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主位神的各代文獻考釋(1 / 3)

太上老君1.唐高宗時期(乾封元年)二月已未,次亳州。幸老君廟,追號曰太上玄元皇帝,創造祠堂,其廟置令。丞各一員。改穀陽縣為真源縣,縣內宗姓特給複一年。《舊唐書·高宗本紀》,中華書局1975年版。

2.唐玄宗時期(天寶十三載)二月癸酉,上親朝獻太清宮,上玄元皇帝尊號曰大聖祖高上大於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甲戌,親饗太廟,上高祖諡曰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太宗諡曰太宗文武大聖大孝皇帝,高宗諡曰高宗天皇大聖大弘孝皇帝,中宗諡曰中宗太和大聖大昭孝皇帝,睿宗諡曰睿宗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

3 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真宗大中祥符六年八月庚午,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置禮儀院。《宋史·真宗本紀》,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27頁。

聖母邑薑宋徽宗宣和年間:乃宣和醮文又有所謂顯靈昭濟聖母者,意以為唐叔之母。春秋傳言,武王邑薑震太叔,夢帝謂已:“餘命而子曰虞,將與唐屬諸參,而蕃育其子孫。”既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成王滅唐而封太叔焉。是則聖母蓋邑薑也。轉引自彭海:《晉祠文物透視——文化的烙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96頁。

孔子1.宋真宗時期(1)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至文宣王墓設奠再拜。詔追諡曰玄聖文宣王。⑥《宋史·禮誌》,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2073、2074頁。

(2)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既以國諱,改諡至聖文宣王。⑥

2.明世宗嘉靖年間於是禮部會諸臣議:“人以聖人為至,聖人以孔子為至。宋真宗稱孔子為至聖,其意已備。今宜於孔子神位題至聖先師孔子,去其王號及大成、文宣之稱。”《明史·禮誌》,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970頁。

天師張道陵唐天寶,宋熙寧、大觀年間:祖師三天扶教輔玄大法師真君者,傳記雲:“漢張道陵,善以符治病。唐天寶,宋熙寧、大觀間,累號正一靖應真君,子孫亦有封號。國朝仍襲正一嗣教真人之封。”《明史·禮誌》,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977頁。

北嶽大帝

1.唐玄宗時期(1)唐玄宗開元年間:玄宗先天二年,封華嶽神為金天王。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天寶五載,封中嶽神為中天王,南嶽神為司天王,北嶽神為安天王。六載,河瀆封靈源公,濟瀆封清源公,江瀆封廣源公,淮瀆封長源公。《舊唐書禮儀誌》,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796頁。

(2)唐玄宗天寶年間:天寶五載,偕中天王、司天王同封。七載,封北嶽神為安天王。(《通考》)④⑤⑥轉引自張鳳端:《恒山誌·封誌》,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5頁。

2.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大中祥符四年冬十月,加封安天元聖帝後,加號靖明後,真宗嚐撰碑記。(《宋紀逸鈔》)④

3 元代至元年間至元五年,加號安天大貞元聖帝。(《元史》)⑤4 明朝洪武年間洪武三年,詔更北嶽稱恒山之神。(《會典》)⑥

東嶽大帝1.唐玄宗開元年間 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神為天齊王。天寶五載,封中嶽神為中天王,南嶽神為司天王,北嶽神為安天王。《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796頁。

2.宋真宗時期(1)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改奉高宮曰會真宮。九天司命上卿加號保生天尊,青帝加號廣生帝君,天齊王加號仁聖,各遣使祭告。《宋史·禮誌》,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2061頁。

(2)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五年詔:加上東嶽曰天齊仁聖帝,南嶽曰司天昭聖帝,西嶽曰金天順聖帝,北嶽曰安天元聖帝,中嶽曰中天崇聖帝。〔元〕馬端臨撰:《文獻通考·上冊》,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758頁。

3 元朝至元年間至元二十八年(1291)二月,元世祖降旨加封泰山神為“天齊大生仁聖帝”,遣官詣嶽祠致祭。(《元史》考釋)《元史·禮樂誌》,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149頁。

三茅真君宋徽宗崇寧元年:至宋代,三茅君始得皇帝封號,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封大茅君為“太元妙道真人東嶽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為“定錄右禁衝靜真人”,小茅君為“三官保命衝惠真人”。(《道藏》考釋)《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版,第561—562頁,572—573頁。

碧霞元君明朝:先更名為靈應宮,後拓建為碧霞宮,賜號“碧霞元君”。轉引自黃海德、李剛:《簡明道教詞典》,四川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84頁。真武大帝

1.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

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加號“翊聖保德真君”。⑥轉引自卿希泰:《中國道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41頁。

