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早期教育等於早期智力開發(1 / 3)

早期教育的目的應當是以激發和培養嬰幼兒的學習興趣為主的而不是去扼殺這種興趣,科學的早期教育必須是尊重兒童,包括尊重他們的人格、興趣、需要、發展特點的教育。

很多人會把早期教育等同於知識灌輸型的早期智力開發,這樣理解並不準確。早期教育不等於提前進行讀、寫、算等技能訓練,或者每天忙於知道嬰幼兒能識多少字、能算小學幾年級的算術。因此要用整體的觀點看待早期教育的目的和內容。

科學研究表明,孩子50%的學習能力都是在成長的最初3年內掌握的,這3年為孩子以後的學習提供基礎。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期間最關鍵的是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興趣,而不是培養孩子學習認字和數學這些抽象知識。

現在我們所知道的很多早期智力開發所依據的理論基礎都是上個世紀的研究成果,多以知識灌輸型為主。而隨著科學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發現知識灌輸並不能取得提高孩子智商的預期效果。

美國社會學家最新研究結果表示:“孩子的智商是完全可以被人為幹預的,但是當人為幹預消失後,這些被提高的智商基本上會降回來。”

美國華盛頓大學在2008年公布了這樣的一個研究結果:每天給8~16個月的孩子看1個小時的關於掌握詞彙的DVD,孩子的這種能力反而會降低17%。

美國一個心理機構對“學習知識技能型”和“社會交往型”的早教機構進行比較,之後得出結論:5歲之前,學習知識技能型的早教機構要比社會交往型的早教機構培養出來的孩子認識更多的數字和單詞,但是5歲之後,這一優勢就消失了,而後一組孩子在學習熱情和創造力上則有明顯優勢。

所以說,單一的培養孩子知識技能的早期教育模式很容易讓孩子失去自主學習的興趣,不利於孩子思維能力的建立。

我們知道,決定孩子成績好壞的關鍵因素就是孩子能否主動積極地思考。而思考並不是單單通過知識性學習就能獲得的。

事實上,孩子從一出生,就通過感受身邊的世界而開始了自主學習,在感知世界的過程中,他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思考能力。每個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你迫使孩子耗費太多的精力來過早地認識文字和數字這樣抽象的符號,那麼,他們便沒有精力更好地去了解和感知身邊的世界,漸漸的失去感知、理解和判斷的能力。

孩子隻有在具備了豐富的感覺經驗之後,才能理解事物內在的聯係。而當孩子還沒有足夠的理解能力時,過早地學習知識技能,對孩子來說並沒有多大的益處,甚至會阻礙孩子認識世界的腳步。

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生的,他會盡自己的可能去探索和發現周圍的事物。如果這個時候讓孩子過多的學習抽象的知識,孩子自然會將注意力轉到對抽象符號的關注上,從而喪失很多在真實世界中體驗和思考的機會。

所以,正確的早期教育應該是讓孩子經過對實物的充分體驗後,再上升到對符號和抽象思維的理解和認知層麵,這樣孩子思維體係才會在最初的幾年中得到全麵的發展。

此外,要注意孩子各方麵能力的平衡發展。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過於強調某方麵的能力,其他方麵的能力就得不到很好的發展。過早進行智力學習,孩子的音樂才能、運動協調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麵的發展,就會受到影響。

孩子在3歲以前,需要完成的學習不僅包括感官、語言、大動作、細微動作還包括秩序、社會規範等很多方麵,而不僅僅是某項知識技能的培訓。在抽象學習之前,孩子需要充分接觸真實的世界,比如進行大量的遊戲和運動,這可以發展他們的感覺器官、大腦以及運動係統,使它們協調運轉。

如果急於讓孩子提前學習抽象知識,就會損失了培養孩子個性的最好時機,比如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熱情、孩子的靈活度、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等等這些天性。如果在童年時期,沒有培養出孩子的這些素質,那麼當孩子長大後若要重新培養這些素質,就很難了。

提前的抽象學習可能造成孩子感覺經驗缺失,從而成長為一個性格上冷淡、孤僻,甚至缺乏同情心的人。

我們不能機械的認為早期教育等同於早期智力開發,但智力開發可以作為早期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適度的進行,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促進孩子的頭腦發育,但進行時一定要注意以下三點:

一、智力開發不是早期教育的全部目的和意義。

對各種早期教育方案效果的追蹤研究表明,早期教育中知識的傳授和讀、寫、算的訓練的後效往往是短期的,大約可以持續到孩子小學4年級左右,而真正體現早期教育價值、成為孩子一生良好發展之基礎的因素則是在早期教育進行的過程中幫助孩子形成的學習動機和態度。

事實上“智力開發”一詞用在嬰兒身上並不是十分的恰當。這意味著人的智力就好像一片未知的礦藏,等待著人們去把它挖掘出來。而生理心理學的最新研究表明,大腦的結構和功能是在先天因素和後天因素相互作用的影響下逐步發育和完善的,人的智力亦是如此,所以說人的智商究竟能發展到何種程度是不可預估的。

二、不應該把提前進行的知識傳授和技能的訓練等同於早期教育。

並不是說,任何知識用任何方法教給任何年齡的兒童都必然會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雖然說知識懂得越多越好,但是那些不符合嬰幼兒認知特點的學業知識,即使你用填鴨式的方式讓孩子死記硬背下來,孩子也終會因缺乏經驗而難以理解,這樣做不僅不能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甚至還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壓力,使他們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造成孩子的自信心喪失。因此父母應該更重視孩子身心健康的全麵發展,而不是隻注重給他們灌輸那些他們目前根本用不到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