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朋友曾經開玩笑說:年過半百之後,朱其瓊笑起來越發純真、慈祥,骨格更顯清高、俊逸,隱約顯出一副可愛的“蜂相”。
中國民間慣有“相由心生”的說法,意思是指,一個人的性情、心思與作為可以影響、改變其麵部特征。半個多世紀以來,朱其瓊一直沉浸在蜜蜂世界中,無論是研究養蜂技術、養蜂經濟,還是研究蜂業管理、蜂產品,總是虔誠投人,心無旁騖,孜孜以求。他對蜜蜂懷有非同一般的感情,入乎其中,浸潤日久,幾乎達到了物我交融、天人合一的境界。如果要說他有“蜂相”,確非無稽之談。
隻要與朱其瓊相熟的人都會有這樣一個感受,同他聊天特別愉快,而且總會收獲良多。無論談著什麼話題,他最後總會繞到蜜蜂上去,滔滔不絕地給你講起蜜蜂王國和蜜蜂文化,妙語連珠、新見迭出。於他而言,蜜蜂不僅是一個完整的世界,更是一種價值觀和生存方式。顯然,蜜蜂早已化作一種精神和血脈,彙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一個巨大的“蜂能”場就隱藏在他的身體裏,時時輻射出巨大的能量,感染著每一個接近他的人。
如果說早些年他對於蜜蜂的研究還停留在知識和技術層麵,那麼,近年來他對於蜜蜂的思考則上升到了哲學層麵,顯示了一位曆經坎坷、成就卓著的耄耋老人洞察自然奧妙、徹悟人生秘密的大智慧。
朱其瓊通過研究得出一個結論,蜜蜂是一種懷有愛心、善心和包容心的神奇生靈,它們的身上具有可貴的利他主義精神。在這個社會競爭日益白熱化、功名利祿成為人們唯一追求的時代,不少人極力推崇狼文化。如,一部《狼圖騰》風靡大江南北,華為老總任正非表示要將“狼文化進行到底”,沈陽的一位房地產大亨為了向員工灌輸狼文化還特意養了一大群狼。但在朱其瓊看來,狼文化固然有某些可取之處,但它在本質上是一種極端自私的利己主義文化,不值得過分提倡。而蜜蜂文化恰恰相反,是一種利他主義的文化,更適合人類的生存發展需要。早在一億年前,蜜蜂就在地球上誕生了。漫長的進化過程中,許多物種都慘遭淘汰的命運,而蜜蜂卻延續下來,而且生機勃勃。蜜蜂一直與大自然和諧相處,它的生存從不損害其他動物和植物,這應該是它生生不息的奧秘之一。另外,它無償為各種植物傳授花粉,使得自然界生機盎然,正如愛因斯坦所言,”沒有蜜蜂授粉,就沒有植物,沒有動物,更沒有人類”。它還辛勤生產蜂蜜、王槳、蜂蠟和蜂膠,自己隻取一點點維持生命,而將絕大多數都提供給人類享用。過去,人們在闡釋蜜蜂文化時存在一個誤區,往往隻談它的勤勞品質,而忽略了它所昭示的更加豐富的生存哲學和智慧。朱其瓊認為,為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應該大力倡導蜜蜂哲學。
回顧半個多世紀的人生曆程,朱其瓊最感欣慰的是,他一直通過自己的文字和行動不斷闡釋著蜜蜂哲學和蜜蜂精神,而且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共鳴。一位在“葆春”工作了14年的老員工曾這樣形容她眼中的朱其瓊:“研究蜜蜂是他的信仰,經營‘葆春’是他的樂趣。他的心中懷有一種大愛,真正做到了把顧客當作朋友,把員工當作親人。如果說蜜蜂有哲學的話,那麼朱老師就是蜜蜂哲學的化身!”更多的朋友則如此評價:朱其瓊分明就是中國蜂業的一個虔誠布道者!
如今,除了繼續樂此不疲地與人們分享蜜蜂文化,朱其瓊談得最多的還有他的四個夢想。第一個夢想是建成一座“蜜蜂文化園”,向更多的人宣傳蜜蜂哲學和精神。他已經從中外典籍中精心選擇了十個與蜜蜂有關的故事,邀請畫家畫成十幅畫,作為文化園的第一部分內容。第二個夢想是讀完書櫃裏的世界名著。當年為了幫助弟弟籌措聘禮,他將自己心愛的書籍都賣掉了,後來經濟狀況好轉,他又買回了許多經典名著,可惜一直沒有時間閱讀。他想在擺脫繁瑣事務之後,靜心讀完這些書,重溫年輕時的文學夢。第三個夢想是周遊世界。年輕時閱讀鄒韜奮的書,朱其瓊對外麵的世界產生了強烈向往。大半輩子過去,他先是為生計忙碌,後來又為事業奮鬥,幾乎無暇享受生活。退休之後,他希望去遊曆祖國的山水,去看看異域的風情。第四個夢想是活到122歲。朱其瓊曾開玩笑說”相傳彭祖活了880歲,實際壽命為140歲,我的師父本煥老和尚立誌要活121歲,實際享年106歲。他給我賜法名常福,我的目標當然要比師父的目標多一年,爭取活到122歲!”關於未來的日子,他還有許許多多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