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狗們都很高興,大家都努力去達到獵人規定的數量。一段時間過後,終於有一些獵狗達到了獵人規定的數量。
這時,其中有一隻獵狗說:“我們這麼努力,隻得到幾根骨頭,而我們捕捉的獵物遠遠超過了這幾根骨頭。我們為什麼不能給自己捉兔子呢?”於是,有些獵狗離開了獵人,自己捕捉兔子去了。
獵人意識到獵狗正在流失,並且那些流失的獵狗像野狗一般和自己的獵狗搶兔子。情況變得越來越糟,獵人不得已引誘了一條野狗,問他到底野狗比獵狗強在哪裏。
野狗說:“獵狗吃的是骨頭,野狗吃的是肉啊!”接著又道:“也不是所有的野狗都頓頓有肉吃,大部分最後骨頭都沒有吃到嘴,不然也不至於被你誘惑。”於是獵人進行了改革,使得每條獵狗除基本骨頭外,可獲得其所獵兔肉總量的十分之一,而且隨著服務時間加長,貢獻變大,該比例還可遞增,並有權分享獵人總兔肉的五分之二。
就這樣,獵人留下了獵狗。獵狗們與獵人一起努力,將野狗們逼得沒有活路,紛紛強烈要求重歸獵狗隊伍。
獵人不斷調整對獵狗的激勵措施,才在最後取得成功。同樣的道理,在企業管理中,管理者要取得員工的支持,就必須對員工進行激勵。隻有調動了員工的工作熱情和內在潛力,才能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巨大的作用,因為企業的活力源於每個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創造性。因此,對員工進行行為激勵,必不可少。
狐狸偷雞——在自己的崗位上認真負責
獅王派三隻狐狸一起到山下的農莊裏偷雞。
到達農莊後,它們找到了一個雞舍。經過一番商量後,一隻狐狸在門口放哨,一隻狐狸在雞舍門口接應,第三隻狐狸則鑽進雞舍中去實施偷竊。一切準備妥當後,正當第三隻狐狸準備撲向一隻肥碩的大母雞時,不知什麼原因,雞舍裏突然發出了一聲響動。這響動驚醒了主人,他立即披衣起床,摸索著向雞舍走去。三隻狐狸便驚慌而逃。
獅王見它們空手而歸,便大怒道:“這次行動失敗了,責任在誰?”
第一隻狐狸說:“我沒有抓到雞,是因為它們倆人當中不知誰弄出了響聲,驚動了雞的主人,所以我隻能逃命。因此,責任不在我。”
第二隻狐狸說:“不是我,我正在雞舍門口準備接應,我發誓,那響聲絕不是我弄出的。所以,也不應由我承擔責任。”
第三隻狐狸說:“我承認,那響聲是我發出的,因為我好像聽到主人的咳嗽聲。一緊張,就碰到了門邊的鋤頭了。但我不是故意的,責任也不在我。”
“唉,都下去吧,既然事情已如此,我也無法判斷到底該誰來承擔這次失敗的責任了。”獅王無可奈何地說。
三隻狐狸沒有偷到雞,但為了逃避懲罰,它們找了各種理由來為自己開脫,其實,責任就是責任,無論你怎麼推脫,責任不會因為你的無數理由而減輕。
在現代社會裏,人們越來越欣賞那些敢於承擔責任的人,因為大家認為,隻有這樣的人才能給人一種信賴感,上司才會把最重要的工作交給這樣的下屬,隻有負責的人,才具備積極進取的精神,才能把工作做得精益求精,從而為組織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當然,當某一個人具有這種精神時,他就會得到豐厚的回報。
當領導的企鵝——獨裁是一切危機的開始
在一片淺海邊,一隻企鵝是一群鳥類的管理者。但卻總是大權在握。他每天總是身著那套與眾不同的黑白製服,並且始終堅信著裝與做事一樣,保持一致是最好的,同時還認為統一著裝代表著團結一致。
相反,鳥兒們卻穿著五顏六色、色彩斑斕的衣服,這些服飾表明了它們作為一般成員工的身份,也展示了其豐富多彩的生活方式。這些鳥兒被鼓勵遵循企鵝的行為模式,學習如何進行企鵝式行走,並時刻以自己的領導企鵝為榜樣。
有一天,這裏飛來了一隻名叫莎莎的孔雀。它個性張揚,外表絢麗多彩,更重要的是,它的創意層出不窮。雖然其他人並不喜歡它,企鵝卻很看重它的創新思想,它也因此視自己為王國中真正有企鵝般潛質的接班人。
起初,大家在一起相處得很融洽,莎莎在工作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潛能,它的表現令企鵝們相當滿意。
然而,沒過多久,企鵝們便開始對莎莎小聲地抱怨:“太張揚了!”“太花俏了!”“太自作主張了!”很顯然,莎莎的表現讓企鵝們感到很不自在。
於是,企鵝首領命令孔雀向它們看齊,也“穿黑衣,戴黑帽”,否則在這裏就不可能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