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月餅無餡(1 / 2)

轉眼就到了八月十五。

疏勒縣屬暖溫帶大陸性幹旱型氣候,四季分明,日照長,晝夜溫差大,降水少,蒸發強,幹燥。

這樣的氣候特別適合晾曬葡萄幹。

所以六月底兒的時候我就把收獲下來的葡萄晾掛在了晾曬房裏。

在此之前我並不知道唐朝是沒有葡萄幹的。

這讓我有點不能理解,要知道漢朝開始就有葡萄酒的記載,怎麼可能八百年之後的唐朝還沒有葡萄幹兒呢?

還真沒有。

這麼好的天然風幹條件,如果不用來做葡萄幹兒簡直可惜了。

於是我親自帶著人在六月底、七月初,頂著太陽既然造了一批晾曬房。

晾曬房其實特別簡單,就是用木條在背陰處搭了一些簡陋“涼亭”。

製作葡萄幹基本上靠的是風幹,所以光照不怎麼重要,主要的是通風性好。

但是今年的夏天特別熱,我感覺都得到四十度以上。

烤饢都不需要用爐子了,在地上挖個坑,把揉好的餅扔進去,不一會兒就考好了。

說不一會兒是有點兒誇張了,但是真的可以把饢烤熟了。

而且疏勒的風真的是很大,春夏兩季常刮西北風,刮起來就跟沙塵暴似的。

我不得不安排手下的人種植了一片防護林,不然指不定哪天起來,房頂都被吹跑了。

把所有的事情都忙活完就到了八月十五。

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仲秋節。

街上熱鬧得不得了。

這一年以來,吐蕃和其他少數民族都跟商量好了似的,都老老實實、安安分分的。

穩定的邊疆,讓往來的商戶絡繹不絕。

八月十五這天和過年一樣,照例是輪休。

其實不光八月十五,從八月十二開始就是放假了。

所以,閑得沒什麼事兒幹的王楠跑來找我玩兒。

來到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抱怨我書信寫得不勤。

“半個月看不到一封信。”他說,可憐巴巴的。

“我真的是挺忙的。”我無奈地歎了口氣,“先是把城牆重新砌了一遍,接著又忙著弄葡萄幹,根本就沒……”有那麼多時間寫信。

我話還沒說完就被他打斷了。

“你剛剛說有葡萄幹?”王楠兩眼放光的問。

“是啊,不光有葡萄幹,還有葡萄酒呢。”我忍不住笑了,別說他了,我也對葡萄幹特別想念。

往常過年的時候,必備的幹果就是葡萄幹瓜子碧根果巴旦木之類的了,可是來到這邊之後,除了巴旦木,啥都沒有。

瓜子得到明朝才有。

明朝開始,大家有了沒事兒嗑瓜子的習慣。

晚清之前主要是西瓜子,晚清以來南瓜子開始流行,民國時期葵花子又異軍突起,大受歡迎。

嗑瓜子大概最早興於北方,這不僅因為嗑瓜子的記載主要發現於北方曆史文獻中,更為客觀的原因是北方冬季漫長,農閑時大家整天呆在家中避寒,消磨時間的主要方式就是嗑瓜子聊天,嗑瓜子的習俗就這樣流行了起來。

巴旦木算是曆史最悠久的幹果之一,唐朝初年的時候就已經有了。

但是價格貴得令人嘖舌,而且大部分都作為貢品,運送到了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