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左右逢源,上下交往得人心(3)(1 / 3)

工作要認真,報告要力求詳盡,有失敗就要認錯;將工作成果都歸諸於上司的指導或幫助,要做得像是一位忠實部下的樣子。

事實上,窮凶極惡、濫用權限的上司是少之又少的,何況人與人的相處,是會隨著彼此相對的態度而有所變化的,所謂“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最要不得的是,一味地逃避或堅持爭抗到底。下屬要跟自己的直屬上司戰鬥,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再則,如果下屬采取越級申訴的方法,即使有所作用,但在組織體係上,越級報告者反而會有更不好的下場。

無論如何,公司總有人事調動的時候吧!上司的好壞並不很重要,最要緊的是,為人下屬的懂不懂與上司的相處之道。

除一些特例外,一般營利公司的行事流程,應該都是采用由上往下的方式,就是由上司領導下屬做事。

做下屬的人如果表現得太突出,爭著出風頭,往往容易成為同事排斥,怨恨的目標,也會給上司有如芒刺在背的不安感。這麼一來,要想順利地有一番作為,可就非常困難了。與其如此,何不廉遜自居,惟上司馬首是瞻呢?

譬如,一有好的構想,就透露給上司,讓它變成是上司的卓見而發布或實行,也就是遵行由上往下的形式。如此,同事之間不但不會排斥,而且上司也會感到高興。這也是一種向上司表現忠誠的方法。

另外,上司對部下的意見不加理睬是理所當然的。做下屬的隨時都要有這種心理準備,不要一味地力爭到底。這樣除了把自己塑造成眾人的攻擊目標,加深上司的忌恨外,可說是一無好處。

相反地,對上司的構想,隻要不是太離譜,就要表現出讚成,積極支持的態度,仿佛是上司的“應聲蟲”一般。

即使有再好的構想要提供給上司時,也要歸之於是從上司那裏學來的。

這是一個消費者至上的商業時代。消費意識的抬頭,使得生產者的角色,有越來越難做好的趨向。

來自消費者的抱怨或抗議是不可避免的。這時,如果有肯自動自發積極地挺身處理這些事情的部下,對管理者而言那是求之不得的。

如眾所周知,應付抱怨最好的方法就是低頭道歉,賠不是。這種任人責罵、卻委曲求全的角色,是一般人最不喜歡擔任的,處理不好,還可能反遭公司的責罪。正因這是人人避之惟恐不及的事情,假如此時有人自告奮勇地出來擔當,上司對此人一定會給予相當的好感和極高的評價。問題是看事情是否處理得當。

要想順利處理顧客的抱怨事件,除采取道歉賠不是的低姿勢策略外,還要積極利用這個機會,使該顧客成為公司的忠實客戶,這樣才算是完美的結果。

要達到這種結果,最主要的是讓顧客體會到公司的誠意。譬如,主動到顧客處了解情況,並致道歉之意,事後,還要隨時向該顧客征求反映意見。主動地拜訪,不時的關懷,就是讓顧客有受到尊重的感覺。能尊重顧客的公司,當然會受顧客的歡迎。

勇於擔當最困難的工作,且又能積極地替公司爭取客戶。這種在行為上積極表現出肯為公司犧牲個人的形象,無疑應該是最被上司欣賞、器重,最願意給予擢升的部屬了。

8上司的快樂就是最大的幸福

奸臣、奸人一切陰謀的得逞,其前提條件是君主、上司對其陰謀的信任與支持,隻有如此,才能真正使忠良、對手甚至包括皇帝、上司成為自己的手下敗將。因此,他們日常一切行為的主旨便是探測上級的風聲、窺探上司的意向,察言觀色,揣摩意圖,深刻領會其用心,唯唯喏喏,投其所好,一切以其是非為是非,以其好惡為好惡,使其高興得忘乎所以,憤怒得怒發衝冠,滿足自己一切要求,從而受寵而被重用,達到所有的需求。

明武宗當政時期,周圍聚集了一大批佞幸小人,其中對皇帝影響最大的當推宣府人江彬。

江彬出身行伍,在一次戰鬥中,他身中三箭,其中一箭正好射在臉上,箭頭穿過皮肉後從耳朵裏冒出來,江彬毫不在乎,拔出來後繼續作戰。此事傳到京師,喜勇好戰的明武宗十分歎服。不久,戰鬥結束,江彬在班師途中經過北京,在幸臣錢寧的引薦下,受到武宗召見。這位皇帝看到江彬臉上箭痕仍在,不禁失聲讚道:“江彬真是強健!”君臣二人,一個無心過問國家大事,隻想馳騁沙場,遊戲作樂;一個狡黠凶狠,孔武有力,能騎善射,並善於迎合人意,自然相見恨晚,江彬被留在皇帝身邊,與武宗同臥共起,兩人關係迅速密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