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得了學位,應該為自己的祖國服務。
——麵對恩師的真誠挽留,李四光執意回國
曆史背景:1907年,陝北延長第一口近代油井出油。1914年,美孚石油公司與北洋政府簽訂了《中美合辦油礦合同》,隨後成立了“中美油礦事物所”,決定共同勘探開發延長等地的油礦,但收效甚微。美孚石油公司的顧問、地質學家據此認定中國是個貧油國,不大可能進行大規模的石油開發工作。1922年,斯坦福大學教授布萊克維爾德在《中國和西伯利亞的石油資源》一文中,更是對中國的含油遠景持全盤否定態度。這一論調還得到了西方許多地質學家的讚同和中國一些地質學家的附和。李四光根據自己的地質力學理論,早在1928年就發表文章指出,美孚的失敗不能證明中國沒有油田可以生產。”
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根據李四光的部署,新中國展開了戰略性的石油普查勘探。1959年9月24日,國慶十周年前夕,石油部在鬆遼盆地的鬆基3井鑽至1380米時,人們期待已久的工業油終於噴湧而出。大慶油田的開發讓中國摘掉了“貧油”的帽子,也使李四光的地質力學理論得到有力的證明。
第一節
深夜,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筋疲力盡,伏在案頭睡著了。為了開發祖國的寶藏,李四光已經奮戰了幾個晝夜。妻子許淑彬走過來,坐在椅子上,擔心地看著自己的丈夫。怕丈夫的身體出問題,她不安地守在一邊。
不知過了多久,李四光手中的筆掉在桌上,他從睡夢中醒過來。許淑彬嗔怪道:“仲揆,你還記得你過去說過的話嗎?”李四光很不解。許淑彬深情地說,“你說過,六十歲以後,就不搞研究了,跟我一塊兒好好過日子。”李四光抬起頭,望著妻子,顯然,妻子的話深深觸動了他,他用手摸著許淑彬的白發,感慨地說:“沒想到,我們都這麼老了。”頓時,他想起了一些往事,想起了這幾十年來自己所走過的曲折路程。
1918年,李四光通過幾年的努力,於英國的伯明翰大學畢業,獲得了碩士學位。在一次隆重的儀式上,李四光從鮑爾頓教授的手中接過碩士證書。儀式結束後,鮑爾頓教授對他說:“我真不希望你離開英國……有位朋友從印度來信,讓我推薦一位礦業工程師,他們願意給予優厚的待遇,如果你願意的話……”李四光向鮑爾頓先生表示了真誠的感謝之後,婉拒了鮑爾頓先生的好意,因為他滿懷著一顆救國之心,誓將自己的知識獻給祖國。他深情地說:“我想我得了學位,應該為自己的祖國服務。”告別了國外的朋友之後,李四光踏上了歸國的航程。此時的李四光懷著宏偉的抱負,滿腔的熱忱,對他來說,光明的未來即將到來。回到祖國後,李四光就任了北京大學地質係教授,專門講授地質學。
在課堂上,李四光讓同學們談一談對地質學的認識,一個個同學陸續發言,有的說學了地質,可以從事找礦,采礦,開發地下寶藏。有的說我們中國太落後了,必須提倡德先生,賽小姐。這時,曾在北大工作過的淩子騫以及農商部特聘的外國顧問詹姆斯,被李四光和學生的問答吸引過來,詹姆斯問德先生和賽小姐是什麼意思。淩子騫告訴他,指的就是民主與科學。
淩子騫和詹姆斯走進教室,李四光和同學們的討論停了下來。淩子騫介紹詹姆斯和李四光認識。詹姆斯想對同學們說上幾句,李四光做了一個“請”的姿勢,他侃侃而談:“諸位記得維克多·雨果說過的一段話嗎?火藥、指南針、造紙、印刷術都是中國人發明的……”“它們一傳到西方,就飛速發展起來,可是在中國……”詹姆斯的得意之情溢於言表,他接著說,“幾千年來,它始終保持在一種最原始的狀態。中國真是一個保存胚胎的最好的酒精瓶。”李四光沉思了片刻,回說:“可是,詹姆斯先生,打碎這個酒精瓶的時候已經到了。”
