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充分的準備活動要求你對對對方的情況做全麵客觀的了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才能根據不同的對象,采取不同的技巧。全盤的計劃會使你時刻占有主動性,牽著別人進入你的思路。
巧選話題,拉近距離
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去日本NHK訪問時,負責招待她的NHK董事長野村忠夫做了件頗為令人深思的事。在見到女王之前,他曾經考慮了很久,就是如何招待這位貴賓。於是,一些有關女王的生活點滴就映入了他的腦海。他想到了女王的愛犬——杜賓狗,淺淺的微笑馬上就浮現在了他多日來愁眉不展的臉上。雙方會見的當日,他係的領帶的圖案上有一個和女王愛犬同種的狗,因此,女王在一見到他時,立即主動而熱烈地迎上來和他握手。
在上邊的這個例子中,野村忠夫就是事先對對方有了一定的了解,並根據自己所獲得的信息做出選擇,抓住了對方的心理,判斷出對方的興趣和愛好,從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
查爾斯。西莫說:“羅斯福總統的白宮大門永遠歡迎能使總統提起興趣的人。無論是各領域的專家,還是其他的訪客,他總能立即找到一個雙方都感興趣的共同話題。”與人談話最困難的事情,就是講什麼話題。在交際場中,一般第一句交談是最不容易的。因為你不熟悉對方,不知道他的性格、嗜好和品性,又受時間的限製,不容許你多做了解或考慮,而又不宜冒昧地提出特殊話題。兩個從未謀麵的人初次會麵時,如果一個人獨自說得口若懸河,而對方卻一直是眉頭緊蹙,根本就對所說的話題不感興趣。那麼,不管這個人說得多麼精彩,到最後,這場交際也許會因一方的匆匆離去而結束。在交際過程中,如果能夠稍微用點兒心思,想辦法拉近相互的距離,定會引起對方的好感。
威廉。愛爾莫利特。培因是著名的投資銀行——培因。韋伯公司的總經理。有好幾年,人們都稱他是波士頓城中的首富。但是,當最初他與一名銀行的會計合夥創業時,他們隻有3000美元現款和對成功的渴望。他當過銀行的送信員,也做過會計,因此對銀行的業務很熟悉。
他說:“由我這種年薪不過千元的銀行小職員來創辦這種為比我富有不知多少倍的富豪做經濟顧問的業務,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可威廉。培因先生在開始與客戶接觸時,就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他說:“一次,我偶然注意到了一件事情,這讓我十分驚訝,它打消了我最後的顧慮。我發現,當地的一些老人很願意和我說一些他們感興趣的事。”
所以,培因就覺得他可以像弗羅對待卡爾斯那樣,給他的客戶留下一個好印象。於是,他就把這個策略應用到了他的事業的開拓上,最終取得了成功。
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假如能聊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對方就會散發出更多的談話熱情。很多成功人士都承認這一策略是十分重要的。尼古拉。朗沃斯是投資銀行的代言人,我們可以看看他是如何在辦公室中接見客人的。達夫。其爾曾這樣記載:“他和每個客人都低聲地交談……但大多時候,是他在傾聽客人說話……經常有很多人對他說各種事情,這都是客人不由自主地說出來的,因為在與每個人交談時,他們之間似乎總有美妙的共同話題。”
日本東京有一家美容院,生意興隆為當地之冠。有人去打聽他們生意興隆的原因,店主坦率地承認,完全是由於他的美容師在工作時喜歡和顧客交談的緣故。但怎樣使工作人員說的話能夠讓顧客感興趣呢。
“簡單得很”,店主人說,“我每月都把各種報紙雜誌買回來,規定每個職員在每天早上工作前一定要閱讀,就當日常功課一樣。那樣,他們自然會獲得最新鮮的談話材料了,也會大博顧客的歡心”。
因此,在談話中,隻有將話題引到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上,讓對方主導這場談話,我們才能夠避免在人際交往中經常會遭遇的麻煩,並能使自己快速地贏得對方的信任,進入其交際圈。這是與素不相識的人交談的唯一策略。當我們巧妙地選擇好對方所感興趣的話題時,他就會不由自主地樂意和我們交談。
