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清的君君臣臣”(2 / 3)

圖海說你自己給我辦了?你有多少人?這蘭州城裏有我兩個朋友,我找我兩個朋友,這兩個朋友找王輔臣肯定行,您放心。當時圖海想,死馬當做活馬醫,反正我也不認識你,你周培公是誰啊?一平民百姓,你不就想進城,去,愛怎麼著就怎麼著。這周培公就去了,到那城裏找兩個朋友,那個時候老打仗,但是管理不嚴格,周培公一個平民百姓就進城了,進城找到王輔臣了。你別說王輔臣這個人還真是牆頭草,他真不經說,這三臭皮匠一說真頂一個諸葛亮,王輔臣想,我掌握這麼大天下我還是吳三桂手下的人,將來吳三桂失敗了怎麼辦?即使吳三桂成功了,我還有什麼前途?算了,我還是歸順大清朝。這個周培公三言兩語就把王輔臣這個事擺平了。

這個周培公就辦了這麼一件事,此後就拿著獎金回家了。沒了,你們還想聽聽周培公什麼事啊?這個人就回家種地。那個電視連續劇的周培公哪有那麼大本事?然後王輔臣重新歸順大清朝,你想這吳三桂可就為難了。吳三桂是實行大包圍政策,整個長江以南得歸他,他想從背後包圍大清朝,所以當時吳三桂就在我們湖北、湖南的地區玩,他就沒過長江,在這邊。明珠也訓練了二十萬軍隊,分成16縱隊同時南下。

結果,吳三桂不敵,在1678年三月稱帝,10月1號他找一個國慶節得了病,得了什麼病呢?先是中風,這中風我估計就是喝酒、吃肉多了。然後夏令,一個是中風走不了,第二就是正好吃那個飯還有大腸杆菌,然後下瀉不止,然後吃飯沒有吃好,打嗝兒。這個咽喉老打嗝兒,下身老拉稀,然後不能動彈,10月2號就死了。他兒子堅持了幾天,最後是明珠訓練的大清朝八旗兵就在1781年把三藩之亂徹底平定,這就是明珠一生中的一件事。

明珠這個人一生中的第二件事就是收台灣的問題。台灣我們知道是鄭成功收複的,鄭成功收複台灣以後怎麼辦?1662年1月8號鄭成功收複台灣,1662年五一節鄭成功病死,說是病死,實際上是氣死的,被他兒子給氣死的。鄭成功有一個兒子叫鄭經,這個鄭經加一個字最合適了,假鄭經。這個鄭經跟鄭成功弟弟的奶媽有這麼一個關係,是鄭成功兒子的奶奶輩了,兩人有點關係生了一個孩子,給鄭成功寫信,告訴您一個好消息,您抱孫子了,我小妾給您添了一個孫子,當時,鄭成功又去了台灣,然後鄭成功說賞。鄭成功的兒媳婦不幹,鄭成功兒媳婦她爸爸就給鄭成功寫信,你小子人呢?你們家那糗事還發錢?然後鄭成功說這太過了,你哪聽說這個孩子跟奶媽生一個孩子的?所以就給活活地氣死了。

鄭成功氣死以後,台灣的政權就落到鄭經手裏。我們一致認為鄭成功跟大清朝勢不兩立,真不是那麼回事。鄭成功一直在和大清朝談判,談的是什麼呢?談的是你鄭成功歸順我大清,我給你什麼好處。鄭成功當時提的條件他還沒去這台灣,他在大陸,他給大清朝提供的條件是這麼幾句話,第一我不剃發,我的手下要留頭發。第二你給我東南三省之地,這三省浙江、福建、廣東這三省歸我管,就是一國兩製,這塊地就是鄭成功特區。然後還有其他的條件。當時康熙帝答應了這兩條中的一條,什麼呢?這三個省不能給你,我給你四個區,廣東這塊地歸你,你想要三省不行,我隻給你廣東的大部分,行不行?然後這條我依你。

