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多長點心眼,少耍點心計(2 / 3)

其實,要想賺錢,最快的辦法就是先幫助別人賺錢;要得到別人的尊重,先去尊重別人;要得到別人的肯定,先去肯定別人;要實現目標,就要先幫助別人實現目標;要得到別人的讚美,就要先去讚美別人。總之,你想要什麼,就必須主動先去幫助別人實現什麼。

哈維麥凱是一家信封公司的老板,有一次他去拜訪一個顧客,那個經理一看他就說,麥凱先生,你不要來了,我知道你很有名,我知道你很成功,很有錢,但我們公司絕對不可能和你們合作。因為我們的老板和另一信封老板是25年的深交,並且你也不用再來拜訪我,因為有43家信封公司的老板曾拜訪過我三年,所以我建議你不要浪費你的時間。

麥凱先生有的是辦法。有一次他發現這家公司采購經理的兒子很喜歡打冰上曲棒球,他又知道他兒子的崇拜偶像是洛杉磯一個退休的全世界最偉大的球星。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這個經理的兒子出車禍住在醫院,他去買了一根曲棒球杆並讓球星簽了名送給這個經理的兒子。

他來到醫院,這個人的兒子問他你是誰,他說我是麥凱,我來給你送禮物。你為什麼給我送禮物?因為我知道你喜歡曲棒球,你也崇拜這個球星,這是一根他親自簽名的曲棒球杆。這個小孩興奮得腳也不疼了,馬上要下床。這時麥凱說,我的工作結束了。

結果小孩的父親來醫院,發現兒子好興奮,問兒子是怎麼回事,小孩說剛才有一個叫麥凱的人送了他一根曲棒球杆,還有球星簽名。

結果可想而知,這個采購經理和麥凱簽了400萬美金的定單。

信封是很便宜的東西,他竟下了這麼大的定單。顯然,成功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思維模式,世界上沒有賣不掉的產品,隻有不會賣的人。

一個成功的生意人某次談到自己的生意經時說,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拿六分就可以了。

這是什麼意思?他讓別人多賺兩分,所以每個人都知道和他合作會賺到便宜,所以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合作。你想想看,雖然他隻拿六分,但現在多了一百個人,他現在多拿多少分?假如拿八分的話,一百個人會變成五個人。

又回到那句老生常談的話:“吃虧是福。”如果你老是一個不願意吃虧的人,最終會處於沒有人願意與你交往的境地。有時候,若你經常想到別人的利益,那麼別人也會為你帶來更大的利益。

在朋友之間,把利益看得太重

朋友就是一種最大的利益,如果為了其他一些利益而損失朋友是得不償失的,錢沒了可以掙回來,朋友沒了盡管可以再找其他的,但失去的那個是你永遠也無法找回來的。所以在朋友之間別把利益看得太重,否則隻會輸得一無所有。

朋友是什麼?就是惺惺相惜,當朋友遇到困難或挫折時,你會不假思索地伸出援助之手,使朋友渡過難關。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壓力很大。朋友與朋友之間是最為相互信任的傾訴者。朋友就像生命中的一盞燈,當你最需要溫暖的時候就送來溫暖。朋友就像你的精神支柱,當你頹廢的時候給你最多的勇氣。朋友需要誠心付出,就像一株花,它需要時常澆水,友情之花才能開放得最久、最香。當你擁有一份最深的愛情,再擁有最真的友情時,你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你的人生就有最大的價值,你將此生無憾!滾滾紅塵中,你若有幾個好朋友——真好!

真正的朋友間有一種默契,當你有一種感覺想表達出來但還沒說出口時,身邊的朋友可能已恰到好處地講出了你的所想,這種朋友,已是朋友中的極品,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知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因對金錢的追求放棄了真正的朋友,有的人認為朋友幫得上忙時是朋友,幫不了忙時就什麼也不是,朋友也可以用過就扔,這種人對朋友隻是利用。最後,這種人隻能失去所有的朋友,沒有朋友的人,等於一無所有。

如果兩個朋友之間,還是“好朋友,明算賬”,以利益為標準來交往的話,那麼,沒有人會交到真正的朋友,也不能享受到友情的樂趣。到了關鍵時刻,不是真正的朋友,也必定會棄你而去,讓你獨自承擔苦痛與後悔。

維克多從父親的手中接過了一家食品店,這是一家古老的食品店,很早以前就存在,而且已出名了。維克多希望它在自己的手中能夠發展得更加壯大。

一天晚上,維克多在店裏收拾東西,不經意間,他看到店門外站著一個年輕人,麵黃肌瘦、衣服襤褸、雙眼深陷,是典型的一個流浪漢。

維克多是個熱心腸的人。他走了出去,對那個年輕人說道:“小夥子,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年輕人略帶點靦腆地問道:“這裏是維克多食品店嗎?”他說話時的口音帶著濃重的墨西哥味。“是的。”