為了驗證自己的話,李四光帶著同學們去野外實習。他們跋山涉水,風餐露宿,為采集地質標本不畏艱辛地工作著。李四光親力親為,用理論聯係實際的方法教導著同學們。在一次地質勘探中,李四光挖到了一塊擦痕石,他興奮地指給同學們看。同學們好奇地圍了上來,李四光用水洗淨了石頭,解釋說:“看,條痕多清楚,一塊典型的冰川條痕石。”鄭森、吳煥明等同學們認真地聽著。李四光繼續說:“過去很多外國地質學者到中國考察,都斷言中國在第四紀不存在冰川,現在看來,他們的結論未必正確。”
野外實習結束了,同學們乘火車返回學校。在車站上,一群敗兵衝上火車,他們粗魯地轟趕乘客:“都下去,快,走走走,快走。”乘客們蜂擁而下,敗兵強占了火車。李四光嚴肅地對敗兵說:“你們這些人怎麼蠻不講理?”敗兵回答:“這車我們征用了,老子要回家!”鄭森等同學簇擁著李四光離去,學生們議論紛紛:“太不像話了!”吳煥明走下車,一個敗兵搶過他的地質包,以為裏麵有貴重物品,硬是搶走了。吳煥明非常氣憤,奪過鄭森手中的擦痕石就要砸,鄭森急忙阻攔。吳煥明悲憤地說:“這年頭,要這個有什麼用?”火車站的經曆,讓李四光憤怒異常。他回到學校,借著小提琴發泄心中的憤懣。住在隔壁的中文係教授宋雪濤聽到琴聲,向窗邊走來,宋夫人對宋雪濤說:“雪濤,真是秀才遇見兵了,你去看看仲揆。”
宋雪濤來到李四光家,特地送上親筆書寫的條幅,隻見上麵寫著屈原的詩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四光感激地說:“謝謝你啊,雪濤。”宋雪濤勸慰著李四光想開點,但他依然心緒難平。宋雪濤說:“明天有個音樂會,咱們一塊兒去散散心吧!”李四光勉強答應了。
第二天,兩人來到音樂廳。舞台上,許淑彬愉快地彈奏著鋼琴曲。迷人的音色,優美的旋律,讓聽眾們深深陶醉了。李四光認真地聽著,漸漸忘卻了煩惱與憂愁。他禁不住問宋雪濤這位女士是誰,宋雪濤回答說:“許淑彬,我們很熟,是位很有才學的女士。”散場後,李四光、宋雪濤和許淑彬從舞台後門走出來,宋雪濤介紹李和許認識。李四光激動地問:“許小姐剛才彈的曲子是誰的作品?”許淑彬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是我自己學著寫的,我把它叫《奮鬥曲》。”
從此以後,李四光經常造訪許淑彬,在她家的客廳裏,兩人用小提琴曲和鋼琴曲合奏美妙的曲子。琴聲表達了兩人的感情,琴聲使他們惺惺相惜。共同的興趣,遠大的理想,使兩人幸福地結合在一起。當他們穿著結婚禮服走下台階時,朋友們紛紛向他們送上了最誠摯的祝福。
第二節
結婚以後的生活很美好,李四光和許淑彬舉案齊眉,琴瑟和鳴。當然,偶爾也會有小摩擦。這日,李四光親自下廚,犒勞心愛的妻子。因為口味太淡許淑彬有些吃不下去,李四光連忙說:“那就加點醬油。”說著,便走進廚房,拿起醬油瓶。
這時,一位工人師傅走進來,遞給他一塊岩石磨片,說:“李先生,您要的磨片磨好了。”見到化石磨片,李四光走到書桌旁,把醬油瓶放在桌上,忘記了許淑彬還在等著他,認真地研究起來。許淑彬等不到醬油,就過來察看,見李四光早已埋頭書桌,認真研究著石頭,不由得感到十分苦悶,轉身走進臥室,生氣地躺在床上。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時鍾已指向八點二十分。李四光這才猛然想起剛才的事,連忙站起來,拿起醬油瓶走進餐室。
飯桌前早已不見妻子,李四光又趕到臥室。進去一看,床上放著一堆石頭。李四光頓時愣住了。之後,他便焦急地尋找妻子,但一無所獲——妻子不願見他了!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妻子依然沒有回來。一天,在上班的路上,宋雪濤對李四光說道:“這樣下去可不行啊。”李四光無奈地搖搖頭。兩人路過布告欄,上麵貼著一張布告,是今天李四光要宣讀的一篇論文,題目叫《地球表麵形象變遷的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