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神書】針灸著作。又名《瓊瑤發明神書》、《針灸神書大成》、《瓊瑤捷徑灸療疾病神書》、《瓊瑤真人針經》等。有2卷、3卷、4卷本數種。舊題宋劉真人撰,又作劉黨(《萬卷堂目》)或瓊瑤真人撰。撰年不詳。此書重點論述針法,如刮戰提按、攝彈搓搜及腹部盤盤搓循順逆之法;氣上升陽、氣下升陰、熱中取涼、涼中取熱、左補右瀉等內容,並備述涉及臨床各科300餘證之針灸取穴治療法。現有明清間數種刊本,建國後有點較排印本。
【棍針療法】按摩著作。又名《中國新醫學筋科棍針療法》。陳伯甫著。此書係陳氏首創棍針療法臨床經驗之總結。先論百病與筋之關係、以棍針感觸患者筋腱病痛點之診病法及棍針舒筋、化瘀、行氣之功效。次述挑撥法、劃動法、刮法等棍針按摩手法,並介紹高血壓、麵神經癱瘓等30餘種疾患之操作順序、治療手法。書中配合多幅人體局部解剖圖。書末附有以棍針療胃下垂、半身不遂、複視等病證共20餘例醫案及種子神效丸、神驗保生無憂方等秘藏古方25首。現有1984年作者自刊本。
【韓氏醫課】中醫叢書。清代韓鴻(印秋)據其父原稿校補,約校補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收有《本草撮要類編》(王藎臣撰)、《金匱方―》、《醫方歌括》、《溫病方歌》、《霍亂方歌》、《景嶽新方八陣歌》、《十劑選時方歌》等7種。今存原稿本。
【韓氏醫通】醫學筆記類。2卷。明韓盂(天爵)撰於嘉靖元年(1522年)。此書隨筆記載作者研醫心得。每則為幾句至幾十句不等。所論涉及六法兼施、脈訣、處方、家庭醫案、藥性裁成、同類勿藥等,及養護、古針法、中藥、方劑。內容廣泛,議論簡捷。尤對醫案書寫規則論述頗詳,歸為“望形色,聞音聲,問情狀,切脈診,論病源,治方術”。對後世有一定影響。並韓氏善用補法,對常用補藥的配伍和用法深有研究,製方亦較有深意,創用了三子養親湯、天一丸等為後世廣泛運用的著名方劑。全書卷帙雖少,然皆切於實用。此書曾收人《六醴齋醫書》、《周氏醫學叢書》、《中國醫學大成》等叢書中。現存原刻本及少量清刻本。建國後有排印本。
【韓氏醫書六種】中醫叢書。韓善征(止軒)撰。收有《瘧疾論》3卷、《痢疾論》4卷、《時病撮要》、《陽痿論》2卷、《金匱雜病辨》3卷、《醒世瑣言》等6種。現存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韓氏稿本。
【朝醫學】民族醫著作。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民族醫藥研究所編。全書共6篇,主要敘述了朝醫學的曆史、四象(指太少陰陽四象)醫學基礎學、四象診斷學、四象藥物及方劑學、四象臨床學、四象預防保健論。書末附有朝鮮族民族醫金九翌先生手抄本《四象草本卷》及其遺著《四象醫學臨海指南》、四象方劑索引。1985年由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印行。
【朝鮮族民族藥材錄】第一集。民族藥著作。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衛生局民族醫藥遺產收集整理小組編。載藥105種。分根及根莖類、果實種子類、全草類、葉類、花類、皮類、藤木類、動物類、菌藻類、加工類。書中所列藥名、異名及來源,用漢朝兩種文字對照編寫。功能主治據朝鮮族傳統用藥習慣敘述,撰著有較濃厚的民族特色。1983年由延邊朝鮮族自治州衛生局編印出版。
【惠直堂經驗方】方書。4卷。清陶承熹(東亭)輯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此書編者集其祖父、外祖父所輯效驗方,及其個人20年間輯錄的曆驗醫方編成。集方計1000餘首,取其中“藥味和平,用有成驗”者900餘首,分為通治、補虛、傷寒、黃疸等47門,名“經驗方”。又立怪疾、急救、救荒3門,附於卷末,名“備急方”。內容包括內科雜病、傷寒、婦、兒、外、五官諸科病證證治。選方切於實用,其中益母膏等方尤為世醫所重。現存《宛委別藏》本及《珍本醫書集成》本。
