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辦公室裏有些話不可亂講
在辦公室裏要做有心人,有些話不可亂講,否則會招來不必要的麻煩。這個問題看起來微小,但是的確應該引起注意,因為一旦你說出來的話讓對方覺得十分尷尬或者十分的沮喪,別人會對你產生很不好的印象,事後進行補救,是非常困難的。
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是微妙的,如果對方對你產生不好的印象的時,就算你以後有一些補償的話,也很難改變對方對你的態度。在辦公室裏,最好不要談以下幾個問題:
很多公司不喜歡職員互相打聽薪水,因為同事之間工資往往有不小差別,所以發薪時老板有意單線聯係,不公開數額,並叮囑不要讓他人知道。“同工不同酬”是老板常用的一種獎優罰劣的手法。它是把雙刃劍,用不好就容易引發員工之間的矛盾,而且最終會調轉槍口,矛頭直指老板,這當然是他所不想見到的,所以他對好打聽薪水的人總是格外防備。
有的人打探別人時喜歡先亮出自己。比如先說“我這月工資……獎金……你呢?”如果他比你錢多,他會假裝同情,心裏卻暗自得意。如果他沒你錢多,他就會心理不平衡了,表麵上可能是一臉羨慕,私底下往往不服。這時候你就該小心了,背後做動作的人通常是你對其不設防的人。
首先你不要做這樣的人;其次如果你碰上有這樣的同事,最好早做打算。當他把話題往工資上引時,你要盡早打斷他,說公司有紀律不談薪水。如果不幸他語速很快,沒等你攔住就把話都說了,也不要緊,用外交辭令冷處理:“對不起,我不想談這個問題。”有來無回一次,就不會有下次了。
在辦公室裏大談人生理想顯得滑稽。打工就安心打工,雄心壯誌回去和家人、朋友說。在公司裏,要是你沒事整天念叨“我要當老板,我要辦產業”,很容易被上司當成敵人,或被同事看作異己。如果你說“在公司我的水平至少夠副總”或者“35歲時我一定能幹到部門經理”,那你很容易把自己放在同事的對立麵上。你公開自己的進取心,就等於公開向公司裏的同事挑戰。做人姿態要低一點,是自我保護的好方法。你的價值體現在做多少事上,在該表現時表現,不該表現的時候就得韜光養晦。但凡能做大事的人,都不是能說大話的人。
無論你是失戀還是熱戀,別把情緒帶到工作中來,更別把故事帶進辦公室來。辦公室裏容易聊天,千萬不要隻圖一時痛快,就把自己的私事都抖出來。要知道說出口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
職場上風雲變幻、錯綜複雜,把自己的私域圈起來當成辦公室話題的禁區,輕易不讓職場中的人涉足,其實是非常明智的一招,是競爭壓力下的自我保護。如果你不先開口打聽別人的私事,自己的秘密也不易被打聽。千萬別聊一些私人問題,也別議論公司裏的是非短長。你以為議論別人沒關係,用不了幾個來回就能“燒”到你自己頭上,引火燒身,那時再“逃跑”就顯得被動。一定要牢記這句話: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
不是你不坦率,坦率是要分人和事的,從來就沒有不分原則的坦率。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心裏必須有譜。就算你剛剛新買了別墅或利用假期去歐洲玩了一趟,也沒必要拿到辦公室來炫耀。有些快樂分享的圈子越小越好,被人妒忌的滋味並不好受,因為容易招人算計。無論露富還是哭窮,在辦公室裏都顯得做作,與其討人嫌,不如知趣一點,不該說的話不說。
12.天天說話不一定就會說話
有的人說起話來娓娓動聽,讓人渾身舒服,忍不住會同意他的說法;有的人說起話來像是一柄利刃,令人感覺上下不自在;有的人說起話來,一開口就使人感到討厭。所以,說話獲得的效果,正像人的麵貌各不相同。
我們天天在說話,並不見得我們就會說話的。我們說了一輩子話,是不是我們說的話都能使人家心服?我們與人辯論是不是自己能夠完全獲得勝利?“三寸不爛之舌”這種讚詞,完全是對於會說話的人的稱讚。然而,我們說話是很難句句如此的。
雖然我們並不想去做辯士和說客,並不需要犀利的口舌,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人的一生不外乎言語和動作,我們不能終身不說話,一切的人情世故,一大半是在說話當中。
話說得好,小則讓人歡樂,大則辦成大事;話說得不好,小則招怨,大則喪身。我們雖然手裏並不執掌國柄,不必擔心因為說話的輕重對錯,去負“興邦”或是“喪邦”的責任,可是,我們總不能不顧到“快樂”或是“招怨”這兩個與自身利害攸關的問題吧。
很多人以為說話比做文章容易。因為不管大人還是小孩,不管文明人還是粗野人,時時刻刻都要說話,所以說話是不覺得困難的。至於寫文章就不然,不是張三李四都能夠做的,於是就覺得說話容易而作文困難了。其實,未必如此。寫文章是可以修改的,而一句話說了出來如果要加以修改,那是比較困難的。寫文章寫了幾句,可以擱筆構思,去想幾分鍾、幾小時甚至幾天都不要緊的,而對人說話,就不能如此了。那麼,怎麼做才能成為會說話的人呢?
