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無論在家裏、學校或是社會同樣都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人際交往。這種廣泛的交往範圍,他們既有同性知己,又有異性朋友,然而,這種類型的人比那些少交朋友或隻有同性朋友的人在個性發展方麵更完善,思維情感更豐富,自製力更強等,他們都具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容易養成積極樂觀、慷慨大方的性格。這些人際關係的交往不僅影響著青少年心理及個性的形成與發展,而且直接影響著青少年今後成長的道路。
故事一:尹某是一個初三年級的女生,在過16歲生日時,邀請了十幾位同學作客。文藝委員還唱了一首尹某最愛聽的歌來助興。尹某望著文藝委員,聽著他娓婉動聽的歌聲,聯想到文藝委平時對她的熱情和主動幫助,突然有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特殊感受。從那兒以後,她一看到文藝委便不知所措,她想見他,又怕見他。並且,她認為文藝委員不管是上體育課跑步還是下課她與別人講話時都處處留心著自己。
故事二:趙剛與同班的一女生相戀,他們常常形影不離,一起上學,放學一塊回家,好象有說不完的話,一到星期天,他們就千方百計從家裏跑出來,逛公園、看電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幹什麼,隻要兩人在一起都覺得特別開心。但不知為什麼,過段時間後,兩人在一起似乎沒什麼話可說了,一塊玩也沒什麼興致了。因此,趙剛就開始懷疑他們倆之間是否真的是愛情。
心理透析
一個人進入青春期以後,了解異性、接觸異性以至愛慕異性,逐漸成為內心的一種渴望和需要,這是很自然也是很正常的,沒有這種渴望和需要反而不正常。
對於青少年來說,異性之間的交往很重要。目前,有不少青少年困惑與異性交往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男女生的交往不僅是正常的,而且是日常生活中必須的,這有助於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青少年在與異性的交往中,時常發現某些言談舉止是同伴喜歡的,就把它作為一種鼓勵,對這些行為起到了強化作用,從而來提高自身的言談舉止的修養。相反,若是某些言談舉止不能被異性所接受,這樣他們就會有效地控製這些不良行為的再度出現。
在與異性的交往中,青少年還會從中積累了一些生活的經驗,總結一些社交技巧,不但學會了在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意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學會把握與人們平等相處和競爭,從而,為以後立足於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友情和愛情的區別
一個人加一個人就等於兩個世界是友情;
一個人加一個人就等於一個世界是愛情。
對對方淡淡的牽掛是友情;
對對方深深地思念是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