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沒有過多的責怪,學校也沒有處分我,可是我的心卻無法平靜,雖然沒有釀成大錯,但是畢竟有幾個孩子受到了病痛的折磨,這使我想起就心疼。經過這次事件,我明白了給學生吃東西的時候沒有考慮得更周全,也會好心辦了壞事。因為不同的人對不同的食物會有不同的反應,比如有學生吃蝦子會身上發癢,有老病的學生吃酸菜會複發,還有很多食物搭配禁忌……太多的問題是值得我們班主任去考慮的。
關注學生的食品安全,是我們班主任的責任。
專家點評
案例中的這位老師,是一位有愛心的老師。鼓勵班級學生獲得全校拔河比賽好成績後,還不忘了舉辦燭光晚會,並在中秋夜親自為孩子們買回月餅,在教室裏營造家的氛圍,在班集體中讓孩子既獲得快樂又享受家的溫馨。可以想象,那種場景多麼令人感動。可謂用心良苦啊!這位老師還很有責任心。案例的開頭就告訴我們,他們學校是寄宿製學校,雖然是剛畢業參加工作,但是認識到“食品安全”問題是寄宿學校關注的重點,責任重大。因此,在為學生購買月餅的時候,不忘記看出廠日期,檢查食品是否過期,有安全意識。但是,即使這樣小心翼翼,還是出了紕漏。原因在哪裏?老師在反思中已經談到了僅僅檢查生產日期是不夠的,沒有考慮得更周全,沒有顧及到食物過敏反應和食物搭配禁忌的問題,讓好心辦了壞事。還有幾點也值得思考:一是健康飲食的知識儲備不夠,如果沒有足夠的健康飲食方麵的知識,怎會考慮周全?不怕做不到,隻怕想不到。要想得到,必須有充足的知識或者經驗做基礎。二是沒有遵守寄宿學校的規定。在寄宿學校應該有相關規定,如不能私自帶食品來校,給學生購買食物要向學校報告等。校園食品安全直接關係到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特別是寄宿學校,責任更加重大,寄宿班的班主任一定要牢固樹立“食品安全無小事”的觀念。
深度思索
案例中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屬學生健康教育範疇。嗬護稚嫩的生命應該從關注學生的身體健康開始,身體健康又是從飲食開始。俗話說:“健康是吃出來的”。
目前一些學生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如下10大不良飲食習慣,給健康帶來了負麵影響,應引起重視:
(1)電視佐餐,食不知味。長此以往,就會引起腸胃消化道疾病。
(2)潤喉片當糖,口腔“遭殃”。俗話說:“是藥三分毒”,因此潤喉片也不能隨便服用。如果咽喉無明顯炎症時濫用潤喉片,可抵製口腔及咽喉內正常菌群的生長,導致疾病發生。
(3)偏食肉和蔬菜,身體很“受傷”。嗜肉者便秘、氣色不好,易患呼吸道疾病;素食者營養不良,易感冒,身體抵抗能力差。
(4)零食當正餐,上課昏昏然。吃零食過量會影響食欲,妨礙正餐的攝入量,從而影響身體正常功能的發育。
(5)電腦好玩,腸胃受害。用餐時及餐後長時間坐在電腦前,會使腸胃功能消退;另外,大多數上網的同學對飲食沒有選擇,食物營養攝入不足。
(6)常光顧街邊小食攤,不知不覺潛伏疾病。街邊小食攤,特別是校門口的臨時食攤,缺乏衛生條件,食品易受灰塵、廢氣等帶菌空氣汙染,加上有的油炸食品原料來源不明,正處於發育階段的學生長期食用不潔淨的油炸食品,後果將不堪設想。
(7)用飲料完全代替水。
(8)不喝牛奶,身體營養不良。牛奶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很重要,它是提供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具有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氨基酸。
(9)燒烤好吃,代價太大。熏燒食物太多是有害健康的,體內長期攝入熏燒太過的蛋白類食物易誘發癌症。
(10)常吃洋快餐,體重就超標。
那麼,該如何科學飲食呢?除了改正以上10大不良習慣外,還要注意營養。
學生營養需要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他們獲得的營養不僅僅是要維持生命活動和日常生活、學習,更重要的是還要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在整個生長發育期間,學生新陳代謝旺盛,因此,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量比成人高。
學生不能偏食,肉、魚、雞蛋、牛奶、穀類、各種蔬菜、水果和動物肝髒都要不斷攝取,才有利於健康生長。特別是在臨近中考、高考時,一定要注意飲食的合理科學,為學生發揮水平起到積極作用。班主任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才能有理有據地做好學生的工作。
除此之外,懂得一些食品安全的常識,能為安全飲食樹立起了第二道防線。
一、懂得簡單的食品搭配禁忌
在懂得科學飲食的基礎上,還要知道一些食物的搭配禁忌,有些食物是不可以同時食用的,不然不僅得不到營養的補給,還會造成食物中毒等嚴重後果。如牛奶與西蘭花同食會影響鈣的吸收;胡蘿卜與白蘿卜同食、香菜與黃瓜同食、西紅柿與黃瓜同食使維生素C遭破壞;芹菜與雞肉同食降低營養價值;田螺與豬肉同食傷害胃腸功能;蝦與大棗同食可轉化為砒霜有大毒;西紅柿與土豆同食、蜂蜜與洋蔥同食會腹痛、腹瀉等。這些隻是常見食物搭配的禁忌,還有很多其他食物也是不能同食的。為了學生的飲食健康,建議在學校食堂粘貼這些搭配禁忌,以免疏忽帶來不良後果。懂得一些食品安全的常識將提高日常飲食的科學性。如了解食品添加劑的知識,知道它的用途和分類,了解使用原則,班主任在獲得這些信息後,能夠駕輕就熟地糾正一些學生中的飲食觀念偏差,深入淺出地分析講述,為學生的健康服務。
