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卡耐基在一本書中這樣評價:“那位中國服務員說話很得體,在批評別人時能給對方一個很好的台階下。她說:‘我發現有的客人對我國的工藝品很感興趣’。她這是在點醒那位客人,她已經知道了這件事。她又說:‘銷售部有更加精美的、無毒衛生的工藝製品奉獻’,她是叫那位客人去購買,如果他真的想要的話。‘無毒衛生’是告訴那位客人要舊的不如要新的,所以到了最後,那位客人既交出了筷了,又順著台階下來了。”
卡耐基說:“在說話時能不能給對方一個台階下是一個人教養和品質的體現。許多人不重視這一點,得理不饒人、把別人的臉麵弄得很不光彩,這其實對他並無好處,他就是為一時的痛快,使對方下不了台。”
卡耐基曾在銀行裏工作過許多年,因而深知這一點的重要性,他從來都不會不給別人一個台階下。
卡耐基也很了解某些人的心理。他說:“某些人在犯了錯誤或者被上司解雇以後仍需要一種重要感和認同感。盡管他認識到了錯誤,他還是需要別人肯定他的成績。所以在你批評他人時,盡量要把話說得委婉些,並要采用蜻蜓點水式的言語來點醒他。請注意一點,你首先要提的是他的成績和重要性。”
請記住卡耐基的話吧:我們沒有權力去貶低別人,沒有權力去傷害別人的自尊心,傷害他人的尊嚴是一種罪過。
重要的不是我們怎麼看別人,而是他如何看他自己,在批評別人時,為什麼不能給人一個台階呢?
因此,在社交場合中,一定要給別人麵子和“台階”,因為此時他的自尊心和虛榮心都特別強烈,如果你能幫他保住麵子,維護尊嚴,他會對你產生非同一般的好感。而這對於你的今後,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適應他人,幫助他人,然後被人適應,受到別人的受戴與支持,這是人在這個競爭社會裏的立足之本,更是實現個人成功的必備手段之一。誠想,如果連周圍接觸的人都適應不了,又如何能夠受人愛戴與尊重?又如何能獲取別人的幫助與支持?又如何能夠實現競爭與合作以獲得成功人生呢?
記住,給人一個台階下,你會發現自己向前走了一步。
9用諒解之水熄滅爭鬥之火
多一份爭鬥,就是在自己成功的道路上多挖掘了一道陷阱;多一份寬容,就是在自己的生命的天空中多增加了一道彩虹。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發現,用爭鬥來對抗爭鬥的結果往往是引起更大的爭鬥。如果你也認識到了這一點的話,那你想不想擁有一個神奇的短句,可以阻止爭鬥,除去不良的感覺,創造良好意誌,並能使他人注意傾聽?
想?好極了。底下就是。以這樣開始:“我一點也不怪你有這種感覺。如果我是你,毫無疑問的,我的想法也會跟你的一樣。”
像這樣的一段話,會使脾氣最壞的老頑固軟化下來,而且你說這話時,應當有百分之百的誠意,因為如果你真的是那樣的人,當然他的感覺就會完全和你一樣。以亞爾·卡朋為例。假設你擁有亞爾·卡朋的軀體、性情和思想,假設你擁有他的那些環境和經驗,你就會和他完全一樣——也會得到他那種下場。因為,就是這些事情——也隻有這些事情——使他變成他那種麵目。
例如,你並不是響尾蛇的惟一原因,是你的父母並不是響尾蛇。你不去親吻一隻牛,也不認為蛇是神聖的,惟一原因,是因為你並不出生在恒河河岸的印度家庭裏。
你目前的一切,原因並不全在於你——記住,那個令你覺得厭煩、心地狹窄、不可理喻的人,他那副樣子,原因並不全在於他。為那個可憐的家夥難過吧。可憐他,同情他。你自己不妨默誦約翰·戈福看見一個喝醉的乞丐蹣跚地走在街道上時所說的這句話:“若非上帝的恩典,我自己也會那樣子。”
如果你肯認為明天你所遇見的人中,有四分之三都渴望得到同情;給予他們同情,他們將會愛你。
戴爾·卡耐基有一次在電台發表演說,討論《小婦人》的作者露易莎·梅·艾爾科特。當然,卡耐基知道她是住在麻州的康科特,並在那兒寫下她那本不朽的著作。但是,戴爾·卡耐基竟未加思索地,貿然說出他曾到新罕布夏州的康科特,去憑吊她的故居。如果卡耐基隻提到新罕布夏一次,可能還會得到諒解。但是,老天!真可歎!卡耐基竟然說了兩次。無數的信件、電報、短函湧進他的辦公室,像一群大黃蜂,在戴爾·卡耐基這完全沒有設防的頭部繞著打轉。多數是憤慨不平,有一些則侮辱他。一位名叫卡洛妮亞·達姆的女士,她從小在麻州的康科特長大,當時住在費城,她把冷酷的怒氣全部發泄在卡耐基身上。如果有人指稱艾爾科特小姐是來自新幾內亞的食人族,她大概也不會更生氣了,因為她的怒氣實在已達到極點。卡耐基一麵讀她的信,一麵對自己說:“感謝上帝,我並沒有娶這個女人。”卡耐基真想寫信告訴她,雖然自己在地理上犯了一個錯誤,但她在普通禮節上犯了更大的錯誤。這將是他信上開頭的兩句話。於是卡耐基準備卷起袖子,把自己真正的想法告訴她。但最終他沒有那樣做。他控製住自己。他明白,任何一位急躁的傻子,都會那麼做——而大部分的傻子隻會那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