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人,心靈是不會安寧的,所擁有的人生也是一個卑鄙的人生。
這種人在損公坑人的時候,隻是在物質上、權勢上和榮譽上肥了自己,暫時得到了一點實惠,而付出的卻是人格和靈魂的代價。由此失去了純潔美好的心地,從本來壯美的人生境界跌到了一堆垃圾上,將不時地嗅到發自靈魂深處的臭氣。這是根本性的損失,永遠不可挽回的損失。這種人即使以後覺悟到了而不再損公損人肥自己,但那心靈上沾下的汙點是永遠抹不去的,它將伴隨其終生。
人之為人的根本性的存在並不是這團肉、這副軀體外殼的存在,而是人之為人的精神、德行、人格的存在。抽去了後者,人與普通動物也就沒有多大區別了。
自私者損人肥己式的小聰明,是一種卑鄙的聰明:是那種打洞鑽空了房屋,而在房屋倒塌前迅速遷居的“老鼠式的聰明”;是那種欺騙熊為它挖洞,洞一挖成便把熊趕走的“狐狸式的聰明”;是那種在即將吞食獵物時,卻假裝慈悲流淚的“鱷魚式的聰明”。
誠然,在無限的時間和空間裏,每個人都處在一個獨一無二的點上,而每一個人又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關心自己,發展自己,實現自我,是每個人的追求,這沒有什麼不合理,沒有什麼值得非議的。
但是,發展自己,實現自我決不能建立在損人的基礎之上。沒有私欲是不正常的,有私欲而無度則更是不正常的。不損人利己,不損公肥私,這是最基本最道德的私欲標準。
正常地關心自己,發展自己,實現自己,人人都自珍自愛自重。為此,社會才能充滿勃勃生機,充滿歡歌笑語。
因此說,關心自己、發展自己和實現自我,不是以損害他人為前提,其最終目的和實際的人生效果應該是為人,為大眾的,他們所追求的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樣一種良好的人際關係模式。
曾有生物學家指出:動物的基因是自私的,它們必須自私,因為基因為爭取生存,直接同它的等位基因在發生你死我活的競爭的時候,隻有擊敗對手,犧牲等位基因才有自己生存的權利。人也是動物,人也由遺傳基因發展形成,人之自私大概發源於此。
其實以此論證自私自利的合理性,也同樣是荒謬的。
應該知道,人並不隻是一個僅由遺傳基因而發展形成的自然的動物,人更是一個具有廣泛社會性的文化的動物。
如果僅以基因必須自私而心安理得地自私自利,而丟棄文化這種“全新的非生物學的”力量,就把自己更重要的部分——精神,從軀體上剝去了,剩下的隻是一副髏骨。
就會變得毫無人的力量,即使血肉仍附在身軀之上,與普通的動物也沒有什麼區別。
現代社會奉行人人相愛,大家互助,而不是人人搞鬼、互相損害。惟有這樣,才能人人受益。
人人搞鬼,互相損害的社會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混亂的社會。這樣的社會不可能長久存在。
一個社會混亂不堪,哪裏有個人的安寧、幸福呢?
3學習和借鑒別人的長處和經驗
史蒂芬·柯維指出:盡管每個人身上都有難以克服的缺點,但更重要的是每個人身上都有閃閃發光的亮點,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借鑒他人的經驗,這才是成功人生的法寶。
學習他人的第一個最重要的方法是自認無知。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這樣做很難。因為人人都有虛榮心,不願意承認自己無知。恰恰是這些虛榮心成了你前進道路上的最大障礙,如果你堅持認為自己是多麼有本事,如何有才能,你的話都可以成為權威和經典,那麼你隻能遭到別人的反感和輕視。相反,如果你能承認自己的無知,反而容易引起別人的共鳴,從而得到別人的支持與幫助。一再重複無知的謊言隻能讓你越來越被動,越來越出醜,就像“皇帝的新裝”
,受到傷害的隻能是你自己。
學習他人的第二個方法是學會傾聽。
假若我們能夠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就能夠從別人的意見裏,發現自己的許多弊端,而這些弊端又是取得成功所必須克服的。所謂“以人為鏡”,正是這個道理。
一定要記住:“知道怎樣聽別人說話,以及怎樣讓他開啟心扉談話,是你製勝他人的惟一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