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事後道出了實情。
那名吐蕃將軍明知道以卵擊石,還堅持挑釁,是因為他的家人被扣押在吐蕃當了人質。
除非他戰死了,不然他不可能解脫的。
雖然拋棄家人很過分,但是他原本就有心髒病,死去也是早晚的事兒。
再來到碎葉鎮之前,我以為這裏會經常打仗。
來到之後才知道,雖然邊疆多戰事,但也不是每天都打。
這兩年來基本上就打過十幾次吧。
結局均以安西軍大獲全勝告終。
唐朝軍人真的狠彪悍,舉個例子,和我同期來的有一個看起來很瘦弱的人,仿佛風一吹都能刮倒似的。
但打的仗來一點兒都不含糊,可能也是因為他是弓箭手,打完就跑。
再加上本來在自己家就占據有利地形,安西軍基本上都是打退為主,不會真的離開陣地、長途跋涉的去攻打對方。
曆史上安西軍長途跋涉進攻的也就隻有阿拉伯帝國(大食國)了。
這場戰役就是赫赫有名的怛羅斯之戰。
高仙芝這個人雖然以貌取人,而且有點兒貪婪,可怛羅斯之戰時,他愣是帶著3萬不到的聯軍、跋涉幾千裏打到人家去了;雖然最後失敗了吧,但是不能否定他的軍師才能。
可惜他在安史之亂伊始就被殺害了,一同被殺的還有他的好基友封常清。
高仙芝與封常清是當時名將,他倆被迫害致死冤殺嚴重動搖了軍心;而且,他倆有豐富的作戰經驗,是不可多得的將帥之才。
這也導致了安史之亂前期,唐軍節節敗退的局麵。
剛剛說了高仙芝這個人以貌取人。
他最開始看到封常清的時候,嫌棄他形象不好,說什麼也不肯接納他。
但是封長清是一個特別堅持的孩子,最後把高仙芝磨得沒辦法了,才勉強收為侍從;從此為帝國發掘了一員大將。
說完了高仙芝“顏狗”的一麵,就不得不提他貪婪的一麵了。
高仙芝遠征小勃律且凱旋歸來之後,唐軍在中亞地區名聲大噪,附近的小國家紛紛前來抱大腿,高仙芝從此“封神”。
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他貪婪的本性暴露了出來;這個弱點在他處理民族關係時暴露無疑。
當時阿拉伯帝國(大食)於西南亞地區興盛、並不斷向東擴張。
中亞小國打不過隻能屈服,被迫按時交納沉重的賦稅。
當時唐與阿拉伯帝國在爭奪西域的統治地位時發生了矛盾。
唐朝遏止了大食向東繼續擴張的勢頭。
當時玄宗有好大喜功,使唐朝邊帥經常不顧大局,肆意作成作福,西域的邊帥也不例外。
這些行為都嚴重損害了唐朝和西域各國的關係,為之後的邊疆叛亂埋下了“因”。
當時地處中亞的石國地處絲綢之路,農業發達,居民善於經商,可謂富甲西方;高仙芝這熊孩子垂涎於石國力財富,想要掠為己有。
天寶九年,高仙芝誣告石國王“無蕃臣禮”,領兵前去討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