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鏈接
讓“懲罰”真正成為“教育”
作者:閻瓊(2009年湖南省為萬名中小學班主任遠程培訓嶽麓區一班)
這學期開學的那天,一位瘦小的中年婦女帶著一個高個子男生走進我的辦公室,要求就讀我們班(五年級)。和平常一樣,作為班主任老師,我和那位中年婦女就孩子為什麼轉學等問題進行了簡單的交流。我這才了解到,這個男生叫歐陽升,是本鎮石門塘人,十二歲(剛聽到這個歲數,我嚇了一大跳),父親因病早亡,母親有間歇性精神病,遠嫁到郴州一個偏僻的小山區,他跟隨母親一起生活。山區隻有唯一的一所小學,他每天要走兩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學校,而且很多課程都沒學。姑姑今年把他接回長沙,照顧他的生活。
這時,對於這個孩子我心中多了一份憐愛,不由得仔細打量起他來。隻見他站在那裏一動不動,表情也很木然,眼皮耷拉著,也不敢抬頭看我一眼,整個過程都沒做一句聲,一副沉默寡言的模樣。我心中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多多給予他關愛。他就這樣走進了我們班集體。
一個星期後,問題來了。星期二的早讀時間,歐陽升同學遲到了。按照班規,在下課前他必須上台為大家唱一首歌。到下課時間了,同學們的目光都聚集到歐陽升身上。隻見他呆坐在座位上低垂著頭,一動不動。根據一個星期的觀察,他不屬於那種熱情奔放的性格,不喜歡和人交流,膽子較小。於是,我提醒他站在座位上唱也可以,一分鍾後,他還是一言不發。他心理到底怎麼想的,我該怎麼辦呢?既然有班規,我就必須得執行,再這樣拖下去隻會使場麵弄得越來越尷尬,而且也會使同學對他有不好的看法。我再一次提醒他,如果不喜歡唱歌,也可以選擇其他自己擅長的方麵,但他還是無動於衷。轉念一想,他年齡比同班同學大那麼多,又是新同學,可能還存在很多心理顧慮,這也是鍛煉他膽量和促進他和同學們好好相處的一個大好機會,必須想辦法讓他開口。於是,我向全班同學說:“歐陽升同學肯定知道自己錯了,因為剛剛進入到我們班集體,跟大家的交流不是很多,可能覺得不好意思,我們一起來幫幫他,如果你有什麼話想對歐陽升同學說的,就直接站起來表達。”熊博文第一個站起來表達:“錯了一次沒關係,隻要下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潘致中接著說:“我們相信你能做得很好。”周博說:“你有什麼困難告訴我,我願做你的朋友,我們一起解決。”……同學們的真誠,感動了他,當我再一次問他願不願意為自己的錯誤接受懲罰時,他微微地點了點頭並小聲地哼唱了一曲《世上隻有媽媽好》,雖然有些同學都沒能聽清楚,但大家還是以寬容的心給了他熱烈的掌聲。想起這個孩子的經曆,聽著歌曲,我心中一陣心痛。
我立馬把他叫到辦公室,也許是剛才在教室裏有一個很好的情感基調,我們的交談比我想象的要順利得多。雖然像擠牙膏一樣,但我還是了解到了事情的真相。原來前一天晚上,媽媽從郴州來電話了,他太興奮了,晚上因為太想媽媽以至於好久都沒睡著,等第二天醒來的時候又遲到了。我告訴他,平時想媽媽的時候可以給媽媽打電話或寫信,但一定要過得快樂,一定要好好學習,這才是給媽媽最大的安慰和最好的報答。遲到這件事就到此為止了。以後有什麼問題我們一起想辦法。他輕輕地說了聲“謝謝!”
他走後,我深深地舒了一口氣,不僅僅是因為解決了遲到這件事,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打開了心門,對我們有了一份信賴,這樣,以後我們的相處會越來越順暢。
從大半個學期的情況來看,至那次之後,他再沒有遲過到,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他和同學玩耍時的笑臉、對班集體的熱愛、對我的信任。
互動窗口
觀看電影《網絡媽媽》,寫一篇觀後感。
問題10如何關注細節,注重細節育人?