期間為避聖祖(即趙玄朗)諱,改玄武為真武。⑥

2.宋欽宗靖康年間欽宗靖康元年,詔:“佑聖真武靈應真君加號佑聖助順真武靈應真君。”〔宋〕馬端臨:《文獻通考》,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824頁。

3.宋徽宗大觀二年皇帝謹再拜言曰:“惟皇上帝,孚佑下民,統鎮北方,有大神將,至真示化,緣感而通,盛德陰功,萬邦永賴。恭惟真武靈應真君,應虛危之次,合龜蛇之形。道德妙於難名,威靈攝於萬有。周行六合,洞察無形,祚善刑淫,庇護群品。國家誕膺寶命百五十年,肆及眇躬,嗣丞丕緒,欲無不護,為無不成,神人底寧,海宇靜謐,妖孽不作,嘉祥薦臻,太平之休,厥為熙盛,非神茂迪,曷濟登茲。宜進徽稱,貳示昭答。謹遣朝散郎試吏部尚書兼侍讀實錄修撰紫金魚袋餘深奉冊增上尊號曰‘佑聖真武靈應真君’。夫惟秉籙寶典,神天作民,恭先其在隆禮,情著於內,備文以行。尚翼眷昭,俯垂貺祉,謹言。”轉引自任繼愈:《道藏提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558頁。

4.宋寧宗嘉定二年敕,仰止層霄,巍乎北極,瞻百神之環衛,有玄武之尊嚴,顧象設之已崇,而號名之未備,肇稱縟典,以介蕃厘。北極佑聖助順真武靈應真君,天之貴神,國之明祀。威靈在上,常如對於衣冠;光景動人,遂莫逢於魑魅。赫然祥異,著於見聞。在天禧時,瑞表醴泉之觀;若熙寧日,事傳大順之城。祖宗相繼,禮文有加。祠宮乃創於阜陵,匾榜爰新於佑聖。肆朕尤嚴於祭報,而神每鑒於禱祈。載惟肸蚃之孚,曾靡窈冥之間。福詒衝眇,將垂萬世之子孫;德及高深,溥洽四方之黎庶。誕揚盛美,庸侈徽稱,金闕玉京,密增於神;雲車風馬,永鎮於人寰。尚翼晏娛,遹觀薦饗,可特封北極佑聖助順真武靈應福德真君。奉敕如右,牒到奉行。轉引自王光德、楊立誌:《武當道教史略》,華文出版社1993年版,第69、70頁。

5.宋理宗寶祐五年敕,北極惟尊玄武,允謂穹崇南麵,雖主百神,必嚴寅奉。既陰受護持之貺,宜顯嘉旌賁之儀。申衍榮章,用昭敬事。北極佑聖助順真武靈應福德衍慶真君,道周六合,威攝萬靈。鍾元黃一氣之真,陰功有賴;握坎離二精之妙,神化無邊。以茲蕩邪而辟功,莫匪救民而護國。惟我朝之累聖,殫致敬之一心。在真廟、仁廟,則表靈應而彰感通;在孝皇、寧皇,則奉佑聖而崇福德。迨予眇衝,固當增衍慶之封;嘉爾聰明,亦既述均陽之讚。盼蚃冥冥而默應,威攝赫赫以旁昭。無願不成,錫庶民之福祉;何幽弗察,清四海之妖氛。凡同普率之間,均在包含之內。惟仁則所濟之博,惟正則丕烈之洪。強讚上真,難明至德,尚宏道蔭,永庇人寰。可特封北極佑聖助順真武福德衍慶仁濟正烈真君。奉敕如右,牒到奉行。

6.元成宗時期元成宗七年十二月辛醜,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元史·成宗本紀》,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162頁。

7.明成祖永樂年間蓋聞大而無跡之謂聖,充周無窮,妙不可測之謂神。是故行乎天地,統乎陰陽,出有入無,恍惚翕張,驂日馭月,鼓風駕霆,倏而為雨,忽而為雲,禦災悍患,驅沴致祥,調運四時,橐籥萬彙,陶鑄群品,以成化工者,若北極玄天上帝武之神是己。陶真典、範學鋒點注:《武當山明代誌書集注》,中國地圖出版社2006年版,第20頁。

玉皇大帝1.宋真宗時期宋大中祥符八年正月朔:駕詣玉清昭應宮奉表奏告,上玉皇大帝聖號曰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奉刻玉天書安於寶符閣。《宋史·真宗本紀》,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29頁。

2.宋徽宗政和年間政和六年九月辛卯朔,詣玉清和陽宮,上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徽號寶冊。《宋史·徽宗本紀》,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319頁。

