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20幾歲,別再拿身體不當回事兒(1)(2 / 3)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要求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共有10條,適合於6歲以上的正常人群。這10條是: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

(3)每天吃奶類、大豆或其製品。

(4)常吃適量的魚、禽、蛋和瘦肉。

(5)減少烹調油用量,吃清淡少鹽膳食。

(6)食不過量,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適當。

(8)每天足量飲水,合理選擇飲料。

(9)如飲酒應限量。

(10)吃新鮮衛生的食物。

總之,飲食要平衡,不能偏食。

營養的核心是“合理”,就是“吃什麼”、“吃多少”、“怎麼吃”,合理營養是一個綜合性概念,它既要求通過膳食調配提供滿足人體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多種營養素,又要改變合理的膳食製度和烹調方法,以利於各種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此外,還應避免膳食構成的比例失調,某些營養素攝入過多,以及在烹調過程中營養素的損失或有害物質的形成,因為這些都可能影響身體健康。

要想做到合理的膳食營養,應從三方麵入手:

(1)合理的膳食調配。

(2)合理的膳食製度。

(3)合理的烹調方式。

營養科學告訴我們:沒有一種食物能提供給我們身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物質,關鍵在於調配多種不同的食物,組成合理膳食以提供機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素。

所謂膳食製度是指把今天的食物定質、定量、定時地分配食用的製度,在一天內的不同時間,人體所需要的能量和營養素的數量不完全相同,人的生理狀況也不同,因此,針對人們的不同生活、工作及學習情況,擬訂出適合他們各自生理需要的膳食製度是極為重要的。確定膳食製度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用膳時間應和生活工作,學習時間相配合。

(2)進餐間隔時間不宜過長,也不宜太短,因一般混合性膳食胃排時間為4~5小時,因此三餐間隔以4~5小時為宜。大多數人一天主要活動在上午,因而要特別注意吃早餐,不吃早餐會降低工作學習效率,還會損害身體健康。

(3)全天多餐食物分配,通常早餐攝入的能量應占全天總能量的25%-30%,午餐40%,晚餐占30%~35%。

食物的烹調加工是使食物美味、可口,易於消化及對食物進行消毒,但在食物加工的過程中有些營養素會有不同程度的損失,應盡量減少,如做米飯時盡量減少淘米次數。不要用力搓洗,不要丟棄米湯,油炸麵食會破壞麵粉中的維生素,應盡量少吃,蔬菜最好先洗後切,急火快炒,更不要先焯了再炒,煮菜湯時應在水開後下菜,煮的時間不可太長。

忘記鍛煉身體的重要性

“生命在於運動”是18世紀法國哲學家伏爾泰提出的著名論斷。生命運動是高級的物質運動形式。現代社會中,隨著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物質需求得到了較高滿足,開始追求高品質的文化生活。然而,快節奏、高效率的現代都市生活使人們長期處於競爭激烈、心理壓力大、超負荷工作的緊張狀態下。長期如此,造成了整體健康水平的下降,由於缺乏運動而導致的各種亞健康狀態和各種疾病日益增多。你今天運動了沒有?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快快出去補回來吧!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保證人體代謝過程旺盛的重要因素。《呂氏春秋·盡數》篇說:“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形氣亦然,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鬱”。而華佗更進一步指出:“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身。動搖則穀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當譬猶戶樞,終不朽也。”諸如此類的論述都強調要重視運動鍛煉。

經常運動可以保持體力不衰;適當用腦可以保持腦力不衰。運動(體力的和腦力的)是延緩衰老、防病抗病、延年益壽的重要手段。

運動對改善心功能有好處。體育鍛煉可以加強心肌收縮,改善心肌供氧,減少患心髒病的危險。在同一工作環境下,運動少的人比運動多的人容易患冠心病。鍛煉也有助於心髒病患者身體康複,通過有計劃地進行鍛煉,循序漸進,就會慢慢恢複到原先那種健全而活躍的生活。經常打太極拳的老人高血壓發病率不到同年齡不打拳的老人的一半。

運動可預防血管硬化。有位病理學家通過對數千具屍體解剖的研究,發現腦力勞動者的各種動脈硬化發生率是14.5%,而體力勞動者隻有1.3%。運動可防止膽固醇在血管中沉澱,擴展動脈,減少血塊完全堵塞動脈的可能性。

運動能提高大腦功能。大腦支配肢體,肢體的活動又可興奮大腦,經常鍛煉可提高動腦的效力,提高回憶的效率,從而增強記憶力。

此外,鍛煉還是消除焦慮、鎮恐壓驚、緩和緊張情緒的靈丹妙藥。一些老年人離退休前精神飽滿,渾身是勁,離退休後,反而老態龍鍾,判若兩人。原因可能是離退休後無所事事,神經鬆弛,導致大腦傳導受阻,各種生理功能失調。