在知識高深、經驗豐富的對手麵前,不能自作聰明、虛張聲勢,尤其不能不懂裝懂、顯露淺薄,否則,就會弄巧成拙。
在剛愎自用、好大喜功的對手麵前,不宜過多解釋,可以采用激將之法。
在沉默寡言、疑神疑鬼的對手麵前,越殷勤,越妥協,往往越會引起更多的疑問和戒備。因此,關鍵在於想方設法啟發對方講話,以便摸清虛實,對症下藥。態度不妨強硬一點,用自己的自信來感染、同化對方,打消疑慮。
有一家皮革材料公司,專為皮革製造廠家提供材料。一次,一位客戶登門。幾句寒暄之後,公司負責人發現這位客戶實力雄厚,需求量很大。在交談中又發現這位客戶比較自負、性急。於是皮革材料公司利用客戶觀看樣品的機會,適當而得體地誇獎他的經驗與眼力,在最後的價格談判中,先開出每公尺20元,接著加了一句:“您是行家,我們開的價是生意的常規,有虛頭騙不了您。最後的定價您說了算,我們決無二話。”果然,客戶在這種信任的讚譽聲中,痛痛快快定了每公尺15元的價格(公司的進價是每公尺12元)。
顯然,這樣的戰術成功了。而成功的關鍵在於準確地把握住了對方的性格及心理,使用了正確的說話方法。
歸根結底一句話:“話不在多而在精。”說出一句算一句,這才叫會說話。滿嘴胡言,詞不達意,恐怕說得再多,也無濟於事,反讓人生厭。
13.說話有時能決定事情成敗
說話高手明白說話的好壞關係到一個人辦事的成敗,在處於不利局麵的情況下,可謂成也說話,敗也說話。
蘇秦動用三寸不爛之舌遊說了燕趙韓魏齊楚六國,使六國訂立了合縱的盟約,於是就有了“六國合一”之說。後來張儀幫助秦國遊說了六國,拆散了六國合縱的關係,幫助秦國吞並了六國。《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舌戰群儒,威名天下,真乃“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也。當時他們所麵臨的情況十分艱難——對手個個不好對付,硬是靠會說話的本事爭得了一個不可能得到的結果。
在國外,說話的重要性也早已被人們所廣泛認識。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演說雄辯之風就非常盛行。美國人將“舌頭”、原子彈和金錢並稱為生存和競爭的三大戰略武器,可見說話非同小可。既然說話於治國安邦尚且如此重要,那麼對人際交往的重要性就更不容小覷了。
說話對人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首先,語言作為信息的第一載體其力量是無窮的。在社交場合,語言是最簡便、快捷、廉價的傳遞信息手段。一個說話得體、有禮貌的人總是受歡迎的。相反,一個說話張狂無禮者總是受人鄙視的。
其次,說話隨著現代信息社會的發展,要求也越來越高。快速發展的社會尤其講究速度和效率,於是要求人們彼此的說話應充分節約時間,簡明扼要,能一分鍾講完的話,就不應在兩分鍾內完成。同時高效率的要求也迫使說話者應能說普通話,並且要說的有條理,這也是社交活動所必需的。
第三,信息社會要求說話者還應學會“人機對話”,以適應高科技帶來的各行各業的高自動化的要求。在日本和美國,已有口語自動識別機,用來預訂火車票等。文字的機器翻譯若幹年後將發展成為口語的機器翻譯,語言打字機的使用,將使人類的雙手獲得第二次解放。這些人工智能的發展,迫切要求人們不僅能說標準的普通話,更要求人們講究說話:說白話不說半文不白的話;說明白的話不說似通非通的話;說準確的話不說含糊不清的話。
不重視說話的“井底之蛙”已難以適應時代的需要,這迫使人們突出重圍,走出家園,去廣交朋友,去認真說話,通過說話去創造效益、架設橋梁、增進友誼、創造理想的明天。講究說話可謂是人人所需也是人人必須,誰把說話當小事,誰就必將在交際中處處碰壁。
14.說讓人感到溫暖的話
平常我們會說很多廢話,這更容易使我們產生錯覺:說話嘛,有什麼重要的,小事一樁。事實上,這是因為你沒有嚐試多說一些關心他人的話,一旦這種關心被他人真切地感受到,情況會大不一樣。
由於對別人的事情同樣強烈地感興趣,使得查爾斯·伊裏特博士變成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位大學校長。他當哈佛大學的校長,從南北戰爭結束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五年。下麵是伊斯特博士做事方式的一個例子。