二、懂得識別食品包裝
懂得識別食品包裝是謹防上當和杜絕不合格產品的一種有效手段。首先看“三有”:有生產廠家、有生產地址、有生產日期。其次一定要注意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再識別標誌:QS是英文QualitySafety(質量安全)的縮寫,獲得食品質量安全生產許可證的企業,其生產加工的食品經出廠檢驗合格的,在出廠銷售之前,必須在最小銷售單元的食品包裝上標注由國家統一製定的食品質量安全生產許可證編號並加印或者加貼食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標誌“QS”。最後識別綠色食品:綠色食品的包裝上都印有綠色食品標誌,標有“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許可使用食品標誌”字樣和批準號。比如:產品上的標誌號為LB—40—0101011231,其中“LB”代表“綠色標誌”“40”代表產品類別,後麵的3個“01”分別代表年份、中國和北京,“123”代表這是當年批準的第123個產品,最後的一個“1”代表“A級綠色食品”,如果標誌號碼的最後一個數字是“2”,那麼就代表這個產品是“AA級綠色食品”。我國的綠色食品分為A級和AA級兩種,其中A級綠色食品生產中允許限量使用化學合成生產資料,AA級綠色食品則較為嚴格地要求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和其他有害於環境和健康的物質。按照農業部發布的行業標準,AA級綠色食品等同於有機食品。
有了科學飲食的習慣,有了足夠的食品安全知識的儲備,能夠降低事故發生的頻率,提高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辨別假冒偽劣產品,為學生的飲食安全立起一道道“防火牆”,嗬護學生健康。
學生是特殊的群體,他們是受教育對象。在學生時代不僅要完成向成人的生理轉變,同時還要承受學習的壓力,完成自然性向社會性的轉變。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困難和挫折。稚嫩的生命要承受這些,不僅需要健康的心態,更需要一個健康的體魄!所以,健康教育就顯得尤其重要了。食品安全隻是學生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對於學生這個特殊群體來說,健康教育還有很多內容:如科學用腦、保護視力、預防傳染病等。這些方麵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
科學用腦,有利於提高學習效率,維護身心健康。科學用腦要做到:用腦適度,用腦超過了一定限度,不僅效果不佳,反而適得其反;勞逸結合,如果進行一種單一的學習和工作時間過長,大腦的興奮性必然降低,出現疲勞感要自動休息;左右腦同用,眼、耳、口、手兼使,不僅可開發智力,增強記憶力,提高學習效率,且可護腦健腦,防止大腦早衰;把握最佳時間,高效率用腦,要求考生複習時,對難度值高的學科,在最佳用腦時間裏學習,不要在學習疲勞期學習這些科目。如夜晚效率高的人,應在晚上複習數學、語文等。在複習中要更換內容,文、理學科交叉學習,以免造成大腦疲勞。另外,還要有穩定的情緒以保養大腦,動手活動刺激大腦。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時,要有警覺,不要放在心上,可以聽聽音樂,靜想大海。當學習時間久了,可以動手做些其他事情,隻要動手,增加手的運動,可以調節、刺激大腦。
保護視力是剛入學就應強調的,但由於課業負擔重,往往有心保護但無力堅持。據調查,當代大學生有70%是近視。由此可見,保護視力已經刻不容緩。保護視力主要是堅持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做到“四要”“四不要”。“四要”為:一要控製用眼時間,看書寫字60分鍾後要休息眼睛,最好遠看綠色植物10分鍾,每天看電視或用電腦不超過1小時;二要保持用眼距離,坐姿要端正;三要在兩米以外看電視,電腦屏幕應低於眼睛,每天做兩次眼保健操;四要加強眼睛的營養,盡量多吃蔬菜、水果。“四不要”是:不要在光線暗淡和不足的地方看書寫字;不要在陽光直射下看書寫字;不要在走路、乘車時看書,更不能躺著看書;不要長時間看電視和操作電腦。
預防傳染病的主要方法簡單易行:“勤洗手”。平時最常見的那些傳染病,比如呼吸道傳染病,像肺炎、感冒、麻疹、水痘等,都可以通過手來傳播。還有消化道傳染病,比如腹瀉尤其是兒童腹瀉,半數以上都是通過手傳播感染的。良好的洗手習慣每年可以挽救百萬兒童生命,比任何疫苗或醫療幹預都有用。為此世界衛生組織特地在2005年將每年的10月15日設成“世界洗手日”,鼓勵公眾尤其是兒童使用香皂洗手。洗手的方法是否正確也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