第二你的辮子頭發得剃成我這樣,所以鄭成功不樂意,談了八回。最後沒有談成,沒談成以後鄭成功就跟清朝打啊,結果沒有地方呆就跑台灣去了。跑台灣以後鄭成功不是死了嗎?這個時候明珠上台,就勸康熙皇帝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畢竟咱們都是中國人,這台灣我建議和為貴,不要打,打什麼啊?都是自己人,跟他好好談。那個時候康熙帝特別地信明珠,所以連續從1662年一直到1683年,清朝康熙皇帝先後派出九批和談使者與鄭成功的兒子鄭經談判,與鄭經以及鄭經的兒子鄭克談判,談判就是和平收複台灣。

這個中間有兩次是明珠親自去的,但由於鄭經和鄭經的兒子一直在堅持這麼兩條,第一我要三個省的地;第二我不剃發;第三你一年要給我多少錢,最後實在談不攏,1681年鄭經死了以後台灣內訌,所以在這種情況下1681年康熙帝決定打,武力打。當時朝廷裏麵打的聲音很大,但最後是什麼呢?最後是明珠說,咱們再給台灣一次機會好不好?我派人跟鄭克談。如果不行咱們再打好不好?

最後康熙皇帝同意,那你就去吧,結果沒談成。沒談成以後1683年就是施琅收複台灣,可以看到我們想了解明珠第二件事,就是在收複台灣的過程當中明珠一直堅持的是和平解決台灣問題這麼一個政策。明珠他哥哥的孩子嫁給了康熙皇帝,就是康熙皇帝的惠妃。跟康熙還生了一個孩子,就是皇長子胤。那個時候康熙16歲,1675年康熙皇帝的正宮皇後又生了一個孩子,正宮皇後生孩子的時候難產死了,這個孩子生下來沒有媽,這個孩子就是皇太子胤礽。這個皇太子後台是誰呢?是索額圖。要是沒有索額圖,康熙擒不了鼇拜。

康熙皇帝手下兩個大臣,一個大臣是索額圖,他的孫子是皇太子胤。一個大臣是明珠,明珠的外孫是皇長子胤。兩人誰服誰?憑什麼我家的外孫為大就不能當皇帝,為什麼你家的就能當皇帝,所以這兩幫人在朝廷裏互相之間爭權奪利。最後明珠由於頗得康熙皇帝信任,就把朝廷裏麵所有的官都賣了,都賣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最後康熙皇帝手下有一個寫信給皇帝說,現在您別讓我當官,我一個人都沒有,這個官都賣沒了。康熙問都讓誰賣沒了?都說讓明珠賣沒了。

康熙皇帝經過偵查,看出了明珠的所作所為,知道明珠要幹什麼,要推翻太子。所以在1687年,明珠就被康熙皇帝關進監獄了。康熙覺得關進監獄還行,就把他放了,但是隨時都在皇帝身邊,直到死亡。

這是我們講的明珠這一段,我們下一段就講李衛與雍正。我自己覺得另外一段比較有意思的就是李衛。李衛是哪裏人呢?是江蘇人。這家夥非常非常有前途,李衛長什麼模樣呢?在曆史上李衛兩鼻子眼是通的,這不是我寫的,這是大學士袁枚寫的。說李衛身高六尺二寸,李衛身高1米八九的樣子,所以個子非常高,特別的白淨,然後特胖。寫的腰腹十圍,就是十個人一抱。李衛就長這模樣,一是特別白,二是特別高,三是特別胖,第四個不一樣就是家裏極有錢,不是要飯的,第五個李衛這個人愛存小玩意兒,就跟女孩愛攢小裝飾品等等一樣,愛搞收藏。

李衛這個人在曆史中第一次出場是1617年,1617年新疆背叛大清王朝,所以在鎮壓叛亂過程當中朝廷沒錢了,朝廷沒錢以後李衛的父親就說了,我說兒子你跟朝廷說說,以你個人的名義捐資50萬兩白銀,支援國家。李衛就把這五十萬兩白銀送給朝廷了,康熙皇帝心裏就非常美,讓他到戶部管錢,為什麼讓你當財政部部長呢?因為你肯定不貪汙,你也不行賄,你也不受賄,因為你們家錢多,你們家錢都花在國家所以不貪汙。讓你當這個職我放心,專管錢。李衛到朝廷裏當戶部侍郎,轉眼康熙死了,李衛就當了戶部的尚書。雍正繼位,雍正也老打仗。沒錢怎麼辦?這個李衛就說火耗歸公。真正曆史上的火耗是什麼呢?政府命令我們湖北省政府每年向中央繳納三億元的稅款,那麼我們湖北省政府應該怎麼說呢?要是在清朝,你要收三億三千萬,這三億歸政府,這三千萬歸收稅者私分,10%是固定的,這是你們家的。