然而,卻有很多人因為忽略了這一點而使交際失敗。其實,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發現他們失敗的原因,這是因為在交際過程中,他們隻喜歡滔滔不絕地談論自己,別人根本插不上嘴。聰明人是不會這麼做的,他們往往會給他人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當聰明人發現他人感興趣的話題之後,就會把話語權交給對方,以此來滿足他人的自尊心。
但是,在交際過程中,並不是每個初見者的資料我們都能掌握到,在此情況下,應盡可能地尋找話題,新聞、日常瑣事、書籍,都是很好的話題。著名作家丁。馬菲說過:“盡量不說意義深遠及新奇的話語,而以身旁的瑣事為話題作開端,是促進人際關係成功的鑰匙。”
1987年5月18日,意大利《團結報》總編輯基亞羅蒙特一行在克裏姆林宮采訪了當時的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基亞羅蒙特是這樣開場的:“您知道,我們意大利這個民族非常好奇。尤其是您,戈爾巴喬夫同誌,在意大利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人。順便問一下,您以前到過意大利嗎。”這個開場白,既表示了對戈爾巴喬夫的敬意,又找到了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作為風雲人物、政治家戈氏不會僅僅隻談風景、觀感,而會利用這個機會說出他要說的話。戈爾巴喬夫回答說,他曾兩次到過意大利,並談到意共總書記貝林格的逝世,談到他所認為的處理黨與黨之間關係的準則:獨立與團結。還提出了關於加強兩黨關係的一些新建議。
選準話題,最好的方法則是要吃透談話對象的心理,從其易於接受或樂於稱道的事物人手覓取話題,攻破對方的心理防線。
有位著名的足球運動員,對保險、投保之類的事從不感興趣,所以許多保險公司的推銷員對他都毫無辦法。一天,一位推銷高手又上門了。與別的推銷員不同的是,進門後,他沒唱那些令人生厭的老調,也沒有對保險的好處進行宣傳,而是以一位相當在行的熱心球迷身份來傾聽對方大談足球。他的傾聽、他的插話、他的問題以及那些簡短的議論,都給這位職業球員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被視為一位很有足球運動員素養的同行交談者。
在一個適當時刻,推銷員向球手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你對貴隊的另一位隊員利夫裏的評價如何。”“利夫裏,正是有了他,我才能放手踢球的,因為他是我堅強的後盾,萬一我的競技狀態不佳,他可以壓陣。”“請原諒我打個比喻,你想過沒有,如果把你的家庭比為一個球隊,您家庭也有個利夫裏。”“利夫裏,誰。”“就是您。”推銷員說道,“您想想,您的太太和兩個孩子之所以能‘放手投球’,換句話說,能無憂無慮地生活,就是因為有了您。您是他們堅強的後盾和幸福的保證。所以您好比他們的利夫裏。”
至此,足球運動員才想起他的對話者的身份,然而他被感動了,這筆生意當場就拍板了。
如果成功有任何秘訣的話,就是了解對方的觀點,並且從他的角度和你的角度來看事情的那種才能。在交際過程中,要善於選擇話題,讓對方對你的談話感興趣,使對方容易接受,從而才能縮短彼此的距離。
進入他人心中前做好充分的準備
清朝的大臣盛宣懷是一個很聰明的人。盛宣懷是晚清的一位大臣,他剛上任準備去拜見陌生的上級時,就非常注意了解對方的有關情況,一直在準備著和這個上級的對話。有一次,機會終於來了。在李蓮英的保薦下,他的陌生的上級醇親王終於決定接見這個下級,並且還特地在宣武門內太平湖的府邸專門設宴接見他,順便向他垂詢有關電報的事宜。盛宣懷雖然以前從來沒有見過醇親王,但與醇親王的門客“張師爺”卻過從甚密,平常盛宣懷就從他那裏了解到關於醇親王的兩個方麵的情況:第一就是,醇親王跟恭親王不同。當時正是西洋學在中國開始盛行的時候,恭親王認為中國必須要跟西洋學習才能壯大自己的實力。可是醇親王則不同,他不認為中國人就比洋人差,因此在對待外國文化的態度上,醇親王就是一個十足的保守派;第二就是,醇親王雖然好武,但自認為書讀得不少,也頗具文采,經常在很多場合炫耀他的文采。盛宣懷了解了這些情況之後,就迅速到身為帝師的工部尚書翁同和那裏抄了一些醇親王的詩稿,念熟了其中比較好的幾首,以備“不時之需”。
除了這些,為了能讓醇親王第一次接見後就對自己留下好印象,盛宣懷還做了很多準備。比如說,盛宣懷還從醇親王的詩中悟出了些醇親王的心思,俗話說“文如其人”,這在和醇親王的對話中將會有著很大的用處,以防自己說了對方不愛聽的話,那前麵的所有努力也就白費了。在準備好這些之後,盛宣懷就胸有成竹地前來謁見他那未見過麵的上級醇親王。