三山國王宋朝時期:詔封巾山為“清化威德報國王”、明山為“助政明肅寧國王”、獨山為“惠威弘應豐國王”。賜廟額曰“明貺”,敕本部增廣廟宇,歲時合祭。明道中,複加“靈廣”二字。蓋筆記於隋、顯靈於唐、受封於宋,數百年來,赫赫若前日事。清·王必昌:《重修台灣縣誌》,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年版,第108頁。

江河淮濟之神唐玄宗天寶年間:天寶六載,河瀆封靈源公,濟瀆封清源公,江瀆封廣源公,淮瀆封長源公。《舊唐書·玄宗本紀》,中華書局1975年版,第796頁。

霍泉水神明應王宋徽宗政和年間:霍山舊封應聖公,政和中封為應靈王。《宋史·禮誌》,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2023頁。

王靈官具體封號時間不詳:崇恩真君、隆恩真君,道家認為崇恩姓薩名堅,西蜀人,宋徽宗時曾跟從王侍宸、林靈素等人學習法術有靈驗。隆恩,是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又曾經跟從薩堅傳習符法。(《明史》考釋)《明史·禮誌》,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979頁。

呂洞賓明嘉靖二十五年:世宗奉玄諸典,不可勝紀。惟嘉靖二十五年,以永禧仙宮成,命成國公朱希忠祭告朝天等宮。首揆夏貴溪告純陽孚祐帝君。而工所告成,則用次揆嚴分宜。近呂洞賓屢著靈異,然爵以帝號,則始見於此。但人間未有稱之者,即羽流輩,亦未之知也。〔明〕沈德符撰:《萬曆野獲編·禮部》,中華書局1959年版,第362頁。

文昌帝君1.唐玄宗時期本梓潼神也。舊記曰:神本張亞子,仕晉戰死而廟存。唐明皇狩蜀,神迎於萬裏橋,追命左丞相。④宋·高承撰:《事物紀原》,中華書局1985年版,第263頁。

2.唐僖宗時期僖宗播遷,亦有助,奉濟順王。3.宋真宗鹹平年間益卒為亂,王師討之,忽有人呼曰:“梓潼神遣我來。九月二十日城陷,果克。四年州以狀聞,故命追封英顯王。”

4.宋理宗時期輔宣王中興沒為明神累朝鹹有大功尤孜孜以忠君孝親扶植斯文化淑氏心為任舊封神文聖武孝德忠仁王。(《正統道藏》)《正統道藏·清河內傳》,藝文印書館 1977年版,第3342頁。

5.元仁宗延祐三年七月加封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敕元仁宗上天眷命,皇帝聖旨:維明有禮樂,維幽有鬼神,妙顯微之一貫,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嶽,形功用於兩間,矧能陰騭於大猷,必有封揚之懋典。

蜀七曲山文昌宮梓潼帝君,光分張宿,友詠周詩。相予泰運,則以忠孝而左右斯民;柄我坤文,則以科名而選造多士。每禦救於災患,彰感應於勸懲。貢舉之令再頒,考察之籍先定。賁飾雖加於渙汗,徽稱未究於朕心。於戲!予欲人才輩出,爾不炳江漢之靈;予欲文治昭宣,爾浚發奎璧之府。庶臻嘉貺,以答寵光。可加封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主者施行。(《正統道藏》)《正統道藏·清河內傳》,藝文印書館1977年版,第3341頁。

張三豐明英宗時期:或言三豐金時人,元初與劉秉忠同師,後學道於鹿邑之太清宮,然皆不可考。天順三年,英宗賜誥,贈為通微顯化真人,終莫測其存亡也《明史·方伎傳》,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927頁。

三茅真君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加封大茅君為“太元妙道衝虛聖佑真君東嶽上卿司命神君”,中茅君為“定錄右禁至道衝靜德佑真君”,小茅君為“三官保命微妙衝惠仁佑真君”。(自《道藏》考釋)《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書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聯合出版,1988年版,第561—562頁、572—573頁。

許遜1.宋徽宗政和年間

《禦降真君冊誥表文》言玉冊文曰維政和二年歲次壬辰五月丁巳朔十七日癸酉皇帝再拜言曰天眷用懋寵綏四方爰有至真克相上帝烜威赫德錫羨降康而名號弗宣曷彰報典乃詔有司考循秘牒發揮遺懿垂示無窮恭惟真君躬握元圖密庸妙契繇魏迄晉嗣休炳靈賑乏蠲痾一方攸賴剪妖馘毒三氣獲分肆膺諶姆之符榮啟都仙之籍超升旋極載祀綿邈廟像屹崇風烈如在矧炎暉之有赫方皇運之正隆薦降嘉祥聿彰幽贊禳響答民物阜寧宜極徽稱以昭嚴奉謹遣朝奉大夫充集賢殿修撰知洪州軍州管幹學事兼管內勸農使充江南西路兵馬鈴轄護軍賜紫金魚袋王勇上尊號曰神功妙濟真君洪惟降鑒誕受丕章佑我無疆保茲景命俾緝熙於純嘏用敷錫於群倫謹言。(《正統道藏》)《正統道藏》(第四十三卷),藝文印書館1977年版,第5644頁。

