!暴風雨過後就會有彩虹!用堅持這種信念給自己力量,等待暴風雨的結束。這樣,堅持到別人都堅持不了的時候,自己堅持下來了,就成為最後的成功者。絕不要輕言放棄,否則可能會造成終身遺憾。
英國首相丘吉爾曾經被邀請到大學演講一個關於成功的話題。這件事轟動了歐洲,因為丘吉爾本身就是一個頂尖級的成功人士,而他演講的話題是關於成功的“秘訣”,很難得。會場被擠得水泄不通。演講開始,全場掌聲雷動。然而,丘吉爾說:“成功的秘訣有三個——”。場下異常安靜,人們紛紛做記錄。“第一個,是絕不放棄。”話語堅定有力、簡練精當。人們在興奮中靜聽下文的分析。丘吉爾接著用緩緩的語調說:“第二個,是絕不、絕不放棄!”全場在期待著。“第三個,是絕不、絕不、絕不放棄!”丘吉爾大聲地說。好長時間的寂靜,過後,是暴風驟雨般的掌聲。
成功=切實的目標+敏銳的眼光+果敢的行動+持續的毅力!這個公式告訴我們:沒有堅持,即使有切實的目標和敏銳的眼光、果敢的行動也無濟於事!
堅持不是空話,堅持需要不懈地努力,要勇於麵對困難和挫折,那麼,成功可能就在眼前。問題在於,困難往往是接二連三,所謂福不雙至,禍不單行。一個人想幹成任何大事,克服一兩次困難也許並不難,難的是能夠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直到最後成功。能夠做到這一點,你就離成功不遠了。失敗了再幹,再失敗再幹,最終成功。這就是成功的規律,失敗乃成功之母。堅持是一個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自己的過程,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堅持、不斷積累的過程,每一次失敗都會讓我們變得更聰明一些,讓我們離成功更近一些。奮鬥過程中即使跌倒了一百次,隻要您能再站起來大聲地說:“我還要繼續那一百零一次!”“我相信一定會成功!”如果能夠這樣堅持到最後,你肯定就是贏家。
做到了困難麵前堅持不懈,還要能夠做到在取得一定成就時堅持不懈。這往往比遭到失敗時能夠頑強不屈更重要。許多人在取得了一點成績時沾沾自喜,開始驕傲起來,不再像往常一樣努力,結果同樣也是半途而廢,不能取得最後更大的成功。
荀子說:“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說的是駿馬雖然比較強壯,腿力比較強健,然而它隻跳一下,最多也不能超過十步;相反,一匹劣馬雖然不如駿馬強壯,然而如果它能堅持不懈地拉車走十天,照樣也能走得很遠,它的成功在於走個不停,也就是堅持不懈。“水滴石穿,繩鋸木斷”,為什麼微不足道的水能把石頭滴穿?柔軟的繩子能把硬邦邦的木頭鋸斷?這就是堅持。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許多滴水堅持不斷地衝擊石頭,就能形成巨大的力量,最終把石頭衝穿。成功之前難免有失敗,然而隻要能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努力,那麼,成功就在眼前。
還沒有做,就說自己不行
學過一點點哲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麼一句話“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如果很多事情,你都不去試一試,就說自己不行,顯然是懦夫的表現。趁著年輕,多去試一試,不要怕失敗;因為你時間還多,還可以重新來過。而如果你不去嚐試的話,會留下終身的遺憾。
機會總是給有準備及敢於嚐試的人。沒做就說自己不行是沒自信的表現。做了沒成功也不代表你不行,隻能說明情況暫時不允許。
生活中不是困難太多,而是敢於麵對困難的信心不足,敢於挑戰困難的勇氣太少。所以我們要在任何時候都對自己有信心,同時要客觀地看待自己麵臨的困難。
愛因斯坦說:“自信是向成功邁出的第一步”。羅曼·羅蘭說:“先相信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徐特立說:“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立。”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誌。”隻要我們信心十足,麵對生活,相信我會戰勝一切困難。世界上使社會變得偉大的人,正是那些有勇氣在生活中嚐試和解決人生新問題的人,不怕百戰失利就怕灰心喪氣。古往今來很多名人,都用他們的實際經曆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