運動能強壯肌肉,靈活關節,改善肺功能,促進新陳代謝,增加肺活量。運動能使人精神旺盛,心情舒暢。人體在鍛煉的時候會釋放出許多有益的激素,能調節人的情緒和心境,增強抵抗力,有益於身心健康。所以,運動是保持青春的妙方,是延年益壽的良藥。

隨著身體健康狀況的改善,思維一般會變得更加敏捷,這是因為脂肪變成了發達的肌肉之後,能加快體內的循環。而體內的循環加快以後,人體的主要器官——大腦就可以獲得更多和其他營養物質。

運動成功後,你將會睡得更香甜,這並不是因為疲勞,而是因為精力更加充沛。睡眠的改善是因為身體各部分的工作效率提高了。雖然我們從科學上還無法解釋,充足的睡眠對人體的作用,但是它對人體精力和體力的恢複,的確具有神奇的效果。運動是指運動必須有足夠的強度,和時間長度才能產生一定的效果,所謂足夠的運動,是指你需要出一點汗,但是也不能運動得太激烈,以免感覺酸痛、疲倦和乏力。適量的運動可以是每天快走40~50分鍾,或是慢跑20~30分鍾。

運動具有輔助功能,“輔助功能”的意思是說指各部分互相作用的結果,將超過簡單相加之和。簡而言之,如果你在采用食療方法的同時輔助運動,你將有意想不到的效果。運動的成功,將帶給你滿足及成就感,人類是需要成就感、需要鼓勵的。當你的身體開始因為運動而變得靈活、脂肪轉換成肌肉,並能夠做以前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時,你就會感到一種自我的滿足感。不過,要使運動成功,就像做其他的事情一樣,需要努力、需要有恒心。

說了這麼多道理,還是給你支幾招,看看上班族怎樣運動可以既節省時間,又保持健康吧!

小指拉環增肌肉——在地鐵、公共汽車上使用吊環時,可以將小指、無名指、中指掛在吊環上,手腕向內,隻用小指的力量。可以使腋下的肌肉變得更為結實,手臂的肌肉也會得到增強。此外,還有許多日常隨時能做的肌肉鍛煉法。學少林和尚雙手合十的手勢合攏雙掌,用兩手腕使勁互推;或張開兩肘,使雙手手指交握,然後互相拉引等。每天隻要各做10~20秒鍾,就有很好的效果。

洗澡巧練胳膊肌——一個人洗澡時,許多人都會放棄用手擦後背。其實這個動作是伸展胳膊肌肉的好機會。先用右手從右上方向左下方擦背,爭取擦到左側的肩胛骨,擦5次;然後再用右手由右下側向左上側擦背,爭取擦到左側肩胛骨,擦5次。換左手重複上述動作。

讀報站直練體姿——讀報紙時最好上身挺直,後背貼牆,膝蓋彎曲90度,大腿保持與地麵平行。每當你讀完一條新聞後,站起來放鬆一下,然後重複動作,直到把報紙讀完。

走螃蟹步練平衡——走螃蟹步其實就是側麵行走。兩腳分開肩寬距離,一腳向側麵跨步,後腳跟進時仍保持肩寬距離;如此走下去。經常做這種練習,可以增強平衡能力。

夾紙片健美胸部——在腋下夾一張紙片走路,是健美胸部的好辦法。堅持練習,手臂和胸部的肌肉自然發達起來。但為使肌肉保持柔軟,走路時不要忘記做自由搖擺手臂的運動。

仰俯臥揮腿減脂——每次睡覺前或者起床時仰臥身體,在床上或地板上躺成一個“大”字,把右腳向左邊越過身體揮出,用左手抓住其腳跟;接著換揮左腳,用右手抓住其腳跟。左右各做10次。對於運動不足的人而言,這種運動也許顯得激烈些,不過運動後的快感是相當令人滿意的。還可以將右腳向左邊揮出,使其腳尖達到身體左邊盡量遠的地方著地;然後換左腳向右邊揮出,做同樣的動作。左右交替各做10次。要領是上半身不可離地,眼睛盯向著地的腳。能強化腹肌,消除腹部贅肉。

日常的健身方式還有很多。如上班盡量不要坐車,但不是隨意地溜達,要快行進;爬樓梯時采取上身前傾的角度,一次走兩階。每天如此運動,膝關節與股關節便能養成反射性的運動習慣,使韌帶得到很好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