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普通高等學校:為全麵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積極引導全省普通高校切實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主動適應建設教育強省的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加強人才培養工作,決定在我省已經開展的有關高等教育質量工程項目的基礎上,全麵實施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以下簡稱質量工程)。現就該工程的實施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黨的教育方針,全麵推進素質教育,堅持“鞏固、深化、提高、發展”的方針,遵循高等教育發展規律,牢固樹立人才培養是高校的根本任務、質量是高校的生命線、教學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觀念,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核心,以推進教學改革和實現優質資源共享為手段,按照“整體規劃、分類指導、強化特色、注重創新、分步建設、全麵提高”的原則,加大教學投入,深化教學改革,強化教學管理,推進教育創新,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和水平。
二、建設目標通過實施質量工程,引導高校加大教學投入,重點建設一批優質教學資源,使我省高校的教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教師教學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大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顯著增強;高等學校管理製度更加健全;高等教育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機製基本形成,在建設教育強省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
三、建設內容
1.專業結構調整與特色專業建設。
根據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對人才的需求,以及學科發展特點和我省高校辦學的基礎和優勢,研究製定高校專業結構調整工作的指導意見。同時,加強特色專業建設,“十一五”期間全省遴選300個特色專業進行重點建設,從2008年起,每年立項100個。
2.課程、教材建設與資源共享。
加強精品課程的建設。積極引導高校進行課程改革和建設,形成一批具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高質量的教材、科學的教學方法、一流教學管理的示範性課程,促進優質教學資源共享。2008至2010年,每年評選100門省級精品課程。
加強教材建設。積極推動學校更新教材內容,加強教材建設和改革,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教材編寫、評價、準入和選用製度,認真做好高質量教材的推廣和選用工作。2008至2010年,每年評選100種省級優秀教材。
積極推進網絡教育資源開發和共享平台的建設。加強湖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按照“分工合作,共建共享”的原則,建設教學信息與教學參考書數據庫、重點專業與特色專業、重點學科數據庫和多媒體信息資料庫,構建高起點、高質量、高效益的教學文獻資源公共服務體係,提高教學信息資源的共享水平和綜合服務能力。
3.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
根據新時期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督促和指導全省高校全麵修訂和完善各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繼續實施“湖南省普通高等教育新世紀教改項目計劃”,積極推動教學內容、課程體係、實踐環節、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實驗研究。2008至2010年,全省每年立項資助250項省級高等教育教改項目。
評選獎勵優秀教學成果,鼓勵高等學校教師積極從事教學工作和教學改革。每兩年評選一次高等教育省級教學成果獎,每次評選300項左右。
4.實踐教學改革與條件建設。
加強高校實踐教學中心建設。立項建設一批省級實踐教學示範中心,包括綜合性工程訓練中心和經濟管理、法學等文科類綜合模擬實訓中心。
加強實驗室的規範化建設與管理。對50個在建的基礎課示範實驗室開展中期檢查,重點檢查實驗教學改革方案的試行及運行保障機製的落實情況。組織開展新升格高校基礎課實驗室的合格評估。對“十五”期間已驗收評估的29個基礎課示範實驗室進行複查。
加強實習基地建設。繼續推動高校建設好一批相對固定的校內外教學實習基地。全省評選300個省級普通高校優秀教學實習基地。對已掛牌的優秀實習基地定期開展考核,建立實習教學質量監控體係,切實提高實習教學質量。
實施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促進學生自主創新和創業能力的培養,以課題形式資助1000個由在校大學生進行的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
支持大學生學科競賽活動。開發大學生學習和研究潛能,引導大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英語演講比賽、廣告藝術設計大賽、機械設計創新大賽等學科競賽活動,力爭在全國同類競賽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
5.教學團隊與高水平教師隊伍建設。
大力加強教學團隊建設。立項資助建設一批年齡結構合理、教學能力強、教學效果好、師德高尚的省級教學團隊,2008至2010年,全省共建設150個省級教學團隊。
評選表彰教學名師。鼓勵和引導高水平教師積極從事本專科學生教學工作,2008至2010年,每年評選表彰30名省級教學名。
6.教學質量監控體係建設。
針對普通本專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網絡教育等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等教育,研究製定相應的教學質量標準和評估指標體係。同時,以保證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突破口,探索建立對高校課堂教學情況的督查機製,促使高校形成自我監控、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的良性運行模式。繼續開展高等學校本科生畢業論文(設計)抽查。
7.教學基層組織與教學管理隊伍建設。
加強教學基層組織建設,每兩年評選一次省級優秀教研室(學科組),至2010年共評選200個。
進一步加強教學管理人員的業務培訓,依托相關高校分層次培訓教學管理部門負責人及工作人員,全麵提高教學管理人員業務素質。
四、實施範圍質量工程項目麵向全省普通本專科學校統一組織實施,並采用學校先行立項建設,擇優推薦,省教育廳遴選確定立項後,資助一定建設經費的方式進行。省教育廳在校級優秀項目中選拔省級項目,在省級項目中擇優向教育部推薦申報國家質量工程項目。
五、組織領導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具體負責質量工程的組織實施工作。各高校應明確由教務處具體負責此項工作,並根據各校實際,製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加強對此項工作的組織領導,確保質量工程項目有序、高效運行。
六、經費管理嚴格按照國家和省裏的有關規定對質量工程專項資金實行項目管理,先評審立項,後統一下撥經費。項目經費專款專用,不得用於與項目無關的其他支出。項目經費的開支標準及購置大型儀器設備等應嚴格執行國家有關財經法規的規定,並嚴格履行相關手續,自覺接受有關部門的監督檢查。各高校應投入專項資金,全麵啟動校級質量工程相關項目的建設,對國家和省級立項的質量工程項目應按一定比例投入配套經費,對國家和省級立項的自籌經費項目應給予相應的經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