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他拖著出了軍營,軍營之外是城郊。
已經進了冬天,天漸漸有些涼了。
涼州城郊有一條河,河水流量不大。
看到這條河,我忽然想到了鬆州的那條河。
馮庚最終也沒能找到,也沒能找到他的遺物。
我們給他建了一個衣冠塚,把他的弓和箭放在了裏麵。
“大眾臉”也死了,本來想著第二天請姚旭幫忙問點兒事情,沒想到那天夜裏他卻突然身亡。
他的脖子上有一根細長的銀針,銀針沒入脖頸三分之二還多。
早上發現的時候已經變硬了。
我查看了一下他的傷勢,發現他應該是夜裏十二點死亡的。
為了防止他半夜裏逃跑,我們特地把他的四肢綁了起來。
門口還有人巡邏,這樣居然還被得逞了……
之後的三個月裏,巡邏的人手增加了兩倍;但是對方的目的並不是要偷襲都護府,而隻是為了殺死“大眾臉”。
“涼州一向富庶,怎麼會缺糧呢?”
姚訚的話把我的思緒拽了回來。
他說的沒錯,唐朝時期的涼州是涼州曆史上最繁榮的時代。
因為絲綢之路貿易繁榮,玄宗采取足兵足食及屯田、屯牧等措施。
涼州駐軍有七千餘人,糧食數百萬石。
軍事力量強大,百姓得到休養生息,生產得到長足的發展。
據說長安年間,屯田豐收,涼州都督府所積軍糧可支數十年。
涼州盛產一種叫做古浪(唐屬昌鬆縣的岔口驛馬)的馬,這種馬體格健碩、肌肉勻稱,一直作為唐朝時的“貢馬”。
那種馬好像在後世還有,被稱為“活著的天馬”,馳譽於世。
除此之外,涼州是中西商賈雲集和物資集散之地。
一年的經濟貿易額能占到整個絲綢之路年銷售額的百分之十以上。
“商旅往來,無有停絕。”
往來的商人、旅客絡繹不絕。
涼州交通便利,西來的商人不計其數;其中,突厥、回紇、大食、波斯等國的商旅是整條絲綢之路的主力軍。
他們主要販運珠寶、香料等到中原,又將中國的絲綢、瓷器等帶回本土,涼州就成為他們駐足的地方。
除了貿易之外,涼州還是一個軍事重鎮。
涼州南接蘭州,北通西域,山脈前隔,沙漠後繞,“通一線於廣漠,控五郡之咽喉”。
古浪峽被稱為天朝西部的“金關銀鎖”,最窄處寬僅數米;著名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就出自於這裏。
文學家們當然不會錯過這個地方。於是,和古浪峽有關的許多故事被創造了出來。
比如:宋代的楊門女將,征西夏時,到古浪峽,走投無路,跳崖自盡,留下了“十二寡婦滴淚崖”的傳說。
西路軍也在古浪峽跟馬家軍打過一戰,死傷慘重。
安一冉曾經來過古浪峽時,他跟我和王楠形容:“那個地方特別窄,隻要架挺機槍,就很難過去。”
“那是條狹長的走廊,峭壁千仞,勢若蜂腰,中有小道,蜿蜒西竄。整個涼州,西邊是祁連山,東邊是騰格裏和巴丹吉林兩大沙漠,中間便是地理書上的‘河西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