年輕人更加靦腆了,低著頭,小聲地說道:“我是從墨西哥來找工作的,可是整整兩個月了,我仍然沒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我父親年輕時也來過美國,他告訴我他在你的店裏買過東西,喏,就是這頂帽子。”

維克多看見小夥子的頭上果然戴著一頂十分破舊的帽子,那個被汙漬弄得模模糊糊的“V”字形版符號正是他店裏的標記,“現在我沒錢回家了,也好久沒有吃過一頓飽餐了。我想……”年輕人繼續說道。

維克多知道了眼前站著的人隻不過是多年前一個顧客的兒子,但是,他覺得應該幫助這個小夥子。於是他把小夥子請進店內,好好地讓他飽餐了一頓,並且還給了他一筆路費,讓他回國。

不久,維克多便將此事淡忘了。過了十年,維克多的食品店越來越興旺,在美國開了許多家分店,他於是決定向海外擴展,可是由於他在海外沒有根基,要想從頭發展也是很困難的。為此維克多一直猶豫不決。

正在這時,他突然收到一封從墨西哥寄來的信,原來正是多年前他曾經幫過的那個流浪青年寫的。

此時那個年輕人已經成了墨西哥一家大公司的總經理,他在信中邀請維克多來墨西哥發展,與他共創事業。這對於維克多來說真是喜出望外,有了那位年輕人的幫助,維克多很快在墨西哥建立了他的連鎖店,而且發展得異常迅速。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計回報的友誼往往更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你可以給一個路人細心指路,可以幫助遠在天邊素不相識的貧困山區的孩子滿足上學的渴望,可以給素昧平生的老人、孕婦讓出你的座位……也許這些不能給你帶來實質的幫助,但是,你難道沒有收獲幫助人的快樂嗎?這個時候,利益沒有那麼重要。

工作中,當你默默地為別人的成就做鋪墊,當別人陶醉在他那微不足道的成就而大肆貶低你的時候,當別人在困難麵前把你拋出當作擋箭牌的時候,你能做的是什麼?不要考慮太多,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很多的不公平、很多的錯誤、很多的無奈,順其自然最好,煩了,找朋友聊聊;在朋友麵前,利益沒有那麼重要。

真的,朋友才是最大的利益,為了這個利益,舍棄那些小的利益,把眼界和心胸都放大吧,那樣你會發現,朋友是你最大的財富。

做錯事,總是推脫自己的責任

做錯事勇於承認是一種成熟的表現,是別人敬重你的很重要的原因,是提升你自身價值的一個有效方式。做錯事勇於承認不但不會丟人,反而會給你贏來別人讚賞的目光。而如果你推脫責任的話,不但不會讓你免於處罰,反而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懦夫,甚至會對你的人品產生懷疑。因此,做錯了事,你要做的是,抬起頭,承認錯誤;然後埋下頭,改正錯誤。這樣,才能成就一個完整的人格。

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在日常生活中,每一個人都會犯各種大大小小的錯誤,即使是偉人也是如此。所以犯錯並不可怕,因為錯誤是難以避免的。

但是,如果逃避錯誤,那就是最愚蠢的。大多數人由於不知道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悟出道理,所以隻是一味地逃避錯誤,以致一錯再錯,不可收拾。逃避錯誤的人,有的說謊;有的否認;有的掩飾自己的錯誤;有的指責別人,千方百計開脫自己的責任;還有的人,怕犯錯誤,幹脆半途而廢。這些人都是極其愚蠢的,他們這樣做,於事無補,害人害己。

不要僥幸地認為大家都在犯的錯就不算錯。有些人看到別人偷稅漏稅一時沒事,就也去仿效;看到別人占公司便宜甚至貪汙一時沒事,同樣也去仿效,這樣膽子會越來越大,可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最後誰也跑不了。犯了錯誤以後,如果不好好反省,吸取教訓,那麼這個錯誤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二十年前,一個從美國回港的年輕建築師開始創業,那時他的工作無論在香港還是在內地都發展得比較順利。有一次,公司在內地有一個房地產項目,他擔任主任建築師。項目開始不久,他就發現了他們在設計上犯了一些錯誤,馬上召開了有關人員會議,並在會上公開承認了錯誤,並認真提出了改正錯誤的方案。那時,會上絕大多數都是內地的工程師,他們一邊聽一邊用驚訝的眼光注視著他。這個年輕的建築師再三強調:“如果現在不及時糾正這些小錯誤,等以後房子蓋起來問題就嚴重了,到時候,這種無可挽回的損失誰也承擔不起啊!”同時,他又誠懇地向發展商致歉:“對不起,我們搞錯了,我們會好好修改的,請放心。”會後,發展商和客戶找到他並說:“我們沒想到你會這樣主動承擔責任,你的修改方案,我們也很滿意。”事後,開發商和客戶對這個公司和建築師不但沒有產生信任危機,反而更加尊重和信任了。

