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晉末年,司馬氏皇室內部發生了多次爭權奪利的戰爭,邊防因此廢弛,住在北邊、西北邊、西南邊的少數民族乘機遷入內地,掠奪糧食和人口。漢族跟少數民族的矛盾又緊張起來了。當時力量比較強大的少數民族有匈奴、鮮卑、羯、氐、羌等5個。匈奴族的首領是漢代匈奴冒頓單於的後代,他聽說漢代曾經把公主嫁給匈奴單於,於是他就冒充是公主的後代,自稱姓劉名淵,起兵在平陽(今山西省臨汾市)稱帝,建立漢國,表示要繼承漢朝的統治,到中原奪取天下。

劉淵年輕的時候,拜上覺儒生崔遊為老師,學習《詩經》、《易經》、《尚書》這3部儒彖經典。他還別喜歡《春秋左氏傳》和《孫吳興法》,也讀過《史記》、《漢書》和諸子百家的書,是個十分通曉漢族文化的能文能武的匈奴貴族。他建立漢國以後不久,曾經和他的兒子劉聰3次派出重兵,攻破晉朝的首都洛陽,又攻破故都長妾,最後終於滅亡了西晉。

西晉滅亡後的第2年,晉朝的皇族司馬睿逃到江南,在建康(今南京市)做了皇帝,重新建立晉朝。曆史上把這重建的晉朝稱為東晉,司馬睿就是晉元帝。

司馬睿建立東晉以後,忙著鞏固在江南的地盤,隻求維持住半壁江山,並不打算出師北伐,收複中原。可是,統治集團中也有一些人不甘心忍受國家殘破的局麵,立誌要驅逐敵人,收複失地,祖逖就是其中的一個。

祖逖年輕的時候就懷有雄心壯誌,喜歡結交英雄好漢。他和好朋友劉琨談論天下大事,總是慷慨激昂,義憤碑懷。他們互相鼓勵,表示將來一定要為國苳幹一番大事業。

祖逖和劉琨同睡在一張床上,士夜裏雞叫頭遍,祖逖就叫醒劉琨,說:“你聽聽,這雄雞啼叫的聲音多麼激越昂揚,那是在叫人發憤圖強啊!”他們兩人興奮得再也睡不著了,就披衣起床,拔劍起舞,鍛煉身體,準備將來好為國出力。

在匈奴貴族劉淵、劉聰躍馬橫戈,馳騁中原,攻下洛陽,其他少數民族也都紛紛內遷的時候,祖逖也和別人一樣,帶著家屬、親戚、朋友,離開北方南下,到了江南。剛剛建立東晉政權的晉元帝,派祖逖祭酒。這種官職沒有軍事實權,隻能給朝廷提提建議。祖逖不滿足於這種不幹實事的工作,他住在建康的前哨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八時時刻刻隔江遙望北方。為了準備恢複中原,他招集了許多勇敢而有膽識的壯士,練習武藝。過了一些時候,祖逖向晉元帝建議說:“前朝的大亂,是由於皇族內部爭權奪利,互相殘殺,這才使得胡人乘機興兵,擾亂中原,給北方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如今北方人民都在反抗胡人,假如陛下能下令出兵,派我北伐,必定會得到北方人民的響應,國家的恥辱也就能洗雪了晉元帝雖然沒有北伐的決心,但是祖逖這番義正詞嚴的要求是沒有理由拒絕的,他隻得派祖逖做奮威將軍,兼任豫州牧,給了1000人的給養和3000匹布,讓祖逖自己去招兵買馬,製造武器,出師北伐。

晉元帝給的給養雖然那麼少,並且軍隊也沒有經過訓練,可是祖逖並不灰心。他帶領親信部屬100多人毅然渡江,向北進發。那天,人們聽說祖逖渡江北伐,紛紛來看熱鬧;許多人熱情地趕來送行,祝他早日收複中原。祖逖一身戎裝,顯得雄赳赳氣昂昂,滿有信心。他率領壯士們乘船出發了,等船開到江心,祖逖用佩劍敲著船槳,當眾誓師說:“我祖逖如果不能肅清中原的敵人,決不再過這條大江!”祖逖這鏗鏘有力的誓言,在碧波浩淼的江麵上久久回蕩。

祖逖渡江以後,進駐淮陰,先在那裏起爐煉鐵,製造武器,又招募了2000多壯士,然後繼續向北進發。祖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誓言。勇敢地跟敵軍展開鬥爭。江北的人民聽說祖逖北伐,都十分歡迎。他們給祖逖送糧送信,配合著打擊敵人。在人民的支持下,幾年之間,祖逖就收複了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大部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