案例再現
日記交流(來源不詳)
高一新生班,第一次月考試卷下來,五名學生語文沒有寫作文,也因此它們的語文沒有及格。在班上講評時,我沒有點名,而是開了個玩笑說:我們分班考試語文成績是四個實驗班中平均分最低的班級,與第一名人平相差4.2分,這次月考我們提高了一個名次,與第一名人平隻差2.1分,按這種提高步伐,期中考試,我們會是第一名,因為我們還有五位可愛的同學沒有寫作文。如果……嘿嘿,進步不要太快,一次提升一點點
期中考試,這個班的語文如願成為年級第一名,但還有一位沒有寫作文。按照學校規定,兩次考試後,對考試態度不端正的學生要進行座談,廣播裏在點參加座談的人,語文是沒有寫作文的。他很緊張,等將所有名字報完,沒有他的名字,他長舒了一口氣,卻又十分疑惑的看著我。
照例,我會單獨和學生分析試卷上的問題,在和他交流時,我說了下麵這段話:
分數出來,我就知道,你作文沒寫。但老師仔細研究過你的試卷後發現:你不是不寫,而是太想寫好了。你前麵的答題書寫工整、美觀,你是想寫出最滿意的作文呈現給老師,你得心意老師知道了,所以我特意和教務處擔保了,說你以後不會有這種情況了的。
他兩眼看著我,那吃驚的程度,那似遇到知音的欣喜,那被理解的神情,讓我至今難忘——
當晚,他在日記中寫到:
初三運動會,我報了3000米和鉛球,運動會第一天推鉛球,我連決賽都沒進,我苦思卻未有所獲,我是有實力的,也許是一次失敗,心中告訴自己3000米一定要奪冠。3000米的槍聲響了我開始節奏保持得很好,我以為我的希望可實現。可是後來我肚子痛起來,不久速度越來越慢,但願我能走完這賽道。但我中途退賽了……當時很多人都投以不屑的眼神,似乎在說“他怎麼連完成比賽的毅力都沒有”。我獨自從賽道上慢慢走出,其他選手都開始了最後一段的衝刺,觀賽者都蜂擁到終點,等待著“勝利者”。熱鬧非凡的賽道突然變得有些蕭條,在那無人的一方有著我“單薄”的身影,我沉默著……
中考後的那個暑假,我為了訓練自己氣質沉穩,心性平靜,鍛煉自己的身體,我參加了野外生存訓練營。
高一運動會,我又報了3000米。我在自己的日記中寫道:“就算死神親近,我也決不退縮。”為了這次競賽,我每天堅持跑3000米,風雨無阻,我相信這次我一定能行。可是,臨賽前那天晚上,上天又一次給我開起了玩笑,一晚上拉肚子十多次,還伴有發燒。但我下午踏上了征途,開始,很多人為我加油,可是,可惡的肚子再次痛起來,我不得不再次終止了比賽。我徹底的讓熟悉我的人失望了。有一同學送我去了醫務室,體溫38.9℃。
這次考試,我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我認為我能考得很好。可是,也不知怎麼——
老師,我淪落了很多次,我的心會越來越堅強;我的決心也會越來越堅定;他的毅力更會越來越堅韌。也許現在的我沒有值得自豪的成績,但我卻隱約感到我的前途會無量的。
老師,看我的——
通過幾次日記交流,這學生煥發出了一個孩子應有的活力與神采!在以後的考試中他都能按時完卷,且考分優秀。
專家點評
這一案例很簡單、也很實在。它給我們呈現了一個關注細節,注重細節育人的典例。從這,我們至少可以得到三個方麵的啟示:
一、創造細節
考試不做作文,這典型的態度問題。如果我們找來談話或者在班上公開“誰怎樣怎樣”“如果下次還怎樣怎樣”“,結果不想也知,要麼寫,要麼敷衍著寫,要麼還是不寫。而這位老師,不點名,而是玩笑似的分析,打諢似的激勵。這一分析的細節是老師創造的,他至少告訴了學生:你不做作文,你拖了班級總分,你是拖班級平均分的人嗎?這個“如果……嘿嘿,進步不要太快,一次提升一點點——”是老師智慧的預設,它給了那些學生思考的空間,善意的提醒,你的提高就是整體的提高!這樣師生之間的關係能不達到理解的層次嗎?
二、把握細節
期中考試,還有一人沒寫,照例是要開座談會的,去開一下,也許有用,也許沒用,也許效果更差。如果真是那樣,回旋餘地就小了。老師抓住了“你前麵的答題書寫工整、美觀”這一細節,做了最美的設想“你是想寫出最滿意的作文呈現給老師”做了最恰當的處理“我特意和教務處擔保了,說你以後不會有這種情況了的”。這一過程於老師是簡單的,於學生,那是一種久旱遇甘霖。他長期努力卻因種種原因而導致得不到老師、同學的理解的那種苦悶心情終於有人理解了,釋放了,你說這個學生能不奮起嗎?
