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高帝聽罷,先怔了一怔,爾後也無可奈何地哈哈大笑起來。齊高帝說:“卿可謂善自謀矣。”群臣也被王僧虔的說法逗樂了,心裏暗暗佩服他語言的巧妙。
也正因為王僧虔能善自為謀,才使他能夠在爾虞我詐、鉤心鬥角的官場上得以自容。
謀略點評:
如果有人一直在用尖銳問題逼問你時,你要懂得避其鋒芒,換個角度沉穩地應付對方的挑釁。這樣才既可以保全自己,又可以避免折損對方麵子。尤其當對方是上級或者長輩的時候,這種方法很值得借鑒。王僧虔就是運用了這種方式,他急中生智地把皇帝和自己分屬兩個群體中,簡簡單單地化解了這場衝突。既沒有隨便貶低自己,保全了先祖的美名,又顧全了皇帝的麵子,滿足了他的虛榮心,從而也保住了自己的性命,真可謂是兩全其美。
巧設寓意,侯白講笑話智脫身
在隋文帝時,有個善於說笑話的人叫侯白,可謂是一位幽默大師。他講的笑話不但好聽,還往往蘊涵著一些人生哲理,於是大家都愛聽他的笑話。據說就連宰相越國公楊素,也最喜歡聽他說笑話了。
侯白曾經和楊素一起騎馬出行,見到路傍有棵死槐樹。楊素就說:“侯秀才聰明過人,能讓這棵樹活過來嗎?”
侯白說:“可以呀。”
楊素問:“用什麼辦法讓它活過來呢?”
侯白說:“取槐樹子掛在樹枝上,它立即就能活過來。”
楊素不解地問:“為什麼這樣它就能活過來呢?”
侯白回答說:“您沒聽說過《論語》上說:‘子在,回何敢死。’這句話嗎?”楊素聽了哈哈大笑,不得不佩服侯白的幽默機智。
話說這一天,侯白應邀給楊素說了許多笑話,楊素聽得興起,也就忘了時間,等到侯白離開楊府時,天已經很晚了。
誰知道剛一出府,又碰上了楊素的兒子楊玄感。這位公子和他爹一樣,也非常喜歡侯白的笑話,這次遇到侯白,說什麼也不肯放他回家,非要聽他講笑話。無可奈何,侯白隻得站在路邊給任性的楊公子講起了笑話。
他說:從前有一隻老虎,肚子餓極了,一大早就去野外找食吃。這時它看見地上躺著一隻刺蝟,老虎以為是塊好肉,就想一口吞進肚裏。不料剛要張口咬,就被刺蝟的刺紮了鼻子,疼痛難忍。老虎不知碰到什麼怪物,嚇得縱身逃跑,一口氣跑回深山老林,覺得又困乏又驚恐,便昏昏睡去。
老虎鼻子上一直帶著刺蝟,等老虎睡了,刺蝟才放開老虎。這一下老虎不疼了,又想起自己腹內空空,從昨晚到現在還什麼都沒吃呢。餓得心發慌,便一躍而起又去找食。沒躍出多遠,便見到一棵橡樹。低頭一看,那橡樹的果實毛茸茸的,跟小刺蝟似的,便心有餘悸地說:“今天早上遇見了您父親,現在又碰上了您。請讓一讓路,放我回家吧!我肚子裏還沒食呢。”
楊玄感聽到這裏,不禁一陣臉紅,又哈哈大笑。他心想:這故事裏的橡樹果實不正是說我嗎?這才發現自己纏著侯白講故事耽擱人家吃晚飯了,真是不夠禮貌。於是他誠懇地向侯白道了歉,放他回家了,以後再也不這樣糾纏侯白了。
謀略點評:
侯白的高明之處在於能讓那些笑話為他所用。因宰相府勢大,侯白不可能當麵忤逆楊素父子。因此,他就算是肚子餓了,也還是不能當麵回絕楊公子聽笑話的要求。但是他巧妙地把自己的意願編在了故事裏,以這種委婉的方式,告知楊公子自己的想法。而由於是個笑話,楊公子也不能與他計較,但又明白了自己的不近人情,樂得就著這個台階下,於是結局皆大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