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這個老人來到孩子們的中間,手裏拿著一把玩具槍,老人說:“今天我們來比賽比賽,看看誰蹦得最歡,我就獎給他一支玩具手槍!”孩子們看見漂亮的玩具槍大喜,便盡情地蹦跳著,結果那個蹦得最歡的孩子也就理所當然的得到了這支漂亮的小手槍!
第二天,那個老人又來了,手裏拿了兩顆糖果,他對孩子們說:“今天繼續比賽,但獎品是兩顆奶糖!”孩子們見獎品的價值大跌,興趣立馬就減了一大半,願意比賽盡情蹦跳的人也立刻變得寥寥無幾。
第三天,老人又說:“讓我們的比賽繼續吧,這次的獎品是兩顆糖豆。”看到老人手裏那兩顆幹巴巴的糖豆,孩子們失望至極,哄笑著便跑開了,沒有一個孩子願意參加蹦跳比賽了。而且從這天起,就再也沒有孩子主動來這裏又蹦又跳了。因為他們現在已堅信不疑:與兩顆糖豆等值的蹦跳無異於犯傻!於是,小區裏很快便恢複了往日的安靜。
老人的聰明之處就在於他運用了欲擒故縱幽默術,同樣是擒,如果直接擒,未必就能使對方真心服氣。孩子們對很多大人的勸說都當耳邊風便充分說明了這一點。於是老人便“先縱”,不僅不批評孩子們的吵鬧,反而還對他們進行獎勵。結果在這樣一放一收之間,讓事情朝自己所設定好的方向走,讓對方乖乖掉入自己所設置的“陷阱”中。不勸一字,卻效果斐然,這種欲擒故縱的功效的確非常厲害。
日本的大銀行不允許自己的職工留長發,因為留長發會給顧客留下散漫、頹廢的印象,有損銀行的聲譽。
一次,某銀行的經理和人事部主任接見一批筆試合格的考生,這些考生中有不少人留著長發的男子。為了讓這些留著長發的考生都自願剪短發,人事部主任在致辭時,沒有正麵提出要求,而是充分發揮他的幽默口才,隻講了幾句話,便讓留長發的男生愉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見。
這位人事部主任留的是陸軍式的短發,他說:“諸位,敝行對頭發的長短問題,曆來都是持豁達的態度,諸位的頭發長度隻要在我和經理先生的頭發長度之間就可以了。”
於是,眾人立即把眼光投向經理,隻見經理麵帶笑容站了起來,徐徐脫帽――露出了一個光頭。
這位人事部主任的欲擒故縱術不禁讓人莞爾。為了能使長法考生都留短發,他充分運用了傑出的幽默口才。從語言表麵上聽來,人事部主任是比較豁達的,他對頭發長短不在乎,這是“縱”,但其中卻暗含著“擒”,因為蘊含在他字麵之下的意思馬上露了出來,他隻說自己“隻是要求考生的頭發在他和經理的長度之間便可以了”,“擒”這時便已經說出來了,待到經理徐徐脫帽,露出了一個光頭時,大家才心裏神會,知道自己徹底被“擒”了,並且在被“擒”的時候還發出了會心的笑聲,似乎是從心理上為這樣的“受騙”感到樂意。
在人際關係中,這種欲擒故縱幽默術的成功率非常高,一是它的幽默感更易於使自己的要求被對方樂意接受,二來先放後收,使對方難以討價還價,最後隻得乖乖照辦。
牛頓也是用這個方法改變了哈雷(哈雷彗星的發現者)的觀點。
作為物理學家的牛頓與作為天文學家的哈雷是一對摯友,但二人在觀念上也存在嚴重分歧:牛頓是虔誠的基督教徒,他認為是上帝給了地球“第一推動力”,而哈雷則是無神論者。
為了改變哈雷的這一觀念,牛頓不惜花大量時間精心設局,親自製作了一個太陽係模型,中央是太陽,四周是行星,這些行星排列有致,隻要一拉手柄,行星便按照自己的軌道轉動,美妙而和諧。
一天,哈雷來拜訪牛頓,正巧看到牛頓在操作模型,他非常感興趣,不由得擺弄起來,哈雷驚歎地問:“如此巧妙之物,是誰造的啊?”牛頓搖搖頭說:“不是造的,隻是一堆廢銅爛鐵偶然碰到一起形成的。”哈雷說:“這怎麼可能,一定是有人造它,並且造出它的人一定是一位天才。”牛頓看到火候到了,便對哈雷說:“這個模型雖然精巧,但比起真正的太陽係來,實在是算不了什麼。你看,連模型你都相信是人造出來的,那麼,比模型更精巧萬倍的太陽係,豈不應該是被一個全能的神用高度的智慧創造出來的嗎?”哈雷聽罷哈哈大笑,從此便也相信有神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