多年前在香港沙田建一幢四十多層的公屋,一開始施工,他們的地基就發生了問題,但是負責這項工程的人卻掩蓋了這個真相。直至這幢大樓建成之後,才發現大樓的地基有很大的問題,結果隻能拆了重建,造成極其嚴重的損失(據說香港政府為此要多花一個億的資金)。當然,香港政府最後采取了法律手段。

上麵的例子用事實告訴了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如果一開始發現問題就勇於承擔錯誤,就不會造成這麼大的損失,很多人認為承認了錯誤就會丟麵子,會痛苦、會難受。勇於承擔錯誤,這是最直接、最及時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糾正了錯誤,挽回了損失,也挽回了你的麵子;反之,有錯誤不承認,最終“紙裏包不住火”,你的麵子就真的丟盡了。

犯錯也是一種工作經驗。聰明人會從自己和別人的錯誤中認真總結和反思,從中獲得十分寶貴的工作經驗。這種經驗,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找不到,唯有從錯誤中才能真正吸取教訓。所以,聰明人就會選擇勇於承擔錯誤,不斷完善自己,從而使自己變得更聰明。成功將屬於他們,他們是我們的榜樣。

總想有貴人相助,但你卻很少助人

“善有善報”,這是一句好話,也是一句真話。經常幫助別人,總有一天,這份善意也會在你自己身上得到應驗。相反,如果總是想讓別人幫助自己,自己卻永遠不伸出援助之手的話,那麼,你即使一時得意,之後也會因為孤立無援而摔得很慘。記住,你不是傻子,別人也不是傻子。

幫助別人,其實就等於幫助自己。一個人在幫助別人時,無形中就投資了感情,別人對於你的幫助會永記於心,隻要有機會,他們會主動報償的。

真正有涵養的人,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絕不會袖手旁觀,而是盡自己能力給予同情和幫助。即使是再普通的關係也會表現出熱情。隻有真誠幫助別人,別人才會真誠對你。那種虛情假意、華而不實,甚至想捉弄人、看別人笑話的人,是注定不會得到朋友的。隻有互助才能雙贏。

有一天,一個叫辛格的人和一個同伴穿越喜馬拉雅山脈的某個山口。他們看到一個躺在雪地上的人。辛格想停下來幫助那個人,但他的同伴說:“如果我們帶上他這個累贅,我們就會送掉自己的命。”然而辛格不忍心丟下那個人,讓他凍死在冰天雪地裏。當他的同伴跟他告別時,辛格把那個人抱起來,放在自己背上,他使盡全身的力氣背著那個人往前走。漸漸地,辛格的體溫使這個凍僵的身軀暖和起來,那個人活過來了。過了不久,兩個人並肩前進。當他們趕上那個同伴時,卻發現他已經死了——是凍死的。助人就是助己。所以,辛格心甘情願地把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給予另外一個人,他保存了生命;而他那冷酷無情的同伴隻顧自己,最後反而丟了性命。

從前有個國王,十分疼愛他的兒子。這位年輕的王子,沒有一個欲望不能得到滿足,但他仍然常常緊鎖眉頭,悶悶不樂。有一天,一位牧師走進王宮,對國王說,他有辦法使王子快樂。牧師把王子帶進一間密室,然後用筆在紙上寫了一句話,他把這張紙交給王子。王子拿過來一看,隻見上麵寫著:‘每天給別人做一件善事。王子遵命而行,不久,他果然變成了一個快樂的少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無私地幫助別人是獲得快樂的源泉。

一個貧窮的小男孩為了攢夠學費正挨家挨戶地推銷商品。勞累了一整天的他此時感到十分饑餓,但摸遍全身,卻隻有一角錢。怎麼辦呢?他決定向下一戶人家討口飯吃。當一位美麗的年輕女子打開房門的時候,這個小男孩卻有點不知所措了。他沒有要飯,隻乞求給他一口水喝。這位女子看到他很饑餓的樣子,就拿了一大杯牛奶給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問道:“我應該付多少錢?”年輕女子回答道:“一分錢也不用付。媽媽教導我們,施以愛心,不圖回報。”男孩說:“就請接受我由衷的感謝吧!”說完男孩離開了這戶人家。此時,他不僅感到自己渾身是勁,而且還看到上帝正朝他點頭微笑,那種男子漢的豪氣像山洪一樣迸發出來。其實,男孩本來是打算退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