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不能忘情,煩惱則如影隨形(2)(2 / 3)

人生的事情就是這麼的奇怪,得到的未必是好,失去的也未必就是不好的事情。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了,如果每件事情都是憂愁半天,那麼人生大部分時間就都是活在苦海裏了。南懷瑾說世間的苦有很多種,人從出生的時候就有了苦,那一聲啼哭便是對於苦的最好的解釋。南懷瑾說人生有八苦,苦苦不相同。

人活著便有很多痛苦,從上學的時候開始算起,每次大大小小的考試,長大以後麵臨的生活和工作的壓力,這些都是苦,是生苦。

南懷瑾說人生有很多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很多痛苦是自己給自己的。有人年紀大了,眼睛看不見東西了,走路也不這麼穩當了,牙齒也不是那麼的牢固了,孩子也不是那麼的孝順了,這時的人肯定會感覺到無比的痛苦,這就是老苦。

至於病苦就更不用說了,縱觀古今,有多少人敢說不怕病苦的,沒有。就連英勇無比的張飛都害怕病苦,何況是普通的凡人。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現象,有人想到死就會心有餘悸,害怕得不得了,但是又沒有別的辦法,沒有人可以躲避。這就是人生的死苦。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很多,大部分的事情都是拂逆人生理想的想法的,買股票跌了是痛苦,孩子不孝順是痛苦,工作不順利是痛苦,生活困難是痛苦……這些痛苦往往還不能跟別人講,跟人講了別人除了安慰是幫不上忙的。

每當戰亂的年代,很多人都會經曆和愛人、家人分別的痛苦。盡管是迫不得已,但也是百轉千腸。戰亂的時候,很多人為了生存都會背井離鄉,遠走他鄉。有的不得已拋家棄子為了生存而奔波,這樣的痛苦令人扼腕長歎。

中國有句俗話說:“不是冤家不聚頭”。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糾纏不清的關係。這種關係就像相互交織的網一樣,不能離開,但有時又會糾結。這也像很多幸福的家庭一樣,即使再恩愛的夫妻,他們也有拌嘴吵架的時候,碰上了既是冤家也是緣分。

南懷瑾說人生還有一種痛苦就是承受生理的煎熬之苦。“坐懷不亂柳下惠”是一種君子的風範,但是大多數的人是要承受難以忍受的色苦煎熬的。這些看似小而不經意的痛苦其實就是令人生不能痛快的源泉。

南懷瑾說人生的順境是很難的,就如中國的那句古話說的那樣:“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人生有順境的時候也有逆境,這樣的人生才是真實的人生。

安於現狀,不存非分之念

老子在《道德經》裏說:“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南懷瑾說這句話有兩個意思:一個是知足常樂,一個是安於現狀。

一個人如過對天道自然的法則有所認識,那麼人生也算是充實的了。一個人如果能夠對於自己的生命原有的真實性加以利用,那麼人生就會感到富裕而知足常樂了。一個人如果忘記了生命的美麗和善良,而是利用生命去滿足人生的欲望,那樣帶來的隻能是無盡的苦果和無邊的痛苦。

羅馬著名哲學家愛比克泰德曾經說過:“智者不為自己沒有的悲傷而活,卻為自己擁有的歡喜而活。”人生的幸福就是珍惜你所擁有的,喜歡你現在已經擁有的,知足常樂,為現在的擁有感到滿足和欣慰。安於現狀,珍惜眼前的一切,這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老子說:“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老子的意思是說:人的罪惡沒有大過放縱欲望的了,禍患沒有大過不知滿足的了;過失沒有大過貪得無厭的了。人應該懂得滿足,懂得滿足的人是快樂的人。而那些追逐欲望而不知道滿足的人,最終會得到欲望的報複。

張果老成仙以後,每天都會下到凡間去尋找可以度化的人。一天,他來到一個村口,看見一對老夫婦在擺攤賣水。於是他就走上前去,借買水的時候跟老夫妻搭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