2.宋仁宗時期仁宗朝,南昌祀旌陽令許遜,封靈感普濟神。《清史稿·禮誌》,中華書局1977年版,第1750頁。

天後1.宋徽宗宣和四年給事中允迪路公,使高麗感神功,奏上賜順濟廟額。轉引自民俗研究會編:《全國首屆媽祖學術討論會媽祖之研究》(第3輯),民俗研究會1990年版,第58頁。

2.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宋高宗紹興二十五年,封崇福夫人。(2)紹興二十六年,封靈惠夫人。(3)紹興二十七年,加封靈惠昭應夫人。3.宋孝宗淳熙十年

孝宗淳熙十年,以溫台剿冠有功,封靈慈昭應崇善福利夫人。4.宋光宗紹熙元年宋光宗紹熙元年以救旱大功褒封進爵靈惠妃。

5.宋寧宗慶元年間(1)慶元四年,加封助順。(2)慶元六年,朝廷以神妃護國庇民大功,封妃父為積慶候,改封靈感嘉佑候,母王氏封顯慶夫人,兄封靈應仙官,神姊封慈惠夫人佐神。

6.元世祖時期(1)至元十八年,以庇護漕遠,封護國明著天妃。(2)至元廿六年,以海運藉佑,加封顯佑。7.元成宗大德三年大德三年,以庇護漕運,加封輔聖庇氏。

8.元仁宗延祐元年延祐元年以漕運遭風得助,加封廣濟。9.元文宗天曆二年天曆二年,以護漕大功,加封護國輔聖庇民顯佑廣濟靈感助順福惠徽烈明著天妃。遣官致祭天下各廟。

10.明太祖洪武五年洪武五年,以神功顯靈,敕封昭孝純正孚濟感應聖妃。11.明成祖永樂年間

永樂七年,封為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宏仁普濟天妃,以正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南京太常寺官祭。(自《明史》考釋)《明史·禮誌》,中華書局1974年版,第975頁。

12.清康熙年間(1)聖祖仁宗帝康熙十九年提督萬,以征剿廈門得神蔭助取捷,並使遠遁具本奏上敕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普濟天妃。

(2)二十三年琉球冊使汪,以水道危險,荷神護佑複命奏請春秋祀典,又將軍侯施,以澎湖得捷,默叨神助奏請加封。敕封護國庇民昭仁顯應仁慈一砶。差禮部郎中雅虎齎香帛詔誥到湄褒嘉致祭。

13.清乾隆年間(1)乾隆三年,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天後。

(2)乾隆廿二年,敕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孚天後。詔普天下行三跪九叩禮。以上材料轉引自民俗研究會編:《全國首屆媽祖學術討論會媽祖之研究》(第3輯),民俗研究會1990年版。

南海神廣利王1.唐玄宗天寶年間:

《洪聖龍王巡遊記》:洪聖龍王即南海神。自唐天寶中,已冊封為廣利王,其後累加封號。為南海洪聖廣利昭明龍王。唐韓愈已有南海神廟碑文。盧子駿:《潮連鄉誌》,香港林瑞英印務局鉛印本,1946年版,第339頁。

2.宋仁宗皇祐年間:《廣南轉運使元絳奏南海洪聖廣利王獠賊至廣州城下官吏等屢禱有應乞加崇顯之號奉聖旨特昭順王製》

敕:《易》載害盈益謙之旨,蓋神道正直,必有輔於教也。厥有陰相吾民,沮遏凶醜,應答明白,不列美稱,曷以揚神之休?南海洪聖廣利王,惟王廟食尊爵,表於炎區,年既遠矣。唐韓愈記稱神次最貴,且有福禍之驗。國家秩禮,祀等尤高。康定中,朕嚐增王徽名,牲幣選數,罔不稱是。今轉運使絳言:乃者儂獠狂悖,暴集三水,中流颶起,舟留三日,逮至城,廣已守備。火攻甚急,大風還焰;閉門渴飲,澍雨而足,變怪屢見,賊懼西遁。州人鹹曰:王其恤我者耶?朕念顯靈佐順靡德不酬,其加王以昭順之號。神其歆茲顯寵,萬有千載,永庇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