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要步入正軌,史思明反叛了。
最開始的時候,史思明是平盧軍使烏知義麾下的一名將領,烏知義也對史思明很友好。
烏知義的兒子烏承恩為信都太守,舉郡投降了史思明,史思明念及舊恩而保全了他。
等到安慶緒兵敗逃回河北,烏承恩即勸史思明歸順了朝廷。
李光弼認為史思明終究還會反叛,必須得斬草除根;而烏承恩是史思明的親信,所以就讓他暗中謀算史思明。
李光弼又勸肅宗任命烏承恩為範陽節度副使,賞賜阿史那承慶鐵券,讓他倆合夥消滅史思明。
烏承恩多次用自己的私財招募家兵,為了掩人耳目,還打扮成婦人,暗中到其他將領的營中誘說士卒。
諸將把此事報告了史思明。
史思明懷疑事不確鑿,沒有追查。
這時烏承恩入京師,李亨就派宦官和他一起前往範陽去慰問史思明。
烏承恩宣布了皇上的聖旨後,史思明就留烏承恩住在府中的館舍。
史思明在用帷帳把那個房間床遮了起來,暗中派兩個人埋伏在床下。
烏承恩的小兒子在範陽,史思明就讓他去看望自己的父親。
半夜,烏承恩悄悄地對他的兒子說:“我是受皇帝的命令來除掉史思明這個逆賊的,陛下答應事成之後任命我為節度使。”
這時伏在床下的二人大呼而出,把烏承恩抓了起來。
史思明隨即趕來,派人搜查他的行裝袋囊,得到了鐵券和李光弼的公文。
公文說:“如果阿史那承慶能夠成事,就付給鐵券,否則不要付給他。”
除了公文和鐵券之外,還搜得了一本數百張紙的簿書,上麵都是先前跟隨史思明謀反的將士名單。
史思明責罵烏承恩:“我有什麼地方對不起你,你竟會幹這種事!”
烏承恩趕忙謝罪:“我真是罪該萬死,這都是出於李光弼的計謀。”
史思明就召集將士官吏和百姓,向大明宮的方向大哭:“我率領十三萬人歸順了朝廷,有什麼地方對不起陛下,但卻要殺死我!”
然後用棍子打死了烏承恩父子,被株連而死的有二百餘人,烏承恩的弟弟烏承玼因為逃走得以免死。
史思明囚禁了宦官,並把此事表上給朝廷。
李亨害怕史思明會反叛,立刻派宦官服軟:“這不是朝廷與李光弼的意圖,都是烏承恩一人幹的,殺了他是罪有應得。”
但史思明原本就是詐降,這些都是他找的借口。
他估計沒想到李亨怕他反叛,居然會服軟。
這時禦史台、中央省與門下省三司處置投敵官吏罪狀的文書傳到範陽。
史思明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他對諸將說:“陳希烈等人都是朝廷的大臣,上皇棄他們不顧、自己逃向蜀中避難;他們為了活下去才投奔了安祿山。”
“但是,連他們都難逃一死,更何況我們都是本來跟隨安祿山反叛的人!”
“如果我們再這樣下去,隻能坐以待斃。”史思明說,“為今之計,還不如依靠安祿山。”
諸位將領讚同他的觀點,想了一個借口,讓史思明上表讓朝廷殺掉李光弼。
史思明答應,於是命令判官耿仁智與幕僚張不矜作表書說:“陛下如果不殺掉李光弼,我就親自率兵往太原殺死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