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左右逢源,上下交往得人心(2)(2 / 3)

如果你的上司是一個暴君,你必須要讓他曉得你依從他的指示,而且很明白他的意思——甚至在他仍未向你叫喊以前,你已告訴他自己的工作進展十分順利。你要麵對現實,與其視他如洪水猛獸,避之則吉,不如主動跟上司說:

“有關這項工作的推行計劃,我已完全想好,待我整理好,後天便能交給你。”

上司與下屬是否必有無形的隔膜?答案是未必,許多時候,隔膜是人為的。

例如,許多人在同事間的聚會時,老是隻集合同等級的同事,大家嬉戲玩樂,無拘無束,卻從來不找較高級者來一同玩樂,理由是怕不自然。

這種觀念絕對錯誤。每個人具有好奇、幽默的本性,你與上司在這方麵正是有了共同點,何以會相對感到不自然呢?記著,聚會是在辦公室外、辦公時間外進行的,所以你與上司之間已沒有等級之分,是可以一起娛樂的朋友。

如果你是活動的發起者,下一次就該記得邀請上司了。

比較輕鬆的聚會,一般不必發請柬,你可以口頭邀請上司:“下個星期,我們有一個小型聚會,大家閑聊而已,歡迎你與我們一起參加!”即使是已發了請柬,你也要親自再邀請上司:“下星期的聚會,將有陳彼軍、王蘇珊等參加,節目有……不知你有沒有時間參加呢?”

請注意,兩者的要點是,先讓上司知道聚會的目的和程度,同時讓他有選擇的餘地。

與上司之間的關係變得融洽,十分講究技巧。你必須先摸清他的習慣喜好,例如衣著品味、分配工作或處理日常事務的態度等等。

上司也是普通人,他可能有跟你一樣的煩惱或好奇心,在適當的時候,不妨跟他談些私事,例如最近與家人找到一個假日好去處,或者在一些非公事的事項上,助上司一臂之力。

在公司裏,不妨在比較空閑的時候,選擇一些上司偏愛的話題,可以使工作更愉快。同時,對於別的同事對上司的閑話,最好隻字不提,避免瓜田李下。

當遇到不滿的事情,切忌一開口就把責任冠到上司頭上,你該具體的將整體事情向他報告,並表明你的感受,但記著,不能讓其他同事聽到你倆的談話,以免人家以為你們發生衝突。

即使你跟上司真的意見不合,請先冷靜下來,保持緘默。記著,為爭執而爭執絕非好事,除非能夠從爭執中得到有益的意見,否則,還是管好你的舌頭好了!

6向上司多請示、多彙報

有人說,學習的原則是模仿。

一般人總是很容易注意別人的缺點,而忽略別人的優點。因此發現別人的優點並給予讚美,也就成了一種難得的美德。沒有人會因為被讚美而動氣發怒的,反會心存感謝而對對方有好感。

惟有能讚美別人的人,才是真正值得讚美的人。

能以周圍的人為借鑒而有所學習的人,才是世上最聰明的人。

三人行必有我師。

人有一口二耳,這是要我們聽多於說。

如果把這些至理名言應用到公司體係中,那就是做下屬的人要盯住上司的優點,竭盡做下屬的忠誠,海綿式地加以充分地吸收學習。

當小李還是業務員時,直屬的經理是一位說話非常幽默的人。公司裏極嚴肅的管理階層會議,往往因這位經理的幽默而變得趣味十足。當時小李非常敬服這位經理,並且集中精神學習他的幽默,也學習他的人生觀和處世哲學。

由於小李的熱衷,經理也非常親切地指導小李。在他溫暖的關愛和指導下,小李也逐漸成為公司所信賴的營業要員。現在回想起,原因就在於,當初小李對那位經理心悅誠服,並虛心求教的結果。

向上司學習,對上司心悅誠服,最重要的是必須付諸行為的表現,才能使上司得到真正的感動。

例如,上司喜歡看書、打球。不妨也找些書讀,並經常相邀結伴打球或參加運動比賽。另外,像買跟上司同樣布料或花樣的服飾,抽同一廠牌的煙,吃同一種類的咖啡或料理……也就是在行為的表現上,要讓上司覺得你跟他是“同類”的人,這樣他的心理就會很容易接受你,並喜歡你。

日常工作時,還要表現得比別人更積極、更努力,這樣上司對你的評價相對地就比別人高。

“守時”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一項必要的原則。一個有信用的人一定會守時,不守時的人就等於不守信,一個沒有信用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