【援生四書】養生著作。4卷。清田綿淮輯於鹹豐三年(1853年;)。四書指卷1《延命金丹》、卷2《護身寶鏡》、卷3《本草省常》、卷4《醫方拾錦》。主要輯錄前人養生延壽銘言,養生卻病靜功、導引術、食療常用方藥等。其中載藥350種,醫方所治病證多為頭麵、耳、口、目、齒、聲音及諸傷方。是一部養生常識彙編。現存同治十二年(1873年)刻本。
【喉風論】喉科專著。4卷。清方補德(綠衣道人)撰。初刊於嘉慶十三年(1808年)。卷1為概說,強調喉痹病因非內熱所為而是風邪為患,故取名為《喉風論》。治療上主張以祛風為主,不宜用苦寒藥妄攻,兼用針刀鉤割之法。其次闡明喉風治療諸方及辨證大法。卷2咽痛門。卷3為喉風之16證門。卷4為經絡圖穴及治喉風針刀諸法,並附插圖。現存初刻本。
【喉痧集】喉科著作。朱鐵山撰。作者將喉痧病分為形寒壯熱、痧疹欲出未出、形寒發熱、痧疹已出而複等7種病形,施以表達開散、涼血清解等治法。書後附虞山陳耕道《疫痧草》。現存抄本。
【喉證約精】喉科著作。不分卷。清張紹修(善吾)撰。首載喉證脈訣。次述時疫白喉證論,強調時疫白喉的傳染性,闡明白喉證治及有效方藥。其三為喉科危證之急救治法。書後附有喉證醫案,可供臨證參酌。現存清光緒十四年重鐫本。
【喉證要旨】喉科著作。陳根儒輯。此書述喉病證候、治要及預防。認為喉證治療原則,當以清心涼血保肺為要;白喉治法,多遵循清耐修子《白喉治法忌法抉微》。現存1917年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及《南雅堂醫書》本等。
【喉科合璧】喉科著作。清許佐廷(樂泉)撰。初刊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包括許氏撰輯的兩種著作:《喉科秘鑰》、《時疫白喉捷要》。各詳本條。現存初刻本及光緒年間刊本。
【喉科要旨】即《咽喉秘集》。
【喉痧證治概要】喉痧白喉專著。不分卷。丁甘仁撰。前為喉痧總論,概述爛喉痧、麻正痧等諸痧及白喉證治。次述自訂方藥及藥物加減,如解肌透疲湯等。丁氏於喉痧,尤有證治心得,除選用方藥內服外,其外治法(包括吹、外貼、敷等法)亦為時醫所重,後附爛痧驗案。1927年由孟河崇禮堂出版排印本,或附刊於《丁甘仁醫案》之後。
【喉證全科紫珍集】喉科著作。簡稱《喉科紫珍集》。撰人與撰年均不詳。現見有2種版本,其一刊於清鹹豐十年(1860年),名為《經驗喉科紫珍集》,2卷,又名《重錄增補經驗喉科紫珍集》,原題燕山竇氏原本,朱翔宇嗣輯。此書實為前人經驗之彙編。卷上首引孫思邈、朱丹溪諸前賢治喉之法。次述喉科常見病證治療,其中大多以歌賦形式寫成,便於初學記誦。下卷為臨床喉科常用內服外用方藥。其二刊於同治十三年(1874年),名《喉證全科紫珍集》。原題黃梅溪秘藏,朱純衷得授,朱翔宇增補。以上2種版本內容互有出人,兩版本清代均曾多次翻刻,流傳較廣(《中醫圖書聯合目錄》曾記有清嘉慶九年刊本,未見)。
【喉科指掌論略法】喉科著作。作者、撰年均不詳。此書所論喉病偏重於診斷和治療,尤詳於走馬喉風、金鎖喉風、走馬牙疳、纏喉風4證。並述針灸治療穴位、治喉病72證總方。現存抄本,藏於成都中醫藥大學圖書。
【跌打藥方】方書。撰人撰年不詳。此書專輯治跌打傷方、治內傷跌打方、治杖瘡方、治夾傷方、腸肚破用藥方、接骨麻藥方等各種跌打藥方。現有清宣統二年(1910年)抄本。
【署症發源】暑症著作。1卷。清李熾候參訂,成書於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此書先論初夏之濕溫,次述季夏之暑病,終及秋令之伏暑、瘧痢,條分縷析,明白暢曉。其遣方立藥頗多經驗之談。現有《三三醫書》本及單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