有一天,一名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克蘭頓到校長室去借50美元的學生貸款,這筆貸款獲準了。下麵是這位學生後來在一篇文章中的敘述——“伊斯特校長說,‘請再坐會兒。’然後他令我驚奇地說:‘聽說你在自己的房間裏親手做飯吃。我並不認為這壞到哪裏去,如果你所吃的食物是適當的,而且分量足夠的話。我在念大學的時候,也這樣做過。你做過牛肉獅子頭沒有?如果牛肉煮得夠爛的話,就是一道很好的菜,因為一點也不會浪費。當年我就是這麼煮的。’接著,他告訴我如何選擇牛肉,如何用文火去煮,然後如何切碎,用鍋子壓成一團,冷後再吃。”
還有一件同樣的事,一個似乎一點都不重要的人,卻幫了新澤西強森公司的業務代表愛德華·西凱的忙,使得他重新獲得了一位代理商。“許多年前”,他回憶說,“在馬薩諸塞地區,我為強森公司拜訪了一位客戶。這個經銷商在音姆的雜貨店。每次到店裏去,我總是先和賣冷飲的店員談幾分鍾的話,然後再跟店主談訂單的事。有一天,我正要跟一位店主談,但他要我別煩他,他不想再買強森的產品了。因為他覺得強森公司都把活動集中在食品和折扣商品上,而對他們這種小雜貨店造成了傷害。我夾著尾巴跑了,然後到城裏逛了幾小時。後來,我決定再回去,至少要跟他解釋一下我們的立場。”
“在我回去時,我跟平常一樣跟賣冷飲的店員都打了招呼。當我走向店主時,他向我笑了笑並歡迎我回去。之後,他又給了我比平常多兩倍的訂單,我很驚訝地望著他,問他我剛走的幾小時中發生了什麼事。他指著在冷飲機旁邊的那個年輕人說,我走了之後,這個年輕人說:‘很少有推銷員像你這樣,到店裏來還會費事地跟他和其他人打招呼。’他跟店主說,假如有人值得與他做生意的話,那就是我了。他覺得也對,於是就繼續做我的主顧。我永遠都不會忘記,真心地對別人產生點興趣,會是推銷員最重要的品格——對任何人都是一樣,至少以這件事來說是如此。”
一個人要是對別人真誠地感興趣的話,哪怕你一句極平常的話也可以從即使是極忙碌的人那兒,得到注意、時間和合作。
15.良好的談吐能夠征服人心
語言的力量能夠征服世界上最複雜的東西——人的心靈。擁有良好談吐的人,不僅能夠更好地跟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還能用恰到好處的語言打動和征服他人的心靈。
著名的寓言大師伊索年輕時曾給一貴族當奴仆。一天,主人設宴,宴請城中的風流名士。主人傳下話來,讓伊索準備最好的酒肴待客,伊索接到主人的命令後,四處收集各種動物的舌頭,辦了一個舌頭宴。開餐時,主人大吃一驚,忙問:“這是怎麼回事?”伊索笑著回答:“我尊敬的主人,你吩咐我為這些高貴的客人辦最好的菜,舌頭是引導各種學問的關鍵,對於這些名士、貴族們來說,舌頭宴不是最好的菜嗎?”客人們聽後,個個發出讚賞的笑聲。主人也對伊索的機智表示讚許。次日,主人又吩咐伊索說:“明天給我辦一次酒宴,菜要最差的。”次日,開席上菜時,依然是舌頭。主人見狀勃然大怒,伊索卻不慌不忙地說:“難道一切壞事不是從口中出來的嗎?舌頭既是最好的,也是最壞的東西啊!”主人聽後無話可說。
雖然,這則故事十有八九是人們編出來的,但卻說明了一個道理,即說話對於人來說有著無法估量的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要交流信息,溝通思想,就必須擁有語言交流能力,不善言談的人是很難讓人了解其價值的。
1991年11月,中國電影“金雞獎”與“百花獎”在北京同時揭曉。李雪健因為主演《焦裕祿》中的焦裕祿,最終獲得這兩項大獎的“最佳男主角”獎。頒獎之後,李雪健在台上致答謝詞時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卻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的話音剛落,贏得全場一片掌聲。李雪健巧妙運用兩句話,既讚美了焦裕祿的為民奉獻精神,又表達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打動了觀眾的心,給人留下難以忘卻的美好印象。
