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忍耐是成功者的基本品格(2)(3 / 3)

某醫院副院長、心理醫生王女士指出,全球性的金融風暴已對投資者和被波及的相關人士產生了巨大衝擊,引發了一係列心理問題,盡管目前它對國內民眾的心理影響還遠不及一些西方國家,但是這種心理危機是存在的,且需要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和相關幹預。

王女士說,當金融風暴襲來之時,一些人在一夜之間變得失業、貧困甚至一無所有,這種財富蒸發般的失去會使其遭受巨大的心理衝擊,會讓人感到對外界的一種不可掌控性,安全感嚴重下降。他們會出現職業喪失感,生存危機感。尤其是一些原本很富有的人心理落差更大,如同從天堂一下子掉到了地獄。當產生了生存絕望感時,有的人最終選擇了自殺這種解脫方式。

實際上,這次金融風暴對一些西方國家所帶來的心理危機影響還在繼續擴大,繼續加深。目前在國內,金融風暴同樣給一些投資者帶來了焦慮感和緊張感,這同樣需要人們的關注。與此同時,一些投資者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在心理和行為上都做好充分準備,加強個人的情緒抗壓能力。當焦慮出現時,應該向親友尋求心理上的幫助,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如果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就應該求助於心理醫生。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找到預防自殺的“良藥”,但科學研究已證明,通過有針對性的危機幹預,可以減少自殺行為的發生。自殺是可以預防的。多數自殺者在自殺之前都會有意無意地露出蛛絲馬跡。

一些自殺者在自殺前往往會有以下征兆:

談論自殺,或總是談論、想到死亡。

感到失望、無助、無用。

出現突然的、明顯的行為改變。

抑鬱加重。

頻繁出現意外事故,如開快車或闖紅燈。

將自己珍貴的東西送人,拜訪或打電話道別。

對愛好失去興趣。

將事情布置得井井有條,突然間改變計劃。

飲酒或吸毒的量增加。

當發現自殺征兆時,作為親友的諸位可以這樣幫助他:

保持冷靜和耐心傾聽,聆聽和交流是釋放自殺者情緒的有效手段。

認可他表露出的情感,不要進行評判,也不試圖說服他改變自己的感受。

詢問他是否想自殺。實際上詢問一個人有無自殺念頭不但不會引起自殺,反而可以拯救生命。不要輕視,當他說要自殺時應認真對待。

讓他感受到自己被需要。

認可他的成績,幫助他恢複自信。

如他要你對其想自殺的事情給予保密時,不要答應。

讓他相信可以獲得所需要的幫助,並鼓勵他尋求這些幫助。

應陪伴在他身邊,限製他存取大量藥物,或其他自殺的工具。

跟他講述人生的快樂或者陪伴其享受人生趣味。幫助他進行人生規劃,對自我重新適當定位。

對於意誌不堅定的人,可講述各種常見自殺方式之痛苦。

如果你認為他當時自殺的危險性很高,不要讓其獨處,要立即陪他去心理衛生服務機構或醫院接受評估和治療。

專家還給出五種方法,幫助病人擺脫焦慮——

當人預料將要麵對威脅性事物或可能要麵對不利的處境時,就會感到緊張不安、呼吸心跳加快,這就是醫學心理學所說的焦慮反應。擺脫這種不良的狀態,當然應該首先從自身出發。藥物治療雖然是有效的方法,但這隻是最後的選擇。下麵五種方法或許可以幫助你自己戰勝焦慮。

一是留點空白。讓自己有一小段的空白時間,好好安靜一會兒,可以發發呆,或者沉澱一下雜亂的思維。讓身心得到靜養。

二是想象。主動去想象一些寧靜、放鬆的景象。這些景象可以是真有其地,在那裏你覺得安全和鬆弛,也可以是你想象出來的寧靜、安全和放鬆的景象。比如,你想象自己一個人坐在大海邊,藍天大海包裹著你,你無比放鬆,沒有任何憂愁。

三是分散注意。當你感到焦慮時,分散注意力會有所幫助。當你專心於其他的思維活動時,會減輕或消除你的焦慮症狀。

四是不再逃避。逃避是焦慮的標誌,例如自殺就是一種逃避的表現。當逃避某種困難的情境時,起初我們會體驗到焦慮降低,但與期望相反的是,我們逃避困難情境的現象越多,以後在麵對這些情境時,我們的焦慮就會越重。學會去勇敢地麵對和應付令人焦慮的情境,才能有效地消除焦慮。

五是分出層次。如果你的焦慮狀態非常嚴重,你可以把所懼怕的事情分出不同層次來,然後逐一地擺在麵前,一個一個地去應對。這個層次要按照令你懼怕的強烈程度由低到高排列,把不太懼怕的事情寫在下層,最懼怕的情境或事情放在最上麵。先麵對最下麵的情境,然後逐漸地往上移,先成功地控製不太害怕的事情,最後才麵對令人最恐懼的事情。

自殺這樣的疾患都有辦法,都終究可以忍耐過去,其他的這種疾病、傷痛,也就大同小異。

治病、療傷、康複、修養,正是忍耐加力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