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掌握技巧,異性交往須動腦(1)(1 / 3)

1與異性一見就熟的技巧

人與人由生到熟是需要有一個過程,如何縮短這個過程則是一門高深的藝術,隻要你找到了竅門,自然會在同異性交往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如何與陌生異性一見就熟,這是每一個人都關心的問題。其實,隻要掌握了一定的訣竅,你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一件難事。

在日常生活中,有時碰上了讓你怦然心跳的異性,可老是無法接近和搭訕,令人總是抱憾良久。下麵一些方法可使你達到與素不相識的異性一見就熟的效果。

(1)利用人們希望被奉承、喜歡聽故事的心理

除了有“潔靜癖”的人,一般情況下,每個人都喜歡傾聽別人(尤其是陌生人)擺談,如果聽到的是奇聞趣事,則興趣更濃。有的女性看起來高傲甚至麵若冰霜,似乎難以接近,實際上她內心的孤獨感更強,她是用冷漠的麵具來掩飾內心的不安,而你得體的搭訕反倒易引起她的積極反應。因此,你不必顧慮,要有勇氣。攀談時要麵帶微笑,微笑能消除自己的緊張情緒,並且能融洽談話的氣氛。同時,應以充滿真誠的、明亮有神的眼睛注視對方,這不僅是一種禮貌,也是湧通感情的輔助語言,且易使對方減少戒備疑惑,產生信賴。但不宜長久凝視對方,注視使人感到親切,但凝視陌生人則讓對方覺得害怕。

(2)尋找共同點作為話題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個人的社交圈,實際上都是以自己為圓點,以共同點(年齡、愛好、經曆、知識層次等)為半徑構成無數的同心圓。共同點越多,圓與圓之間交叉的麵積越大,共同語言也越多,也最容易引起對方的共鳴。比如,同班同學就比同校學生親密,同宿舍的又比同班的要好,同桌比同宿舍的更容易建立起牢固的友誼,如果既是同桌又是老鄉,那簡直可以成為鐵哥們。因此,在與他人搭訕時,一定要留意共同點,並不斷把共同點擴大化,對方談起來才會興致勃勃,談話才會深入持久。

(3)多談對方關心的事情

搭訕中,你不可大肆吹噓自己,這隻會令對方反感。你必須把對方關心的事放進去。對方關心什麼呢?人們最關心的是自己,這是人類最普遍的心理現象。比如,當我們觀看一張合影相片時,最先尋找的是自己,如果自己的麵目照得走了樣,就會認為整張照片拍得不好。因此,你必須談對方所關心的,不斷提起,不斷深化,對方不僅不會厭惡,而且還會認為你很關心體貼他(她)。

(4)不要過於嚴肅或帶著架子,如能幽默一點,效果會更好與陌生的異性交談,不能一本正經,態度嚴肅,要有幽默感。幽默是人際關係的潤滑劑,是智慧的結晶,它帶給別人的是快樂,誰能拒絕這令人賞心悅目的禮物呢?有這樣一則故事:

在擁擠的公共汽車上,一小夥子不慎踩了別人的腳,回頭一看,原來是位姑娘,姑娘滿臉怒氣,小夥子忙說:“對不起,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接著又伸出一隻腳,認真地說,“要不,你也踩我一下。”姑娘一下子被這句話逗樂了。小夥子再次趁機搭訕,姑娘很樂意地和他交談。他的活潑和幽默,給姑娘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有的人自我感覺很好,而且各方麵條件確實不錯,但為什麼常常在與異性搭訕時遭到冷遇,自討沒趣?關鍵就是有優越感,高高在上,談起自己眉飛色舞,這是令人討厭的。即使你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如果一味地自吹自擂,隻會令人望而遠之。一般而言,人們對那些經曆坎坷、屢遭不幸而最終出人頭地的人容易產生同情、親密和佩服。因此,政治家或歌星,為了提高知名度和贏得支持,往往再三渲染自己為取得成功付出的巨大努力或童年的不幸遭遇。

這實際是一種技巧,借所謂心理學上的通感現象來贏得人心。由此可見,在與陌生的異性交談時,對自己的成功不妨“不經意”地談談,而要多方麵談昔日的坎坷、拚搏的曆程和不幸的遭遇,這樣就容易喚起對方的好感和欽佩。

(5)策劃好一個小事件,顯得是偶然巧合

有時,你可能沒有機會和陌生的意中人接觸,更談不上去搭訕,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可以“製造”一個機會。有一本紀實小說寫了這樣一個情節:

1950年夏天,一個星期六的下午,一位五官端正、衣著入時的青年手捧一束紅玫瑰,禮貌地敲一間公寓的門。公寓的主人是某公司年輕女秘書海因茲。她謹慎地打開門,麵對這位不速之客,她不知所措,難堪之餘,這位男士連連道歉:“我敲錯了門,是個誤會,請原諒。”然後轉身離去。未走兩步,又轉身走過來對海因茲說:“請收下這束鮮花,作為我打擾你的補償。”海因茲盛情難卻,把他請進房裏,兩人就這樣認識了。實際上,這個偶然的誤會是男青年早就策劃好了的。不過,像這樣的善意“欺騙”,並不傷害對方,似乎不必苟責。

需要注意的是,在與陌生異性交談時,不要爭執,不要議論彼此熟悉的人的短長,更不可刨根挖底地詢問別人的私生活,要把握分寸,如果不小心談及對方敏感的內容,要巧妙而迅速地轉移話題。另外,不可嬉皮笑臉胡攪蠻纏,更不能用粗俗的、下流的語言挑逗對方,這是品質低劣,內心肮髒的反映,隻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和訓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