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理不睬,不戰而屈人之兵
一天,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闖入洛克菲勒的辦公室,直奔他的寫字台,並以拳頭猛擊台麵,大發雷霆:“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絕對的理由恨你!”接著那暴客恣意謾罵他達幾分鍾之久。辦公室所有的職員都感到無比氣憤,以為洛克菲勒一定會拾起墨水瓶向他擲去,或是吩咐保安員將他趕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並沒有這樣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和善地注視著這一位攻擊者,那人愈暴躁,他就顯得越和善!
那無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他漸漸平息下來。因為一個人發怒時,遭不到反擊,他是堅持不了多久的。於是,他咽了一口氣。他是準備好了來此與洛克菲勒作鬥的,並想好了洛克菲勒要怎樣回擊他,他再用想好的話去反駁。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開口,所以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末了,他又在洛克菲勒的桌子上敲了幾下,仍然得不到回響,隻得索然無味地離去。
洛克菲勒呢,就像根本沒發生任何事一樣,重新拿起筆,繼續他的工作。
不理睬他人對自己的無禮攻擊,便是給他的最嚴厲的迎頭痛擊。成功者每戰必勝的原因,便是當對手急不可耐時,他們依然故我,顯得相當冷靜與沉著。
洛克菲勒用不理睬來施治人法,挑釁者用激怒作為手段,可目的過於明顯,忍功又不及對手,便隻有敗走的份了。
葛力內在一次會議中對一項決議投了反對票。這個政黨的領袖來到他的辦公室,指責他是本黨的叛徒,企圖破壞該黨組織。
葛力內正在寫稿,見他送來時仍沒抬頭,好像不知道他就在身旁。來客見葛力內如此冷淡,更是火上加油,越發生氣,於是對葛力內辱罵起來。可是,葛力內就是不予理睬,依舊默默地寫著他的東西。
來客無可奈何,繞著葛力內的桌子兜了一圈,回到原位,又滔滔不絕地重說了一遍。雖然來客幾番重複這套盛氣淩人的指責,但葛力內始終沒有停下手中的活。直到來客詞窮怒息準備離去,葛力內才慢慢地停下手中的筆,抬起頭來,輕輕地一笑,丟過去一個得意的眼色,說:“幹嗎那麼著急走啊?回來盡情地發泄吧!”
不理不睬、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戰術在施展過程中,往往是忍耐的較量,誰先失去耐心,誰便喪失冷靜而敗下陣去。
用恐嚇的手段化解對手的攻擊
人人都知道“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可大多數人都無法忍受恐懼,戰勝怯意。
這便是恐嚇得以奏效的心理基礎。
恐嚇多用於在較量的開端處,為自己建立心理優勢,另外也可打草驚蛇,引出對手的弱點。
東漢時的廉範是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的後代,曾經做過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旗)太守。當時正值匈奴大規模入侵,報警的烽火天天不斷。按照舊例,敵人來犯如超過五千人,就可以傳信給鄰郡。廉範手下的官吏想要傳布檄文,請求援助。廉範沒有同意,而是親自率領僅有的少數部隊,前往邊境抵禦來犯的匈奴騎兵。
匈奴人多勢盛,廉範的兵力比不過匈奴,正巧日落西山,廉範命令戰士們每人將兩根火炬交叉捆在一起,點燃其中的三個頭,另一頭拿在手中,分散在營地和營地周圍列隊,頓時火點如同滿天的繁星,很是壯觀。匈奴軍隊遠遠望見漢軍營地擴大,火燭甚多,以為來了許多援軍,大為驚恐。廉範對部下說:“現在我們的謀略是,乘黑夜用火去突襲匈奴,使他們不了解我們究竟有多少人,這樣他們肯定會嚇得魂飛膽喪,我們就可以把他們全部殲滅的。”
清晨敵人將要撤退的時候,廉範命令部隊早起吃了飯,然後直奔匈奴營地,正趕上天刮起大風。廉範命令十幾人拿著戰鼓埋伏在匈奴營房後麵,同他們約定,一見大火燃燒,要一邊擊鼓,一邊呼叫。其他人都拿著兵器和弓箭,埋伏在敵營大門的兩邊,廉範於是順風放火,前後埋伏的人擊鼓的擊鼓,呐喊的呐喊。匈奴軍隊摔不及防,亂作一團,慌亂之中自相踐踏,死亡上千。漢軍又趁勢追殺,殺敵數百名,取得了重大勝利。從此以後,匈奴再也不敢侵犯雲中了。
恐嚇的前提之一便是氣勢洶洶的樣子要裝得像模像樣。隻有對方產生了怯意,才能將對方唬住。一個膽小自卑的人無法使用恐嚇,弄不好還會害了自己。以小充大,以弱充強說到底是勇氣的較量,意誌的搏鬥。
下麵介紹四種壯膽的辦法,以便在關鍵時刻不畏恐嚇或敢於恐嚇對方:
1.在膽怯或自卑時,找出對手的弱點,先在心裏將對手打倒是一種方法。
在感到對方的威嚇時,就去找出對方可笑的地方,當你想著他的可笑時,壓迫感、膽怯就會全都消失了。假如在你目所能及的範圍內挑不出對手的毛病,那就想象一下他在其他場合的卑微,這樣也會把對方從權威或力量的寶座上硬拉下來。
比如,分公司裏為所欲為的董事長,到了總公司的董事會上,可能隻是本座的小角色罷了;他回到家裏,也可能是一個在太太麵前拍不起頭來的懼內先生;在娛樂場合,又可能隻是一個被孩子欺負而無還手之力的父親。
假如隻看見對手的優點,往往容易高信對手,而產生難以應付的意識,可隻要想到對方和我們一樣,不過一個人而已,再想象一下,他的卑微與毛病,你就不會再膽怯或自卑了。
2.盡可能大聲說話,武裝自己的心理,製造壓倒對方的氣勢。
宏大而響亮的聲音,可以給對手有信心的印象,自己也能借此產生堅強的信心,進而獲得意料不到的效果。在辯論或爭吵中,有人會不由自主地提高自己的噪音,以期蓋過對手,這就是對“嗓音可以增強信心”的本能利用。
中國古代戰場上雙方對壘時,都會擂起戰鼓,聲音越高,士氣就越旺盛,士兵鬥誌越強。魯國與齊國打仗,就先讓齊國擂鼓,開始時,鼓聲驚天動地,齊軍士氣高昂。魯軍按兵不動。漸漸地,齊軍戰鼓聲越來越小,士氣也就漸漸低留下去,這時各軍猛括戰鼓,一鼓作氣,將齊軍打敗。小男孩子夜裏走過墓地時,愉快而大聲地吹口哨,也為的是壯膽,通常他就這樣克服了行經墓地的恐懼,因為他“吹起了”自己的勇氣。
你的聲音就是你無生的武器,隻要你表現出勇氣十足,你的勇氣就來了。表現勇敢則勇氣來,往後退縮則恐懼來。
3.用你的眼睛盯視對方眼手等某一身體部位,給對方以壓迫感。
戀愛中的一對鬧矛盾時,為了證明自己觀點的正確,用言語已無法奏效時,明智的人們就會改用雙眼集中於他的手都或眼睛,讓自己的惱怒和要求通過這種注視傳導給對方,“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樣可以給對方一種心理上的壓迫感,並可避免語言衝突時雙方不冷靜,易衝動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