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1 / 2)

生命隻有一次,為什麼不在年輕時努力幹出一番事業,讓今生了無遺憾呢?

奧斯特洛夫斯基在其所著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寫道:"人的生命是最寶貴的,生命屬於我們隻有一次,我們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時,他不會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為碌碌無為而羞恥……"當我們追憶自己的生活時,我們能否心安理得地對自己說"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為碌碌無為而羞恥"呢?

比利時某雜誌曾在全國範圍內,對60歲以上的老人開展了一次題為"你最後悔什麼"的專題調查活動。調查結果很有意思:

72%的老人後悔年輕時努力不夠,以致事業無成。

在我們的身邊,這樣的話也不絕於耳。

常聽有些四十多歲乃至五六十歲的人,慨歎著說:"噯,我的一生一無所獲,事業一無所成。"人生最大的遺憾與折磨,莫過於到了一定的年紀對自己說:"我的事業一無所成。"由於疏懶怠惰造成的巨大缺憾,連自己也沒法向自己交代,麵對心底的真實,坦白承認生命白白地流逝,而明明有十分的力氣,卻隻用了一分,實乃人生最大的悲哀。

日本"經營之神"鬆下幸之助退休時,說過一句話:"自認已經努力地做過,也自覺問心無愧。"這實在是很重要的一句話。人們忙碌地喋喋不休,直到發覺年華流逝,要想再重頭來過,已經不可能,一切都太遲了。得過且過,偷懶度日的人生,沒有一點內容,並且也沒有什麼值得誇讚的事物,沒有一點值得留下的回憶,這樣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

時間是生命的漏鬥,即便是恍恍惚惚的度日子,時間的漏鬥也是滴滴答答地直落下去。既然都是要掉落下來,為何不讓它產生滴水穿石的效果?為何要看著它白白地流逝呢?

朱自清在他的名篇《匆匆》中寫道:"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裏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裏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著時,他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是的,時間在匆匆地流失,抓起來就像金子,抓不住就像流水。

丁肇中和裏奇特都是著名的物理學家,他倆雖然不在一起工作,卻在同一天發現J/Ψ粒子,如果他兩個人中某一個人稍為放鬆一下手中的時間,就會落在對方的後麵,就會與科學發現的優先權失之交臂了,正因為他倆誰也沒有放鬆時間,所以,1976年,丁肇中和裏奇特因這一功績,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金。

現代著名國畫大師齊白石,在他作畫的60多年中,據說隻有兩次間斷,10天沒有動筆。一次是他63歲時生了一場大病,幾次不省人事,另一次是64歲時母親病故,因過度悲傷,沒有作畫。85歲那年,有一天他連畫4張條幅,已經很累了,可仍要堅持再畫一張。畫畢,他在條幅上題寫了這樣的話:"昨日大風雨,心緒不寧不曾作畫,今朝製此一張補充之,不教一日空閑過也。"齊白石在藝術的道路上,十分愛惜時間,不停地辛勤探索,終於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繪畫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