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學的意義(1 / 2)

首先我說一下世界上為什麼要有小說,為什麼要有文學?我認為小說和文學在世界上並不重要,每個人不讀小說死不了人,不寫小說也死不了人。但是為什麼從古到今,古今中外都有小說的存在?我覺得最根本的原因是小說有其他的學問,包括現實生活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比如說,大家都在研究政治、社會、經濟、自然科學,我們每天都在生活,但是有一個問題自人類出現以來都解決不了,中國古代的皇帝對這個問題下的工夫非常大,就是長生不老。為什麼人會死,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從古到今有那麼多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們能改變曆史,他們的一句話能使這個地球顫動,這都沒有問題。但是他解決不了一個問題,就是他會死。包括還有我們從電視上看到,許多我們見過的大人物死了,或者挺幾天還是死了,而且我敢肯定120年之後在座的所有諸位都死了。

大家對死是懼怕的,一般女孩子到40多歲的時候總是向往小姑娘的打扮,但是小姑娘又崇拜老太太的打扮,生活中電視上有很多的女明星50多歲了,60多歲了還要拉皮做眼袋,包括發型依然想向青春靠攏,靠攏之後再出來唱歌、演戲,有的人覺得有些醜陋,但是我覺得不醜陋,起碼她的向往是美好的,就是要把青春留住,但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誰都留不住。

我們的親人都會去世,我們有時候在夢裏才會見到他,我們醒來的時候把枕巾都哭濕了,但是林黛玉、賈寶玉他們卻永遠不會去世,這是文學可以做到的,我覺得這是它的一個根本價值。

留住時間是身為作者都想做到的,但是一個真正特別好的作家和一個一般作家的區別並不在於僅僅把時間留住,也不在於文章的技巧、結構、情節、細節、人物,而是從出發點上他就與眾不同。

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想過要成為一個作者。我的母親和母親的母親都不識字,從家族的傳承講,鏈條非常脆弱。我母親對文學的看法是:文學是世界上特別容易的一件事。她年輕的時候,在河南一個鎮上賣醬油。醬油鋪子旁邊有一個書店。因文革時期隻能看毛澤東和魯迅的書,她為了識字,就到書店拿了一本魯迅的書。我母親的文化不高,但是學習的起點不低。在母親看來,寫作和殺豬、織席、賣醬油等一樣,無非是一種職業。很多年之後,母親知道我跟魯迅從事的是一個行業,就問:“魯迅在你們這個行業是大個嗎?”我說:“魯迅個頭很小,但寫作上是個大個。”我母親就覺得寫作非常容易,因為她覺得魯迅的書很容易讀,比如“我家後院有兩棵樹,一棵是棗樹,另一棵也是棗樹”。我母親說:“要是識字多的話,我就能和魯迅寫得一樣好:供銷社後院有兩口缸,一缸是醬油,另一缸也是醬油。”我說:“你說得太對了,寫作就是這麼容易。”這年過春節的時候,她又問我為什麼要寫作,文學有什麼意思,又有什麼意義。我回答,文學可能是為了表現生活。我母親說,那麼你就不用寫作了,生活不用表現,每天走出家門,到處都是生活,直接看不就完了?為什麼還要看你們的文學呢?我又想了想說,文學不是為了表現生活,是為了揭示生活,作家想明白了生活中大家沒有想明白的一些道理,就通過寫作來告訴大家。我母親說,如果文學是為了揭示生活,那麼你們也不用寫,萬一你們揭示的是錯的呢?

我母親除了喜歡看魯迅的書,還喜歡看《紅樓夢》的電視劇。在談到《紅樓夢》的時候,我對母親說:“我對文學又有一個解釋。”因為我突然明白了,文學的意義不是表現生活,也不是揭示生活,而是解決了其他學科沒能解決的問題,那就是時間和青春。不管是帝王將相還是普通百姓,沒有一個人能留住時間,留住青春。但文學作為一種載體,它能夠把時間、青春,乃至生命留住。以《紅樓夢》為例,不管我們什麼時候翻開它,都能看到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他們,永遠是十五六歲。他們的青春年華永不消失。也就是說,文學能夠把人的青春、生命固定在一個時間和空間的坐標上。這樣一說,我母親就明白了,說兒子從事的職業“比殺豬好一點”。接著母親又說,你能不能寫寫我呀?我說,等我將您想清楚,我就會寫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