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 五(2 / 2)

搬遷時,我是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而如今已是一位蒼顏白發、年逾花甲的老人。三十多年過去了,許許多多的往事已成為過眼煙雲,大都忘卻了,而搬遷時情景卻好像昨天才發生的一樣,記憶猶新,曆曆在目。但我所知道的搬遷,同千千萬萬個移民一樣,僅僅是個人的耳聞目睹,隻是在不同的層次、不同的角度的感受,“難免見樹木、不見森林”,局限性太小。全淅林同誌的《移民大柴湖》則是全景式、多層次、多角度地向我們展示移民大搬遷的全貌。從領袖到百姓,從高層到基層,從規劃到實施,從河南到湖北,縱的寫了五千年、五十年,橫的說到兩個省、兩條江。其時間跨度之長,地域範圍之廣,確乎令人咂舌。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僅使我們了解到移民搬遷的全貌,還能讓我們從繁若星漢的資料中看到那些最本質、最真實、最感人的東西。換言之,全淅林同誌對整個搬遷曆史資料的占有、選取、運用都恰到好處,取舍精當。足見其功力之深厚,正所謂駕輕就熟,遊刃有餘。

全淅林同誌是一位作家,多年來筆耕不輟,有不少佳作膾炙人口,在省、地、市級頻頻獲獎。但他的作品大多是劇本、歌詞、曲藝、小品等,對紀實文學較少涉獵。這次寫《移民大柴湖》,當屬牛刀小試,卻已讓我們感佩不已。我們相信,更多像《移民大柴湖》一樣的力作一定會源源不斷地麵世。

2005年1月6日

(本文作者係大柴湖老移民、政府老幹部)

作者接受瑞典國家電台記者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