三、發現細節
初三的運動會,推鉛球,有實力卻發揮失常,沒獲得名次,將希望放在3000米上,卻因肚子痛退賽。“當時很多人都投以不屑的眼神,似乎在說‘他怎麼連完成比賽的毅力都沒有’”,——讓學生感到“在那無人的一方有著我‘單薄’的身影”。
高一運動會,“上天又一次給我開起了玩笑”,“我徹底的讓熟悉我的人失望了”,“體溫38.9度”一個多麼希望得到肯定、鼓勵的孩子的拚搏心呀!
這些細節,如果我們的老師在百忙中稍留意一點,應該是可以發現的,但因為運動會要照看的太多,而忽略了,也就因為忽略了,讓一個渴望成功的心,快到了崩潰的邊緣!
深度思索
溝通,從心開始!如果學生從心底裏敬你,愛你,接受你,你的教育就自然接近成功了!而要從心底裏接受,首先須有打動他心靈的契機,這個契機就是生活學習中的細節。為此,我們認為細節可成為師生之間有效溝通的橋梁。
學生是充滿感情的,有著各自的需求和欲望,有不同的興趣和愛好。師生交往時,須遵循下列基本原則:
一、信任原則
信任是一種無形的力量,其中還包括欣賞。讓我們來看一雙困生(學習、表現均較差)的詢問和一老師的回答:
生:我突然發現我的性格有點分裂,要不就偏激,要不然就抑鬱,整個人感覺都怪怪的,而且在我不偏激又不抑鬱的時候,我就覺得自己處在一種非常尷尬的狀態,在這種狀態的時候,我甚至連笑一下都會覺得很勉強,而且說話也不知道自己的優點在哪裏,反正就是臉笑皮不笑,MD就因為這些,班上好多女生都說我像個白癡,嗯,很鬱悶,所以請老師您幫我分析一下,看看能怎麼改善一下。我這個樣子今後在大學裏肯定找不到女朋友,嗬嗬,幫幫忙啦。
師:我認為你這不是“分裂”,而是很長時間受到某種環境影響而形成的一種壓抑表現。希望受到關注,但沒有達到希望。希望出現奇跡,卻沒這種奇緣。希望一展雄風,卻處處機不我遇。久而久之,自信心得不到鞏固,內驅力卻要支持,堅強與軟弱同在,退縮與奮進並存,這樣矛盾不斷交替,就形成了你豐富的個性。這是一筆財富。
是財富就得注意使用。能夠讓財富發揮最大效應的方法我不知道,但我可以給你講兩個小故事:
自己就是主宰
一天一個東求西拜希望得到別人幫助的人處處碰壁,最後走到一個廟裏去求菩薩,進門就拜,三拜之後剛準備起身,突然一響,一大塊石膏從菩薩身上掉了下來。這人一驚,是菩薩顯靈告訴我:我一定會“一響驚人”,還是——他眼睛停在了左邊的立柱上,隻見:“我若有靈也不致灰塵處處堆皮肉塊塊落”,再看右邊“汝當頓悟須知道勤儉般般有懶惰件件無”。這人恍然大悟,求人不如求己。日後果然有成。奇跡就在自己的探求中,風光就在自己的奮鬥裏。機遇隻奉獻給有準備的頭腦!
你就是最強的人
一天,一個小孩哭著跟媽媽說:他周圍的人都比他強,誰字比他好,誰成績比他優秀;誰籃球打得好,誰體育是全能。他說他什麼都不如人。他媽問他:你恨他們嗎?不恨,但心有不甘!你估計一下如果你通過努力,有哪些方麵可以趕上或超過他們?學習我應該可以,長跑短跑我都應該會比他們強!還有……也不會差到哪裏去!孩子,相信自己,堅持努力,你就是最強的人!
一點點與眾不同,其實就是你有別於他人的個性。如果都一樣,你就不成其你了!
一點建議:有什麼想法就說出來,和爸媽、老師、同學,或者在留言裏,或者在日記裏,或者在電話裏。別積在心裏,給你的創想有實現的機會!
不管多難,隻要我們有心去堅持,就可能克服!
