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齡被貶之後,李林甫又把矛頭對準了上次僥幸躲過一劫的太子李瑛。
之前,駙馬都尉楊洄誣陷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與太子妃兄駙馬薛鏽準備合夥殺掉壽王瑁的事情,在玄宗心裏就是個疙瘩。
當初如果不是張九齡攔著的話,估計三庶人當時就死了。
現在張九齡已經遠離長安,李林甫又去跟玄宗說,當初的事情一直拖著也不是個辦法。
請玄宗盡快解決這個問題。
同時還強調了一下,這是玄宗的家事。
武惠妃原本就和李林甫結成了同盟,弄死太子對她隻有好處沒有壞處;最大的好處就是也許她可以像她的姑奶奶一樣,把持朝政、成為一代女皇。
她也在玄宗旁邊吹耳邊風。
玄宗這個時候正是最寵信武惠妃的時候,武惠妃說什麼,他基本都會滿足,於是下定了決心。
四月二十一日,玄宗下旨,以“家事“為由,廢除了李瑛、李瑤、李琚的爵位,貶為庶人;把薛鏽流放瀼州。
沒兩天,李瑛、李瑤、李琚三人被賜死於城東驛,薛鏽賜死於藍田。
老五李瑤、老八李琚兩個倒黴孩子出了名的勤奮好學、有才識,就算當眾說了一些大逆不道的話,也罪不至死。
而且,那明顯就是誣陷。
全國人民都知道,就玄宗一個人看不清。
百姓對大唐政權的信任度又跌了一些。
五月,玄宗為了增強邊防軍事力量、保證四海安定,讓中書門下與諸道節度估算衡量軍、鎮閑劇利害,審計兵防定額。
然後在應服兵役者以及外來戶之中召募丁壯,充邊防軍。
這次招募邊防軍應該算是職業兵,不僅分給他們住宅,還會跟他們分一部分田產。
如今的邊軍製度,側麵證明府兵製已經漸漸被募兵製取代。
轉眼到了七夕。
常年駐紮在邊疆,對這些民間狂歡的節日,根本就沒有什麼概念了。
但是今年的七夕,讓我格外印象深刻。
李林甫憑借一張三寸不爛之舌,在朝堂之上遊刃有餘,連帶著把朝堂上的風氣都弄壞了。
文武百官爭相阿諛奉承,整個朝堂烏煙瘴氣。
大理少卿徐岵跟玄宗說:
“現在天下共有五十種死刑,大理寺典獄一直都被傳殺氣太重、連鳥雀都不願意棲息在附近的樹上。”
“如今,書上不僅有鳥棲息,還有鳥在上麵築巢。”
文武百官紛紛附和,聯名以“幾致刑措“上表稱賀。
“幾致刑措”值的是謂刑法幾乎擱置不用,這出現在漢文帝時期;那個時候,政治空前清明,百姓安居樂業,打砸搶等暴力事件幾乎沒有。
可是唐朝這兩年天災人禍不斷,怎麼看也跟“幾致刑措”這個詞不沾邊兒。
玄宗就喜歡聽好話,覺得這一切都是李林甫的功勞。於是封李林甫為晉國公、牛仙客為豳國公。
皇帝濫賞宰相至此開始。
今年年中,國家開始幹預經濟。
原因是這樣的,關中農作物太多,供大於求,但是絲絹供不應求;江淮地區農作物供不應求,但是絲絹供大於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