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琳國師的年齡雖輕,但有德有學,更有複興佛教廣度眾生的悲願,無論在什麼時候,或是什麼地方,他總想盡自己的力量,能影響順治皇帝,要他體察民間的疾苦,要他真心做佛教的護法。
順治皇帝也是一位賢明的君主,上有玉琳國師的指導,下有諸大臣的協助,所以清初的政治國泰民安,一番開國的興隆氣象。
玉琳國師莊嚴的德相之內,充滿了人性的光輝,在宮中雖不見他苟於言笑,但慈祥平易的風度,沒有人不對他尊敬,沒有人不感到他的親切。
過慣了四五年像行雲流水一般生活的玉琳國師,忽然一旦又再回到皇宮中來,當然會有些不自然的感覺。玉琳國師在房中打坐,房外就有很多保衛的禁兵;到花園裏散步經行一下,那些畢恭畢敬的禁兵也遠遠地跟著。玉琳國師幾次叫他們退下去休息,禁衛總是說奉了皇上的旨意保護國師的安全,不管怎麼他們也不敢離開。
玉琳國師無可奈何,他想,這就是他被人所羨慕的權勢。無論進出,前呼後擁,別人以為這樣才夠偉大,而自己不知受了多少拘束,人本來是應該自由的,就是給這些名利權勢束縛了。玉琳國師打好主意,為了便於弘揚佛法,隻有忍耐,對苦難要忍耐,對榮利也要忍耐,身雖在五欲塵勞中,隻要心不貪戀也就自在了。
在船上與玉琳國師打賭輸了的小馬,見到當今天子以及宮廷內外對玉琳國師的尊敬,他就被這樣的權勢攝伏住了。他現在服侍玉琳國師,進茶進水,一切如儀,表麵上恭敬乖巧,謹慎服帖,但在內心卻不甘願,他想到自己本是求官的士子,千辛萬苦從家鄉趕來京城,總以為三元及第,能有個一官半職,誰料想到為了在路上幾句不平之言,真的做了一個出家人的侍從,每日替玉琳國師鋪床疊被,隨侍左右,和童仆沒有兩樣。小馬心中的懊惱怨恨,自然不難想象。
玉琳國師為了折伏小馬的貢高我慢,真的就讓他侍候自己。不過玉琳國師對他很是慈悲愛護,小馬的家中,玉琳國師也曾派人前去送過八十兩白銀,可是頑強罪業纏身的小馬,並不因此感激,他對玉琳國師不敢反對,但他遷怒到佛教,遷怒到一切出家人,他要等機會報複在玉琳國師這裏所受的委屈。
光陰很快,又是三年過去,玉琳國師不知小馬陰險的內心,他以慈悲對一切人,他覺得小馬真能服侍他三年,因此就很看重他。
一天,玉琳國師把小馬叫到麵前,對他問道:
“小馬!你想做官嗎?”
“稟知國師,小人當初就是到京城來求官的。”小馬的表情雖不敢怨恨,但無限哀傷地回答。
“既然想要做官,我念你三年來勤勞謹慎對我,我當為你在皇上麵前一言,給你一官半職。”
“謝國師!謝國師!”
小馬在玉琳國師座前連叩了幾個頭,玉琳國師稍微沉思了一下,兩眼慈祥威嚴地看著小馬,又問他道:
“小馬!你知道做官的第一件要務是什麼?”
“做官的為民服務,愛民如子為第一!”
“第二呢?”玉琳國師又進一步問著。
“請國師指示!小人當依教奉行!”
玉琳國師莊嚴懇切地說道:
“為官的第一個條件,當然是忠君愛國,勤政愛民,為社會養成良好的風氣。第二個條件,要修身養性,誠誠懇懇做佛教的護法,發揚道德與文化。”
“謝國師,關於這些小人定可做到!”
玉琳國師見小馬恭命維謹的樣子,雖然也怕小馬輕諾寡信,言過其實,但對人總不該完全往壞處去想,於是玉琳國師就把小馬求官的意思告訴順治皇帝,順治皇帝為了表示對玉琳國師的恭敬,滿口應承。不數日,就有聖旨傳下,官封小馬為湖北巡撫兼總督之職。