二、互換原則
我們隻有處在對方的位置的時候,才知道我們該怎樣來溝通。我們來聽一段師生對話:
生:“我想寫篇文章,題目叫做《藐視‘文人’》,我看了一些書,也認識、敬重一些人,‘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的莊子;‘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潛;著就‘史家之絕唱’的司馬遷;‘賜金放還’已達八年之久仍能唱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複來’的李白;‘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蘇軾,他們才是真正的文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可如今,總有一些自以為才華橫溢的人,整日裏牢騷滿腹……我看不起這樣的人。”
師:你該不會說,情緒是會傳染的,在一個環境裏,這樣的人多了,整個氣流是會轉向的吧!烏雲終究遮不住太陽的光輝,那隻是極個別的。
生:“我很敬重我的語文老師,盡管他在一些同學心中地位並不高,但在我心中,我很敬重!他不會標榜自己,但他有內涵。”
師:不能了解老師,這是學生的遺憾;不能感受到老師的厚重,這是學生的膚淺。反過來,不能讓學生了解老師,是為師者的缺陷;不能讓學生厚重起來,這是老師教育失職的表現。不能用“內涵”惠及更多的人,作為教師這還得錘煉。當然羅,孔子弟子三千,賢者也隻七十二!
人與人有差距,差距也因自己而產生.隻有努力的地發現差距.才能更好地減少自己和他人的差距。這是需要互換你才能理解得到的。
三、真愛原則(或微笑原則)
教師隻有真誠的愛他的學生時,才會產生無窮的力量。下麵是一學生的問話:
生:老師,您怎樣理解“佛”?
師:你說呢?
生:佛,就是善。
師:你很理智,也很厚道。佛是“念”!不同的人求佛都有其心中的“念”,不論這是個怎樣的“念”,最後都希望有個善果。佛就是善,何其直接,何其精辟!我由衷讚道。
信佛,信神,信主,信人,都是心靈寄托的一些表現形式。每個人都有一個遠方,要達到這個遠方,除了遠方本身的吸引之外,還需要一些物質的、精神的東西來支持,尤其是精神的。學生還不是太大,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老師要做到讓學生信你,具有佛心可能是非常重要的了。
四、民主原則
從第二原則話題,我們知道評價老師的優秀程度最大的發言權是富有公正公平好學上進的學生和那些成長中的學生。同時我們也知道“德高為師,學高為範”我們時刻都在學生的監控中。所以,如果你居高臨下,學生時不會心悅誠服的!
五、變通原則。
常有班主任問:有男女生寫交流日記怎麼辦?我覺得與其控製他們寫,不如提高他們寫的水平,教些情書寫作法。
學習怎樣讓感情表達含蓄、高雅、有風度,從而產生魅力。
並給其講述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故事後問:司馬相如他們用什麼傳達變化,用筆傳情!
如果卓文君聽不懂《鳳求凰》,會不會與司馬相如成親?如果卓文君看不懂“一、二、三……”這組數字,是否還能與司馬相如團圓?如果卓文君不是那麼聰慧而高傲寫下《白頭呤》,會不會讓司馬相如羞愧內疚,親自登門接“糟糠”?
讓感情高尚起來!
讓文章精彩起來!
多讀李白、杜甫、白居易;多讀陸遊,柳永、李清照。你自會知道怎樣含蓄、高雅有風度。
多讀孔子、老子和莊子;多讀史記、戰國與通鑒。你自會明白怎樣博學、厚重有智慧。
寫不出含蓄的情書,是因為你還不到寫情書的時候,情動才能辭發。發育還沒全,怎可能有含蓄。
寫不出高雅的情書,是因為你準備還不夠,厚積才能薄發。你讀了這幾句書,怎可能揮灑自如。
沒有積累,沒有智慧,你怎可能找到智慧與厚重!
變通是我們麵對不同學生能夠有效溝通的上上策。
六、創造原則
要想自己能很好的與學生溝通,你必須不斷地提升自己,因為不同時代的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溝通方法均不相同。
首先,通曉人類曆史。“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我們隻有從紛繁複雜的曆史現象中去探索社會發展的途徑,要真正掌握社會發展的“大道”,我們就必須先研究蘊含社會發展“大道”的曆史。我們隻有具有了黑格爾的思維方式“巨大的曆史感”作為基礎,來研究整個曆史,才有可能揭示出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才能創立新的學說。
其次,精心研究優秀的人。讀身邊的人,讀名人;讀古代名人。古代人隻能讀他的書,他的文。我們常會把偉人們比作泰山、北鬥,把讀名著名篇比作是欣賞長江、黃河。
第三,與巨人為伍,你逐漸具有巨人的氣質、特點;有巨人推擁,你才可能亮相;有巨人作參照物,你才會不斷奮進、不斷超越,才能青出於藍勝於藍。要成為優秀的人,需以優秀的為師。以優秀的為師,才能成為更優秀的人!
第四,向學生學習。學生是你的老師!
冰心曾說過:“世界是沒有一朵花不美麗,也沒有一個孩子不可愛。”隻要我們“具體、再具體,細節,細節,再細節。”認真做好、抓住、創造有利的細節,精彩將不期而至。
在線鏈接
討論話題:“該不該勸退”問題之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