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君子的意義(1 / 1)

為什麼我們今天要去閱讀經典?為什麼我們要在傳統之中尋覓答案?其實就是因為我們站在今天有內心的惶恐,需要用古老的經典,來重新啟迪我們人生的智慧。

《論語》不僅給人遠大的理想,而且會給人到達理想腳下實實在在的那幾步路。學生問孔子:“不憂不懼為君子乎?”內心沒有憂慮、沒有恐懼,就是君子了嗎?孔子說了一句話,“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如果一個人反躬自問,叩問內心,上不愧於天,下不愧於人,坦蕩無私,那他就不會有多深的憂懼之心。其實,這句話正是告訴我們,現在有那麼多的憂傷,那麼多的恐懼,很多時候是由於自己沒有做好。一個人真正做到心靈坦蕩光明,即使最後無論如何,總有些遺憾留下,那並不是我們所能決定的,但“盡誌無悔”,我們就會覺得內心“不憂不懼”。

學生進而問老師,您能不能講講什麼是道德?我怎麼做到君子的道德呢?孔子又回答:“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君子的道德,其實三點就能概括,但連我自己,也許都還做不到這些。是哪三點呢?“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這十二字對我們今天來講容易做到嗎?憂、惑、懼,我們統稱為負麵情緒。它們其實有一個相同的密碼,憂傷是豎心旁,惑有一個心字底,懼也是豎心旁,也就是說,所有的負麵情緒都來自內心。在這個世界上,隻有一種方式可以把你擊垮,那就是你的心靈。那這顆心要怎麼樣才能與負麵情緒抗衡呢?孔子說,要靠仁、智、勇。

人們經曆的事情有時候大體相同,但在人心上留下的反應和陰影卻大相徑庭。這就要看人的主體機製,也就是說看你自己的仁、智、勇以什麼樣的程度去完成對憂、惑、懼的製衡。

有一個禪宗的故事說:曾經有一個徒弟在寺院裏麵修行,他問他的師傅:“師傅啊,我們看起來身材都差不多,想法會有很大的區別嗎?真的有人心特別大,有人心特別小嗎?”師傅就對他說:“你現在閉上眼睛,在你心裏邊建一座城堡。”於是徒弟就閉上眼睛,在心裏建城堡,裏邊有多少根柱子,有什麼樣的房間,他建啊建啊,建了一座很大的城堡,睜開眼睛對師傅說:“我建好了。”師傅說:“你再閉上眼睛,在心裏造一根毫毛。”徒弟閉上眼睛想啊想啊,一根小毫毛,想好了,他睜開眼睛說,“我造好了。”師傅問他:“你造那麼大一座城堡,是用你的心造的嗎?”他說:“是啊,我自己想出來裏麵的格局。”師傅又問他:“那你造一根小毫毛,是不是也用的是整個心呢?”他說:“對啊,我想小毫毛的時候,整顆心都在那根小毫毛上,也想不了其他東西。”師傅說:“對啊,人心可以造城堡,也可以造毫毛,這就是心力的大與小。”

什麼是心大心小呢?一個人的心靈隻有非常遼闊,才有足夠的力量,去對抗那些憂傷、迷惑和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