語言的力量能征服人心。通過口才的交流與溝通,陌生人可熟識起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可以消失,甚至單位之間、社會集團之間、國家之間的矛盾有時也可以通過它得到解決。若是語言運用不當,也可能在交際中失敗,以致損害了自己的形象。
一位歌壇新秀在一次演唱大獎賽中奪得大獎。主持人問這位激動的歌手有什麼感受,他說:“今天我博得了第一名非常高興,我賭得了獎金,而且也賭到了名聲。”“賭”字一出口,全場一片嘩然,噓聲不斷,在這種公開的場合如此說話,隻會給人以粗俗淺陋之感,致使“新秀”形象在觀眾心中大打折扣,並在潛意識中了解到了他的參賽動機與人品。
在交談中,擁有良好談吐的人,能夠把意思更有效地表達出來,從而更容易說服他人並獲得他人的支持。
1939年10月11日,美國白宮進行了一次具有曆史意義的會談。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受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委托,想說服羅斯福總統重視原子能的研究,搶在納粹德國之前製造出原子彈。他先向總統麵呈了愛因斯坦的長信,接著讀了科學家們關於核裂變發現的備忘錄,可是羅斯福卻聽不懂那艱深生澀的科學論述,反應十分冷淡。
薩克斯不得不向總統告別。後來,羅斯福為了表示歉意,邀請他第二天來共進早餐,這無疑又給了薩克斯一次機會。他整夜在公園裏徘徊,苦苦思索著說服總統的辦法……
第二天早上7點鍾,薩克斯如邀與羅斯福共進早餐。他還未開口,羅斯福就以攻為守:“你又有了什麼絕妙的想法?你究竟需要多少時間才能把話說完?”總統把刀叉遞給薩克斯時又說:“今天不許再談愛因斯坦的信,一句也不許談,明白嗎?”“我想講一點曆史,”薩克斯看了總統一眼,見總統正含笑望著自己,他說:“英法戰爭時期,在歐洲大陸上不可一世的拿破侖在海上卻屢戰屢敗。這時,一位年輕的美國發明家富爾頓來到了這位法國皇帝麵前,建議把法國戰艦的桅杆砍斷,撤去風帆,裝上蒸汽機,把木板換成鋼板。可是,拿破侖卻想船沒有帆就不能走,木板換成鋼板就會沉沒,於是,他把富爾頓轟了出去。曆史學家們在評述這段曆史時認為,如果當時拿破侖采納了富爾頓的建議,19世紀的曆史就將重寫。”薩克斯說完後,目光深沉地注視著總統。
羅斯福沉思了幾分鍾,說道:“你勝利了!”薩克斯熱淚盈眶。
後來,負責實施製造美國首批原子彈計劃的總負責人格羅夫斯少將在談論這次會談時說:“總統為薩克斯的論證所打動,才決定成立一個鈾(造原子彈主要原料)顧問委員會。”
正是薩克斯一番精彩的論證征服了羅斯福的心,從而促使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製造者。不僅是在政治領域,在其他的領域,良好的談吐也功不可沒。
法國19世紀的作家左拉,其處女作《給妮儂的故事》發表時,頗有一番波折。左拉捧著一疊書稿,先後光顧了三家出版商,向他們“推銷”自己的作品,然而都吃了閉門羹。於是,左拉又去找第四家出版商。
左拉來到出版商拉克魯瓦辦公室外麵,心裏不禁打起鼓來,擔心再遭拒絕。但是他一定要進去,維護自己的自尊,相信一定有人能賞識他的才華,於是他采取了果敢的行動。
左拉敲了拉克魯瓦的辦公室門,隻聽裏邊說:“請進。”左拉走進了拉克魯瓦的辦公室。拉克魯瓦抬起頭,看見一個其貌不揚的青年人進來,手上捧著一疊書稿,上麵寫著《給妮儂的故事》。於是他問:“你是要出書嗎?”左拉毫無顧忌地開口就說:“已經有三家出版商拒絕接受這部書稿,您是第四家出版商。”拉克魯瓦愣住了,要知道從來沒有一個作家會對出版商說自己的作品不受歡迎,如果這樣,書稿肯定出版不了。可是,這個毛頭小子居然一見麵就坦率地說自己曾經碰過壁。不過,左拉隨後又補充了一句:“但我相信我很有才華,您從這本書裏完全可以看得出來。”拉克魯瓦為左拉的坦率所感動,心想他倒不會吹牛,不妨看看他寫得怎樣……
拉克魯瓦發現左拉的確很有才華,又不自吹自擂,為人坦率,便決定為他出版《給妮儂的故事》這本書,並與左拉簽訂了長期的出版合同。
左拉很坦率地告訴拉克魯瓦自己碰過壁,而且以自己的才華贏得了拉克魯瓦的信任,成功地出版了《給妮儂的故事》。
良好的談吐能夠征服人心。如果你想在滾滾人流中活得輕鬆瀟灑,一定要對語言的力量給予足夠的重視,否則就會飽嚐辛酸,淹沒於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