人隻要充滿自信心,就可能戰勝困難而獲得成功。這是德國精神學專家林德曼用親身實驗證明的。林德曼認為,一個人隻要對自己抱有信心,就能保持精神和肌體的健康。當時,德國舉國上下都關注著獨舟橫渡大西洋的悲壯冒險,已經有一百多名勇士相繼駕舟均遭失敗,無人生還。林德曼推斷,這些遇難者首先不是從肉體上敗下來的,主要是死於精神崩潰、恐慌與絕望。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他不顧親友的反對,親自進行了實驗。1900年7月,林德曼獨自駕著一葉小舟駛進了波濤洶湧的大西洋,他在進行一項曆史上從未有過的心理學實驗,預備付出的代價是自己的生命。在航行中,林德曼博士遇到難以想像的困難,多次麵臨死亡,他眼前甚至出現了幻覺,運動感覺也處於麻木狀態,有時真有絕望之感。但隻要這個念頭一升起,他馬上就大聲自責:懦夫,你想重蹈覆轍,葬身此地嗎?不,我一定能成功!最後,他終於勝利渡過了大西洋。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發表後,有人炮製了一本《百人駁相對論》,愛因斯坦對此不屑一顧。他說:“假如我的理論是錯的,一個反駁就足夠了,一百個零加起來還是零。”
琴納是英國醫師。在二百多年前,他經過證實,用牛痘接種,可以使人免除天花。這一結論,在當時遭到多方麵的強烈反對。有人說他褻瀆神明;有人指責他把人當牲口;有人提議剝奪他行醫的權力;有人提議把他開除出醫學會。但琴納不理會這些世俗的偏見和惡意的攻擊,堅信自己的結論是正確的。他說:“讓人家去說吧,我走我的路!”事實證明了他的科學結論。琴納靠自信,打開了免疫學的大門,並因此拯救了無數的生命。
日常生活中,因為自信而獲得成功的情況也屢見不鮮。
幾位先生同時到了應試辦公室,時間到了,仍不見主考官。有人便坐下來修指甲;有人東張西望;有人則不停地打嗬欠,像是上輩子睡不夠似的……隻有一個人大搖大擺地來到經理辦公室詢問。結果,他成功了,公司最終選中了他,因為他行動充滿自信,沒有畏畏縮縮。
珍妮是個總愛低著頭的小女孩,她一直覺得自己長得不夠漂亮。有一天,她到飾物店去買了隻綠色蝴蝶結,店主不斷讚美她戴上蝴蝶結很漂亮,珍妮雖不信,但是挺高興,不由昂起了頭,急於讓大家看看,以致出門與人撞了一下都沒在意。珍妮走進教室,迎麵碰上了她的老師,“珍妮,你昂起頭來真美!”老師愛撫地拍拍她的肩說。那一天,她得到了許多人的讚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結的功勞,可往鏡前一照,頭上根本就沒有蝴蝶結,一定是出飾物店時與人一碰弄丟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種美麗,而很多人卻因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樂。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無論是貌若天仙,還是相貌平平,隻要你昂起頭來,快樂會使你變得可愛——人人都喜歡的那種可愛。
有一位女歌手,第一次登台演出,內心十分緊張。想到自己馬上就要上場,麵對上千名觀眾,她的手心都在冒汗:“要是在舞台上一緊張,忘了歌詞怎麼辦?”越想,她心跳得越快,甚至產生了打退堂鼓的念頭。就在這時,一位前輩笑著走過來,隨手將一個紙卷塞到她的手裏,輕聲說道:“這裏麵寫著你要唱的歌詞,如果你在台上忘了詞,就打開來看。”她握著這張紙條,像握著一根救命的稻草,匆匆上了台。也許有那個紙卷握在手心,她的心裏踏實了許多。她在台上發揮得相當好,完全沒有失常。她高興地走下舞台,向那位前輩致謝。前輩卻笑著說:“是你自己戰勝了自己,找回了自信。其實,我給你的,是一張白紙,上麵根本沒有寫什麼歌詞!”她展開手心裏的紙卷,果然上麵什麼也沒寫。她感到驚訝,自己憑著握住一張白紙,竟順利地渡過難關,獲得了演出的成功。“你握住的這張白紙,並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你的自信啊!”前輩說。歌手拜謝了前輩。在以後的人生路上,她就是憑著握住自信,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成功。
