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十六畫(3 / 3)

【辨證奇聞】綜合性醫書。15卷。清陳士鐸(遠公)撰。此書內容與《辨證錄》同,但將《辨證錄》第十四卷中之外、瘍科析為2卷,其餘各門與《辨證錄》分類一致,文字亦無明顯改動,易名為《辨證奇聞》。現存清太醫院刊本及其他多種清刻本、石印本等,建國後有排印本。

【辨疫瑣言】溫疫著作。1卷。清李炳(西垣)撰於嘉慶五年(1800年)。作者對吳又可《溫疫論》某些觀點持不同意見,強調人的稟賦不同,感邪後有熱化、寒化之別。不主張用達原飲治溫疫,而立清氣飲為治疫之主方。推崇大黃治疫,並倡大黃清法、醸法、同煮、略煮諸法,取其氣而不取其味。末附醫記2篇。現有《珍本醫書集成》本。

【辨症良方】方書。4卷。清蔣杏橋(錫榮)輯。刊於鹹豐八年(1858年)。卷1為便易方、《達生篇》舉要、急救方。卷2為《良方》舉要、痘、麻疫。卷3為諸痛方、外科方、諸傷方、婦人方。卷4為血、痰、嗽、喘、小兒方。每篇先論後方,選方力求簡效易得。現存初刻本及光緒十七年(1891年)曉風楊柳館重刻本等。

【辨症施治】綜合性醫著。上海中醫學院編。分上、下篇,闡述中醫基礎理論,包括氣血、經絡、髒腑之生理病理、病因、診斷及治法方藥等,並介紹辨證施治之臨床應用,強調隨時掌握證候變化情況,以求根本。具體列述外感熱病、雜病及內、兒、外、婦等18種常見證候的辨治方法。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瘰鬁治療法】外科專著。陳延香輯。本書按小者為瘰,大者為鬁。對瘰鬁症予以辨證論治,分為氣瘰、筋瘰等,病因不外痰濕、風熱、風毒而成。全書分列30首主治瘰鬁痰核驗方。治法簡要,切於實用。此書與《大麻風治療法》合為一本。現有《陳延香雜錄療法七種》本。

【瀕湖脈學新釋】脈學專書。王汝琨等注釋。此書對李時珍所著《瀕湖脈學》一書進行語譯,並以中醫基礎理論詳釋每節原文,對疑難字、詞亦予一一考證。作者還結合現代醫學理論闡述各脈形成機製,列舉所主疾病,附以模式示意圖。1983年由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

【瀕湖脈學白話解】脈學著作。北京中醫學院編。此書語譯、注釋李時珍所著《瀕湖脈學》。編者認為原著中《四言訣》近似一般概論,《七言訣》近似各論,故將其次序顛倒,重予編次。並就其不同內容,分段增列標題,刪修部分原文,後加注說明。1961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1973年有修訂本。

【澹寮集驗秘方】方書。15卷。元釋繼洪編。成書於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此書分類彙集曆代醫籍及筆記雜說中各科秘驗方,凡千餘首。按病證分為中風、中氣、中暑、中濕、傷寒、疤瘧等48門。每證首為簡要醫論,於該證病因、病機、證候、治則等闡述己見。部分驗方注明出處。卷末“醫功報應門”,列醫話7則。現存日本皮紙殘抄本。

【避水集驗方】方書。4卷。明董炳(文化)撰於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國史經籍誌》著錄。本書分類裒集常用驗方。所用藥中有積雪草,為本草所未詳,特具其圖形,述其功效。卷末附柳應聘撰“玉鶴翁傳”,備載董炳父董相(玉鶴)治醫事跡。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