一切都很順利,盛宣懷對醇親王的話基本上是有問必答,並且句句說到了他的心坎上。當他們談到“電報”這一名詞的時候,醇親王假裝問盛宣懷:“那電報到底是怎麼回事。”
盛宣懷對此早有準備,他從容不迫地回答道:“回王爺的話。電報本身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全靠活用,所謂‘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如此而已。”
醇親王聽他竟然還能引用嶽武穆的話,立刻就來了興趣,同時對他這個下級也不免另眼相看,便問道:“你也讀過兵書。”盛宣懷並沒有因為上級的這種問話而變得驕縱起來,他還是那麼謙虛地說:“在王爺麵前,怎麼敢說讀過兵書。英法內犯,文宗顯皇帝憂國憂民,競至於駕崩。那時如果不是王爺神武,力擒三凶,大局也就真的不堪設想了。”盛宣懷在自謙的時候也不忘誇獎上級一番,這種時機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略停了一下他又說:“那時有血氣的人,誰不想洗雪國恥,宣懷也就是在那時候,自不量力,看過一兩部兵書。”
盛宣懷真是三句話不離醇親王的“本行”,這也看出他在和醇親王對話之前確實是下了一點兒功夫的,著實作了一番精心的準備。
醇親王是盛宣懷的上級,他的接見無疑會直接關係到盛宣懷的前途與命運,因此,盛宣懷能花功夫來打探醇親王的情況,甚至在還沒見麵之前就對他的喜好、性格了解得一清二楚,是在無形為自己增添了不少信心。拜謁之時,盛宣懷句句話都說在了醇親王的心坎兒上,使醇親王覺得這個人很合自己的胃口,於是醇親王很快對他委以重任,最終盛宣懷的未雨綢繆幫了自己的忙。
盛宣懷是一個聰明的人,他的聰明不僅僅表現在他會溜須拍馬上麵,更重要的是他能知道怎麼樣拍馬,既能得到自己的好處,又不至於把馬給驚了。要做到這些,就得對這匹馬有一個全麵的了解,這就是事先要有所準備,在交談時靈活運用以贏得他人的好感。
美國法學博士貝爾。特尼說:“要想舌底生花、芬芳勝人,在你準備張口時,一定記住中國人的一句話:有備無患。”人們都知道這個道理,那就是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每個人都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個體。所以,在交際過程中,要想使得交際得以順利地展開,就應該用不同的方法對待不同的人。這就要求我們在開展交際過程之前,對對方要盡可能充分地了解,隻有這樣,才能夠找到適合對方的話題,進入到他的心中。
每個人的個人興趣是人與人之間最明顯的區別,所以,如果能夠在交際過程中有效地利用這種差別,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想了解一個人,在交談之前還是要事先有所準備,掌握與之有關的各種資料,比如對方的閱曆、對事物的認識能力、他的愛好等,也應該根據每個人不同的特點和背景采取不同的方法來開展交談。雖然這隻是一個十分簡單的策略,但是在交際的過程中往往能夠讓你做到遊刃有餘。
師出有名,給你做的事找個理由
1928年4月,北伐軍蔣、桂、馮、閻聯合進攻舊軍閥張作霖。6月,“張帥”退出北平,在返回沈陽途中的皇姑屯車站被日本人事先埋下的炸彈炸死。少帥張學良繼承父業後,宣布東北換旗,接受南京國民黨中央政府的領導。至此,北洋軍閥在中國統治的曆史宣告結束。蔣介石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
1928年7月11日,蔣介石邀集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白崇禧等人在北平開會,討論整頓軍事方案及軍事意見書。
在會上,蔣介石提出,戰爭基本結束,今後進入建設時期,中國的經濟情況,不可能負擔這樣龐大的軍事費用,今後必須精兵簡政,以節省國庫開支。蔣介石建議中央政府機構改組的同時,舉行一個編遣會議,並當麵約請馮、閻、李、白等人和他一路到南京,立即舉行編遣會議。
隨後,蔣介石馬上就提出了一個《軍事善後意見書》,說:“北伐完成,軍事應急結束,裁兵餉,從事建設已成全國之一致要求;唯革命尚未成功,建設大需保障,整軍經武亦未可視緩圖,職是之故,吾人於疑覆北方軍閥之後,乃有兩種極大之責任。一麵當裁汰兵額,移巨額軍餉為建設之用;一麵當充實軍備,保持國家與社會安定。”又說:“吾人以促進國家統一為職誌。而反對軍人把持地方,但若有借口整理,今已為國家存亡之關鍵,進行之始,必以大公無私之心,收集廣益之效,非任何人所能阻撓,亦非任何人所能把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