孔子門徒顏淵說:舜是什麼樣的人,我也是什麼樣的人,有作為的人都會像他那樣。亞聖孟子說:一切我都具備,反躬自問,自己是忠誠踏實的,便是最大的快樂。大詩人李白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數學家阿基米得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撥動地球。馬克思說:最喜歡的人生格言是:人所具有的我都有。毛澤東說: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一個人立身處世需要有自信。人能自信,才能知其必為而拚力為之;人能自信,才能知其可為而全力為之;人能自信,才能知其難為而勉力為之。能自信,才能有發憤忘食,孜孜以求的內在支撐;能自信,才能有臨淵不驚,臨危不亂的英雄本色;能自信,才能有知難而進的鬥士勇氣;能自信,才能在來到地獄之門的時候朗聲大叫: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能自信,才能對自己的生活充滿信心,才能對未來充滿信心;能自信,才能有未來。能自信,方能自強。一個人光有自信還不行!還要有自己奮鬥的目標和為達到此目標而奮鬥的決心和計劃!讓我們對自己充滿自信,一起為了實現最美好的人生而努力奮鬥吧!
過分誇大你所麵對的困難
許多困難,其實是人們憑空想像出來的。不自信的人,往往把困難想像得比實際的大,他們為自己心中想像出來的困難所嚇倒,從而喪失了許多成功的機會。而具有積極心態的人,他們能正視困難,他們相信,隻要去做,總是有成功的機會的。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提醒大家;你每天都做一兩件你應做但不想做的事,這能減輕精神負擔,同時讓你覺得愉快。
一個心理專家常常見到一些年輕患者,他們消沉慵懶,做起事來不帶勁。在談話中,他們承認生活不正常,晚睡晚起,有時睡到中午才起床,經常陷入消沉的情緒狀態。由於工作不力,一連換了幾個工作,還是被炒魷魚。這些人既非憂鬱症,也不是什麼情緒失調。他們的問題出在不肯麵對難題。醫生問:"你何不早上去運動,天天訓練你的體能?”“這太難了,我爬不起來!”你要認清楚,這就是你每天該做的事,因為你不想做,就得承受疲憊的後果。如果你先付出運動的代價,就能享受精神振作的報酬。“我還是爬不起來,沒有興趣出去做運動。”
有一次,一位年輕人說,他隻做容易的事,對於困難的事,總是找個理由,把它擱在一旁。他理直氣壯地表示:“就像在學校做考卷一樣,會的先做,不會的有時間再去想;事實上,我根本沒有時間去想那些難題。”醫生恍然大悟,一個人竟然會在準備升學考試中學會逃避困難和繁瑣的事。
這些不願意麵對難題的人,往往是任性的,在情緒上甚至表現得失控和衝動。他們有個共同的行為模式:先玩再說,後果以後再設法逃脫。這些人一旦到了成年,習慣逃避所有的重要工作和困難的問題,於是過著失敗的生活。他們的生活雜亂無章,情緒易衝動,婚姻不幸,意外事故發生率也很高。
麵對困難和耐心應付厭煩的事,是一種習慣。人一旦養成這個好習慣,做起事來就會稱心順意。當你碰到困難時,若能正視它,即刻采取行動,就會激發專注、創意和毅力。我年輕時,初次出門做買賣,覺得害羞又不自在,我幾乎不敢跨出去。但迫於環境生活的現實,母親給我臨門一腳,她說:“貨都備好了,不送出去賣就會壞掉。”當時我賣的是水果,隻好硬著頭皮,花了大半天才把它販賣出去。從那時起,我學會直截了當麵對困難。這做來並不容易,但卻很管用。我每克服一次困難,就會覺得下一次更容易些。
許多人都怕麻煩,或者畏懼困難,於是養成了逃避責任和臨陣脫逃的習慣,人一旦養成拈輕怕重,不能麵對生活與工作的挑戰,就成為性格上的一大弱點。怕麻煩,畏懼困難,會使人先挑容易的做,對於難題則跳過不做。這樣一來,就會失去獲取他該取得的知識、能力和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