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一種哲學與四個夢想(2 / 2)

到了2013年年初,朱黎終於回國,繼續接手“葆春”的日常管理。朱其瓊逐漸擺脫了公司的瑣碎事務,有了更多時間編織自己的夢想。

有時候,朱其瓊也會到聯合蜂場去看看。進入新世紀以後,老一輩養蜂人年齡漸漸變大,而他們的後代很少有人子承父業了。由於種種原因,養蜂這個行業已經開始衰落,出現了後繼乏人的困境,這讓他充滿憂慮。但是,當他看到朱黎為了提高蜂王漿生產效率而努力進行的技術革新時,他又感到無比的欣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智慧。也許,科技的發展能為養蜂業帶來春天吧。苦苦奮鬥了半個多世紀,他深知自己即將完成曆史使命,“葆春”的重擔交給朱黎了。朱黎是一個合格的接班人,他繼承了自己的事業,也繼承了自己的精神。他以過人的智慧和務實的風格,不僅將朱氏家族的價值觀、文化傳統以及蜜蜂精神傳播到了中國的蜜蜂行業,而且還將它們傳播到了國外……”葆春”已經不隻是一個企業、一個品牌的名字,更成了一種精神和文化的象征!

更多的時間,朱其瓊住在武漢郊區一個叫吳家山的小鎮上,那裏遠離大都市的喧囂,更適合於休養、沉思和冥想。

小鎮被一望無際的田野環繞著,別有一番生機。天氣晴朗的日子,朱其瓊常常去郊外散步。田野裏的油菜花開了,金燦燦的一眼望不到邊。微風拂過,金色的花與綠色的葉參差奔湧,天地間似乎演奏著莊嚴豪邁、大氣磅礴的交響樂。無數的蜜蜂在花海間出沒,嗡嗡嚶嚶忙個不停,就像一顆顆躍動的小小音符,彈奏著龐大樂章中的小步舞曲或諧謔曲,為莊重的演出平添幾分歡樂和趣味。

和煦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讓人生出無限倦怠。有時,朱其瓊坐在地頭欣賞風景,間或會回憶起自己的出生地樊城,回憶起童年的苦難生活,回憶起養蜂的快樂日子……

鎮上的人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個身材細瘦硬朗、麵容清矍,看上去平平常常的老人,竟然是一個深受許許多多顧客尊敬和愛戴的大名鼎鼎的“中國蜂王”。

這個做過學徒、當過兵的“養蜂人”,沐浴過戰火的洗禮,經受過貧窮的煎熬,在歲月的鍛打下,他沒有委頓和沉淪,反而像一棵鬆樹那樣愈發堅強;他身上既有出生底層的勞動者勤勞善良的品質,又有中國傳統“士人”剛直不阿的氣節;在他身上,勤奮與智慧、忠誠和淳樸達到了完美的統一,這使他最終超越自己的出生和階層,成為了一個出類拔萃之人。

在中國乃至全世界,有成千上萬的養蜂人以及所謂的“蜜蜂專家”和企業家,但很少有人像他那樣,將作為一門職業的養蜂和蜜蜂研究上升為一種文化哲學,乃至人生態度。

在這一點上,他堪稱一位真正意義上的開創者。

也許,他本身就是一個從民間大地上誕生的傳奇;既然誕生於民間,就要回饋於民間。

他色彩斑斕的傳奇經曆向人們昭示了這一點。

有一次,恍恍惚惚之間,朱其瓊做了一個短暫的夢:他變成了一隻小蜜蜂,翩然飛入了油菜花海中。跟隨著那群飛舞的小精靈,他也激情澎湃地彈奏起動聽的樂音……一陣涼風吹過,他眨了眨眼睛,驀地清醒過來。

回味著剛才的夢朱其瓊不禁想起《莊子·齊物論》中的一段話”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誌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莊周與蝴蝶渾然難分,那麼,自己與蜜蜂呢?想到這裏,朱其瓊不禁輕聲笑了起來。

在人生的無邊風景之中,他與蜜蜂不早就融為一體了麼?他親手創辦的“葆春”,不也與蜜蜂融為一體了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