換說政府說一年交三百塊錢,等我真正收錢的時候收的是什麼呢?收的是330塊錢,我向上交是三百,這三十塊錢是我的,誰收歸誰。這是政府給收稅官的工資也很少,主要靠自己收。這就是我們曆史上講的火耗,結果當時雍正繼位以後李衛就提出一條,您不是沒錢嗎?我給您出一個主意,以後收多少錢都交公,交公以後我們再把這個錢作為獎金發了。那就有人不幹了,李衛說有的人不交,有的人官大親王,雍正皇帝的弟弟。我就不交怎麼辦?不交?行!把你應該領的火耗打一個包,請一個人寫上,某某某官員的火耗,遊一遍街然後送斬,最後臉往哪兒擱啊?這樣就隻有交了。

李衛這個人不懂事,雲南這些高級將領都是打天下打出來的,李衛不認識字。我們見到人非常懂禮貌,比如說你看到我就說紀先生是不是?他就不這樣,他就說老高、老楊。李衛不會認字,然後他看誰不舒服就從街上找一個人來寫一個彈劾書,讓這個寫的人就給嚷嚷出去了,這裏麵要彈劾誰誰誰。人家李衛明人不做暗事,有皇帝支持,拿著這封信,說老楊我給皇帝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就是彈劾別人的。他就是這樣一個人。

最後皇帝想李衛你別給我惹事了好不好。就把他調到浙江去了,為什麼調到浙江呢?浙江出事了。浙江出什麼事呢?就有一個曾靜呂留良案件。呂留良是康熙年間一個大臣,一直都是對大清朝勤勤懇懇,但是他表麵上對大清朝很好,心裏麵不是這樣的。他晚年寫了一些回憶錄,這些回憶錄表示出對大清的不滿,結果這個回憶錄落到誰的手裏呢?就落到一個湖南人叫曾靜的手裏,這已經過了七八十年,然後讀了以後覺得寫得很好。結果就立誌,我們要做一個事業,推翻大清朝的事業。可是我一個文人怎麼推翻大清朝?

一算大清朝有一個將軍嶽鍾琪,嶽飛的後代,大清朝的將軍。他是漢人,我找他去。曾靜就派了兩人找嶽鍾琪,寫信動員嶽鍾琪推翻大清朝,嶽鍾琪不敢,就把信原封不動的給雍正皇帝寄去了。然後下令整個江蘇、浙江、安徽這三個省再也不能讓你們參加科舉考試。先派李衛前去查案,李衛從雲南調到浙江查案,然後同時下令這三個省的所有人都不能考試,朝廷再也不從你這裏招學生了。話說浙江紹興就有這麼一個師爺叫鄔思道,原來就是天天在私塾裏教課的老師,結果不用考試了,學生都回家了,老師就失業了。這個老師失業了怎麼辦呢?沒有事做了。鄔思道一想我幹什麼呢?我擺一個掛攤,去哪兒呢?我去河南,那個地方的人好騙,河南人實在。

鄔思道一想就去河南騙人去了。到河南開封,到省政府衙門門前擺一個攤,算命。求人不給算,有錢人也不算,給錢一百兩算一個。你想想拿一百兩算命來,所以肯定是虧了心了。然後一算你們家有多少多少錢貪汙的,你們家有多少多少錢是受賄的,說得神乎其神,算得很準。結果這一算就驚動了誰呢?就是田文鏡。當時巡撫田文鏡一想,這算命的這麼準,我讓他給我算算前程。

到那兒,說你進來,請到家裏來。你給我算算前程如何?您的前程不用算,您要信我一句,我這兒有一封信寫好了的,我抄一遍。您給我拿信紙,給我拿信封,拿的信紙是什麼紙?您給皇帝寫信的專用紙,你給我拿一個什麼信封?您給皇帝專用的信封,用這樣一個專用筆我替您給皇帝寫一封信,您出去。您要不信我,我走人。結果田文鏡一看,你這麼牛氣,算這麼準,我就信你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