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以後,開頭的20幾年以“開元”為年號。他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農業生產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手工業和商業也跟著發展起來,文化教育也很繁榮,人民生活富裕,舉國上下歡欣鼓舞。

在這種情況下,唐玄宗有些自我陶醉了。他不知道這成績的得來包含著千千萬萬農民、手工業工人和商人的辛勤勞動,卻以為這隻是他一個人的功勞,是老天爺賞賜給他的福氣,他改元“天寶”以示慶賀,從此慢慢地不像剛即位時那樣勤奮了。在宮中,他寵幸一個叫楊玉環的女子,封她為貴妃,整天陪伴著他宴飲歌舞,連每天清晨的早朝也廢弛了。在朝廷上,他先後信任被人稱為“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和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任他們為所欲為地操縱朝政,欺上瞞下。在地方上,他信任一個心術不正的混血種胡人安祿山,封他兼任平盧、範陽、河東三鎮節度使,統領18萬兵馬和管轄包括現在的北京、河北、山西及遼寧、山東、河南部分地區的一大片土地。整個唐朝從宮廷內外到地方上,都日漸腐敗,開始從繁榮富強的頂峰上一步步地滑落下來。

安祿山本是個野心家,他並不滿足於做個三鎮節度使,當他看到唐玄宗日漸顯得荒淫昏庸的時候,決心要發動叛亂,來奪取唐朝的天下了。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一,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發兵15萬,號稱20萬,在範陽起兵反叛,並立即向南進軍,準備經由黃河中下遊地區打到首都長安,推翻唐朝,由他自己來當皇帝。

唐朝政治上的腐敗,導致了軍隊的戰鬥力削弱。安祿山叛軍所到之處,黃河以北許多州郡的駐軍一觸即潰,文官武將紛紛屈膝投降,大片土地陷入叛軍之手。安祿山很快攻破洛陽,並在那裏自稱“大燕皇帝”,準備立即向長安進軍。

唐玄宗一向信任安祿山,開始對前線傳來的安祿山反叛的消息不肯相信,及至大片土地陷落的敗報傳來,他才嚇得驚慌失措,趕快派兵抵擋,可是為時已晚,叛軍已經從洛陽向西挺進,叩響了首都長安的門戶。人心更加浮動了,更多州郡的文官武將向叛軍投降,唐朝的統治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了。

唐玄宗的腐敗雖然令人痛心,但是安祿山叛軍殺人放火,奸淫擄掠,破壞生產,分裂國家,更加不得人心。廣大人民群眾和正直官員對叛軍深惡痛絕,他們出於維護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對叛軍進行了堅強的抵抗。其中最早興兵討賊的是常山郡太守顏杲卿。

顏杲卿字昕,祖籍琅邪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五世祖顏之推時遷居長安,就成了長安人。顏杲卿秉性剛直,精明能幹,開元年間任魏州錄事參軍。安祿山發動叛亂前為了籠絡人才為己所用,向朝廷推薦他出任常山郡太守。常山郡在今河北省正定縣一帶,是安祿山管轄下的一個重要地方。當安祿山率領叛軍南下經過常山郡時,顏杲卿還沒有做好反抗叛軍的準備。為了保存實力,他和手下的長史袁履謙商量好,假意出城迎接,表示在安祿山南下西進之後,一定要把常山郡管理好,免除他的後顧之憂。安祿山聽了很是高興,特地賜給顏杲卿紫袍,袁履謙緋袍以致鼓勵,答應在事成之後一定給他們升官。為了防備唐朝從山西方麵進攻自己的老巢,安祿山派養子李欽湊帶兵7000名,屯駐於常山郡西邊的土門(今河北省井陘縣廣

送走安祿山後,顏杲卿指指自己身上的紫袍和袁履謙身上的袍說:“我們為什麼要穿他賜給的袍服?”袁履謙聽了點頭表示會意。他們回到郡城以後,就把屬下的正定縣縣令賈深、內丘縣縣令張通幽召來,共同商量起兵討伐叛賊安祿山的計劃。為了迷惑安祿山,顏杲卿假裝生病不理政事,暗地裏叫他的兒子顏泉明往來各地進行聯絡。其時顏杲卿的堂弟著名書法家顏真卿正任平原太守,他也很痛恨叛賊安祿山,正在謀劃起兵討伐叛亂。他派自己的外甥盧逖到常山來聯絡,約定與顏杲卿共同起兵,切斷叛賊的後路。

這時候,安祿山的叛軍正一路勢如破竹地向前推進。顏杲卿為了打擊叛軍的氣焰,也為了便於自己通過山西與首都長安聯絡,決定先把安祿山屯駐在土門的李欽湊幹掉。他假稱得到安祿山的命令,叫李欽湊到常山議事。等李欽湊連夜趕到常山時,顏杲卿推說由於局勢緊張,夜間不便開啟城門,把他安頓在城外的驛館休息,並派袁履謙帶著參軍馮虔和愛國鄉紳翟萬德等以慰勞之名,去陪李欽湊喝酒,把他灌醉以後,一刀結果了他的性命,同時還殺了他的部將潘惟慎等人,把他們的屍體投進了滹沱河,把李欽湊的首級割下來,準備去向唐玄宗報捷。顏杲卿見初戰告捷,和袁履謙等歡呼跳躍,高興得連眼淚都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