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任何競爭中,這種“一點突破”的戰術是頗為有效的。所謂“一點突破”
就是聚集一切力量,朝向對手最弱的部位猛力攻擊。
比如,在對話中,你的眼睛不妨直視對方身體的某一部位。這樣不但不會受到對方製造出來的壓迫感的威脅,而且,還能令對方不得不轉移注意力於被盯視的那一個部位。換句話說,你的視線不僅可使對方的態度失去平衡,並能分散對方的意識。此外,你也能造成一種迫使對方心慌意義的局麵,借此收到處境轉化的效果。
4.相待中,身體要擺好架勢,震懾對手。
在雙方對壘時,人的形體動作也是增強信心的一種武器。
銷國大作家居格提夫的散文《麻雀》寫了這樣一件小事:一隻小麻雀從樹上掉了下來,飛不動了,獵狗看見了,便跑過去。這時,一隻老麻雀從樹上飛下來,擋住了小麻雀,並衝著獵狗張開了全身的羽毛,惡狠狠地盯著獵狗,獵狗竟然呆住了。麻雀其實也是在本能中利用自己的羽毛、動作、眼光這一切天生的武器向獵狗示威,驅除自己的恐懼。
體育比賽中,運動員有時為了增強戰勝對手的信心,會有意識地昂首挺胸,做出不畏一切的樣子。談判中,這也能產生震懾對手的效果。
5.占據背光位置,可產生威懾效果。
站在反光線的位置上,不但可給予對方有目眩的物理效果,同時也能產生各種不同的心理影響。首先,在現場上站立的形象,正如同攝影一樣,讓對方無法認清自己的表情。相反地,對方的形象卻被陽光照遍了各個角落,因而暴露了身體的每一部分,僅憑這一點,就會使勁敵惶恐不安了。何況,置光於後的形象,也能與光融合為一體。使對方對自己產生比實物更大的印象,由於這種後光照射的狀態,方能使自己在精神上壓倒對方。
隻要考慮到這種原理,那麼,即使自己不站在受光的位置上,也不要站在感受不到光線的暗陰上。這樣,在對方似乎更為強大時,利用光線的效果,就能從心理上戰勝對方,確保優越的地位。
送我苦口黃蓮,還你燙手山芋
人生在世,很難避免在有意、無意之間得罪人,而成為他人的眼中釘。如果對方吞不下這口氣,擺明對陣態勢,還容易應付,如果耍陰的,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那就真的教人傷腦筋了。如果因此被暗算,實在太冤枉了,因此,如何攻防就要靠腦力了。
一般說來,會被暗算,那是因為自己的實力較對方強的關係,對方不敢明著來,隻好躲在暗處放你冷箭,如果應對不當,真的很容易因此中箭下馬,摔得灰頭土臉。那麼,人家耍陰的,你如何反擊呢?以下是一個高手過招的精采故事。
明朝時,有位禦史下鄉巡察,由於他與巡察地區的某位縣令先前曾有過節,這位縣令早就心存報複的念頭。縣令眼看機會來了,於是便安排一位自己最親信的侍從,前去充當禦史的臨時護衛,以便找機會搞鬼。
由於侍從刻意用心服侍禦史,沒多久便獲得了禦史相當程度的信任。信任當然會讓人疏於防備,也是下手的最好機會。這個時候,縣令便指示那位侍從將禦史放在印篋中的官印偷走,準備讓禦史吃不完兜著走。
官印是何等重要的東西,禦史發現印信丟失後,相當緊張,他懷疑必定與該位縣令有關係,不過礙於欠缺證據,所以也不能說什麼,更不敢大肆張揚把事情弄大,隻好假裝生病,悶在行館裏苦思對策。
過了幾天,縣裏一位頗有名氣的書生恰巧前來探訪,由於禦史早就耳聞這位讀書人的才智,所以便請他到房內,關起門來,把印信丟掉的事,對他仔細說了一遍,看看他有沒有比較好的辦法可以幫幫忙。
書生聽完之後,便出了一個主意,建議禦史在半夜的時候,派人偷偷地到廚房去放火。一旦禦史的行館發生火災,各級官員們一定都會火速跑來指揮救火,所以,書生要禦史趁著一片混亂的時候,將原本裝著官印的印篋,暫時托付給那位縣令保管,說是為了預防印信在慌亂中丟失或遭到焚毀雲雲。書生解釋說,如官印真的是那位縣令所偷,趁著火災,將空的印篋托付給他,等於是將燙手山芋丟回給他,他隻能將印信歸回原位,因為丟失的責任在他身上,逃都逃不掉。
當天午夜,禦史便照著書生的計劃,演出一段“火燒禦史行館”的戲。重點就放在趁著烈火熊熊燃燒之際,將保管印信的重責托付給那位縣令。等大火撲滅之後,縣令歸還印篋,禦史打開一看,發現印信果真安然物歸原位,一切似乎都照著那位書生的設想。
此時此刻,禦史對於那位書生的絕頂聰明,不禁又感激又佩服。據說,那位書生就是後來的一代名臣海瑞。
官印丟失,在古代可能就是殺頭之罪,縣令顯然有致禦史於死地的意圖,禦史吃下這口黃蓮,不僅有苦說不出,恐怕天天坐立不安,冷汗直流。還好,借著書生的聰明才智,將燙手山芋丟回去給縣令,在不動聲色之間買空賣空,完成了一次無聲的絕地大反攻。書生的這一妙招,無疑是一種相當高明的“藝術手法”。
人與人之間的對立,如果硬碰硬,或許很快就能勝負立見,但也有可能兩敗俱傷,不隻不圓滿,之間的“耗損”必然巨大,甚至沒完沒了。
如果能夠“搭座橋”、“放個樓梯”,讓對立的雙方,在意氣與利害之間有個回旋的餘地,在不動聲色之下,創造既鬥爭又互有台階可下的空間,或許還能降低彼此的緊張關係。
而書生將燙手山芋丟回去的手法,放出“我並不是好惹”的訊息,軟中帶狠,對手必然是五味雜陳,應不致再輕啟戰端,任意挑釁了。在人際交往中,碰到類似的情況,你也不妨試試這一招!
先給點顏色,再談和顏悅色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麵對頑強的對方,當然得先來個下馬威,否則,想要讓人乖乖就範,恐怕就不太現實了。這個威怎麼下?有實力還好說,沒實力可就難了,但不管有沒有實力,要想起到好的效果,非用點計謀、方法不可——虛張聲勢是實力不足的人試圖逆中求勝時常用的方法,而守強示弱則是有實力的人避免樹大招風的法寶。
在人生的戰場上,如果實力不足,讓人看破手腳,就很容易遭到對手長驅直人,瞬間被消滅。如果實力強勁,成為各方鎖定、提防的對象,就容易讓對方提高警覺、集結力量,成為眾矢之的。因此,何時示強,何時示弱,是一門需要審慎斟酌的戰術。
嶽飛奉命到嶺南去招安盜賊,朝廷的政策是,希望盜賊們能夠主動投降,但是,嶽飛費盡唇舌,威逼利誘,賊頭曹成硬是不理不睬。嶽飛無可奈何,於是就上書,向朝廷建議說:“盜賊在力量強大的時候,必然信心滿滿,不可一世;通常隻有在力量虛弱時,才有可能接受招安。現在的情況是盜賊還有些氣勢,如果不加以圍剿,他們是不可能投降的,所以招安政策,並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