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誠是人際交往最基本的要求
史蒂芬·柯維指出:真誠是人際交往的最基本的要求,所有的人際交往的手段、技巧都應該是建立在真誠交往的基礎之上的。
一個人如果虛偽奸詐,往往會在政治上成為兩麵派,在社會上成為圖利棄友的市儈小人,這樣的人是沒有朋友的。交友如果不交心,一切都不會長久。誠實的人才是可以信任的人。
隻有真誠,才會使你獲得真正的朋友,在複雜的人際交往中立於不敗之地。
倘想獲得知己,必先以真誠待人。你如能先給人一點點溫暖,就可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知己。
把交友當經商般的經營,確有其人,但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朋友絕不會永遠充當你所使用的工具。
那麼,怎樣才能做一個真誠的人呢?那就是一切都得從平時的小事做起。
要做到真誠,不能在外表上用功夫。說話表情雖好,而你的內心不誠,至多成為“巧言令色”罷了。對方如不是糊塗之輩,定會看出你的虛偽,因為內心不誠,憑你巧言令色,終有若幹破綻,給對方看出。相反,內心能誠,即使拙於辭令,拙於表達,卻能體現出你的樸。誠且樸,效力更大,隻要對方對你素無誤會,你的真誠,必能感人。
另外,最忌的是平時好用欺騙手段。欺騙也許能得一時之利,卻不能維持長久。如果你的欺騙日久為人覺察,那時,即使你真的有誠意,還會被認為是另一種姿態的虛偽。因此,一生不要有一次欺騙。也許你曾遇過這種人,你以真誠相待,他卻以譎詐回報,於是,你便對真誠的效用發生了懷疑。其實,真誠的力量是絕對的。所以會發生例外,隻是由於你的真誠還不足以打動對方的心。因此,對一切你要“先問問自己,而不是在別人身上找原因”,這是用真誠動人的惟一原則。
當然,對方倘不是深交之人,你也暢所欲言,以快一時,隻能顯示你的冒昧和淺薄。真誠本來有三種限製:一是人,二是時,三是地。非其人不必說;非其時,雖得其人,也不必說;得其人與時,而非其地,仍不必說;非其人,你說三分話,已是太多;得其人與時,你說三分話,正給他一個暗示,看看他的反應;得其人與時,而非其地,你說三分話,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如有必要,不妨擇地長談,這並不與真誠相悖。
總之,要想使自己成為真誠的人,你第一步要鍛煉自己在小事上做到完全誠實。當你不便講真話時,不要編造小小的謊言,不要去重複那些不真實的流言蜚語。
這些戒律看起來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當你真正尋求真誠並且開始發現它的時候,它本身的力量就會使你著迷。最終,你會明白,任何一件有價值的事,都包含有它本身的不容違背的真誠的內涵。如果你追求它並且發現了它的真諦,你就一定能使自己進一步完善。
爾虞我詐的欺騙和虛偽的敷衍都是對人際關係的褻瀆。真誠不是寫在臉上的,而是發自內心的,偽裝出來的真誠比真正的欺騙更令人討厭。
2私欲太重是人際關係的腐蝕劑
史蒂芬·柯維指出:私欲是一生最大的繩索,許多有智慧、有才能的人,他們之所以人生暗淡、很難成功,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私欲太重。
禁止自私是一種辦不到的理想:我們總是在做我們內心想做的事情。從這個角度說,每個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並不都那麼可怕,可怕的是私欲太盛,利令智昏,時時處處以自己為中心,以損公肥私和損人利己為樂事,一切圍著自己想問題,一切圍著自己辦事情,在滿足其一己之私的過程中,不惜損害公益事業,不惜妨害他人利益。這樣的人誰不怕?怕的時間長了,也就如同瘟疫一樣,人們避之惟恐不及;怕的人多了,也就如過街老鼠一樣,人人見之喊打。這樣的人即便是比別人多撈取了一些利益,也不會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幸福。
如果說,他們也侈談什麼成功,充其量不過是雞鳴狗盜的成功,沒有任何值得驕傲和自豪的。
“點燃別人的房子,煮熟自己的雞蛋。”英國的這句俗語,形象地揭示了那些妨害他人利益的自私行為。
自私自利者不管是借偷盜、貪汙、索賄或挪用等手段把公共或別人的財產變成自己的財產,還是以權勢撈取地位和榮譽,在別人看來,無疑都是不光彩的。盡管他們有時利用通過卑劣手段撈取的財、權來給某些人送人情,買人心,使這些人不得不感謝和感激他們,但更多的人卻瞧不起他們。盡管他們中還有些人用那些不義之財做本錢,開公司,搞生意,掙了大錢,成就了事業,有的還笑眯眯地有一些慈善之舉,但他們仍然是昧心的一族,別看法律未審判他們,但受害的普通群眾卻在感情上給他們判了刑、定了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