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自從做了“大燕皇帝”以後,生活荒淫奢侈,結果把身體搞垮了。他的視力急劇下降,幾乎雙目失明了;又長了一身癩瘡,整日淌著膿水,發出陣陣惡臭。他的脾氣也變得越來越壞,動不動就罵人打人,甚至拔刀把人砍死。他周圍的人都十-分怕他,都在背後詛咒他,希望他早一點死掉。他的大兒子安慶緒,多次遭到他的打罵,也很恨他,就和他手下的一些人聯合起來,乘著夜深人靜的時候,把他謀殺了,自己即位做了“大燕皇帝”。叛賊出逆子,安祿山最終得個如此下場,可以說是惡有惡報,老天爺真甚有眼。

安慶緒謀殺父親,當上“大燕皇帝”以後,眼看著自從唐明皇的兒子唐肅宗即位後,唐朝的各路勤王兵馬正在發動反攻,心裏未免有些焦急。他想,唐朝之所以還有能力反攻,主要靠的是江淮地區的糧食物資供應,如果把江淮地區奪取過來,不但唐朝政府軍再也得不到糧食物資供應,而自己手裏卻有了足夠的糧食物資,即使將來得不到整個天下,也可以占據半壁江山,維持十年八年了。於是,就在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年),派大將尹子奇統率13萬兵馬,發動攻勢,首先進攻通往江淮地區的門戶睢陽(今河南省商丘市)。

睢陽位於開封至徐州一線的中間,向南又有大路直通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睢陽失守,徐州、潁州就失去屏障,整個江淮地區就無險可守了。唐朝的睢陽太守許遠,是唐初名臣許敬宗的曾孫,安祿山開始叛亂時,他被唐明皇拜為睢陽太守,到任還不很久。他見尹子奇率領叛軍前來進攻,趕快向他的老朋友張巡告急,請他帶兵前來救援。張巡是開元年間的進士,博覽群書,通曉兵法。安祿山發動叛亂時,他以真源縣縣令的身分抵抗叛軍,曾在雍;(今河南省杞縣)堅守多時,打退叛軍的進攻,取得了極大的勝利。如今他正帶兵進駐寧陵(今河南省寧陵縣接到許遠的告急信以後,就領兵3000,前來支援。睢陽原有守軍3800人,兩支隊伍加在一起,共有6800人。許遠是個文人,不懂軍事,他請張巡許任守城主將,他自己負責籌集軍糧,修造兵器,保障軍需。張巡許出於愛國熱忱,也願意盡全力幫助老朋友,就答應兩個人通力合作,守住睢陽。

這邊張巡、許遠剛剛做好守城的準備,那邊尹子奇率領的13萬叛軍已兵臨城下。以6800人對付13萬人,兵力雖然懸殊,但是張巡絲毫也不驚慌,他對將士們說:“敵軍人數雖多,但是他們是烏合之眾的叛賊,不堪一擊。我們保衛大唐國土,為國盡忠,是正義之師,大家一定要有必勝的信心!”將士們聽張巡說得有理,大夥兒也就信心百倍地投入守城戰鬥。睢陽民眾聽說張巡來跟許遠合作守城,都很擁護,許多人毀家紓難,把糧食、衣服等貢獻出來,供守城之用。

叛軍倚仗人多勢眾,分成幾批輪番攻城。張巡督激勵將士,晝夜苦戰。在敵軍攻城時,用弓箭和滾木擂石打退他們。當敵軍疲憊了退下去休息時,張巡就帶著將士們出城突然襲擊,殲滅他們。雙方攻守10多天,敵將60多人被活捉,敵兵2萬多人被殺死殺傷,叛軍剛來時的那股銳氣受到了挫折,守軍的信心更足了。

尹子奇攻城受挫後,退回去休息了幾天,不久又增調一些兵馬,卷土重來,重新包圍了睢陽。這一次,張巡改變了戰略。夜裏,敵軍剛休息,張巡命令戰士擂響戰鼓,豎起戰旗,裝作準備出擊的樣子。天明,城頭偃旗息鼓,沒有了動靜。尹子奇一聽到鼓聲,趕快叫士兵起床,集合隊伍,擺開陣勢,準備迎戰,可是忙了一夜,也不見守軍出城。等到城頭上沒有了動靜,尹子奇以為守軍也像自己的隊伍一樣疲倦了,就命令士兵回營休息。等到他們一躺下,呼呼入睡時,張巡就和部將雷萬春、南霽雲,各帶50名騎兵去考擊敵軍營寨。敵軍從睡夢中驚醒,措手不及,頓時亂作一團。張巡帶著將士們往來衝殺,殺死敵將50多人,士兵5000多人,又一次挫折了敵人的銳氣。

第二天夜裏,張巡又命令士兵擂響戰鼓,豎起戰旗。尹子奇認為張巡故伎重演,命令士兵安心休息,不予理踩。沒想到這一次張巡真的帶兵衝殺出來,又將睡夢中的敵人殺死了好幾千人。張巡就用這種不斷變換手法的戰略,取得了多次勝利,殺得尹子奇連聲叫苦。

有一天,張巡帶著將士們又一次去襲擊叛軍營寨。張巡和南霽雲一同衝向尹子奇的大營,想要活捉這個罪大惡極的叛將。當時尹子奇正和幾個將官在一起,張巡認不出哪一個是尹子奇,就心生一計,隨手抓起一根蒿稈當作箭,射向站在營門外的叛軍士兵。那士兵見射中自己的是一根蒿杆,以為唐軍的箭用完了,趕快拿著蒿杆到營帳內報告主將尹子奇。這一下,張巡和南霽雲,都認出了尹子奇,二人不約而同地抽出箭向他射去。尹子奇正在聽士兵報告,猛然間看到有箭射來,他頭一偏,躲開了一支,卻被另一支射中了左眼。這時候,耳邊聽得喊殺聲起,張巡、南霽雲帶唐軍士兵殺過來。尹子奇趕快拔出箭,忍著劇痛,翻身上了馬,飛也似地逃走。張巡、南霽雲帶兵追殺一陣,又一次得勝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