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上麵的介紹,我們知道,這個鄭芝龍可是非常的有能耐的一個海盜。你看,他對於自己部下的管理——“十八芝”。這哪裏是一個普通的海盜集團呀,簡直就是個國際海盜托拉斯。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海盜事業才會越來越興旺發達,最終,他成為了一個聞名中外的“汪洋大盜”——可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江洋大盜”喲!“汪洋大盜”要比“江洋大盜”大很多喲!
鄭芝龍的上述所作所為,其實是他海洋性的性格特征的一種表現。他的這種海洋性的性格,不但深刻地影響著他的一生——這些我們馬上就要講到,而且還深深地影響著日後的鄭成功和施琅。
“閩海王”鄭芝龍
1626年春,鄭芝龍乘福建天旱饑荒之機,自率船隊襲擊閩粵,屢敗明朝官軍,橫行海上凡兩年六個月。兩年後,鄭芝龍受到荷蘭人與明朝的夾擊而實力受損,這才受福建巡撫熊文燦招安成為“海防遊擊”,結束了他在台灣海峽的武裝生涯。
這個時候,在中國的東南沿海,活躍著很多海盜集團。這些海盜集團與鄭芝龍時合時離,彼此對於海上利益存在著激烈的競爭。鄭芝龍既降了明朝,遂以官軍身分對海上諸“盜”大張撻伐,從1629年至1635年先後消滅了李魁奇、楊興、楊七、鍾斌和劉香諸集團,大大發展了自己的勢力。
1633年夏,荷蘭人為迫使明朝開放貿易,對大陸沿海地區發動突襲,擊毀了大量明軍船隻,其中也包括鄭氏的船隻,令鄭芝龍十分震怒。1633年秋,鄭芝龍會同閩、粵兩省水師進行反擊,在金門料羅灣大敗荷蘭人,焚毀了五艘大型的荷蘭大夾船,繳獲了一艘,燒死、生擒大批荷蘭人,這是數十年間明王朝在海上從未有過的“奇捷”。之後,鄭芝龍再次於福建湄州灣打敗前來騷擾的荷蘭人,焚毀多艘荷蘭船艦。荷蘭入侵者從此在福建境內絕跡。
因戰功顯著,鄭芝龍升任福建總兵官,同時也取得了東南沿海的製海權,合法地掌控了東西洋貿易運作,連荷蘭殖民者也被迫與鄭芝龍修好,表示今後不再強行前往福建進行貿易,改由鄭芝龍派船到台灣進行貿易。
至此,鄭芝龍一統東南海麵,成為“閩海王”,再也無人與之爭鋒。“海舶不得鄭氏令旗,不能往來,每一舶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芝龍以此富可敵國。自築城於安平,海舶直通臥內,可泊船,徑達海。其守城自給餉,不取於官。旗幟鮮明,戈甲堅利,凡賊遁入海者,檄付芝龍,取之如寄。故八閩以鄭氏為長城”。
1630年秋,鄭芝龍派人把遺留在日本的六歲的兒子福鬆接回南安縣安平鎮家中。
這個時候的鄭芝龍見到自己的兒子福鬆儀容雄偉,聲音洪亮,滿心喜悅,為之延師肄業,取名森。
1637年,為了進一步擴大武裝力量,鞏固自己的海上霸主地位,鄭芝龍以福建總兵的名義派遣手下將官招募軍士,鄭芝龍的五弟鄭芝豹被派到了施琅的家鄉晉江南潯鄉一帶,在很短的時間內招募了數千人,年僅16歲的施琅就在從軍者之列。
崇禎皇帝上吊自殺、大明王朝滅亡以後的同一年——也就是1644年,福王朱由崧稱帝於南京,改元弘光,這就是曆史上的福王弘光政權(弘光為福王朱由崧政權的年號)。朱由崧加封鄭森的父親鄭芝龍為南安伯,鄭芝龍手下的將領也各有升遷,施琅任副總兵。朱由崧調鄭芝龍手下兵六千人由鄭鴻逵統領入衛南京。
1645年弘光政權亡後,黃道周與鄭芝龍、鄭鴻逵奉唐王朱聿鍵稱帝於福州,改元隆武,這就是曆史上的唐王隆武政權(隆武為唐王朱聿鍵政權的年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